政策解读:如何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民生幸福可感可及?(转发)
如何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民生幸福可感可及?
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为你解读
主持人:据了解,我省连续7年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请问省民政厅在有效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黄东红:这几年,我们积极开展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3年来各级财政共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约330亿元,有效保障了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
一是完善政策。先后完善了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认定和审核办法。2023年出台了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十条措施,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又转发省民政厅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
二是稳步提标。从2018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7年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79.4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703元/月和515元/月,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达到454元/月和293元/月;共保障城乡特困人员37.4万人,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915元/月和635元/月。
三是强化监测。通过线上线下比对,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摸排”作用,完善医疗支出、就学、残疾等预警指标,共享19个部门、26家银行的45项民生数据,动态监测442.12万低收入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确保兜准兜好兜牢。
主持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重要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湖南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黄东红: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攀升。2023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1460.4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22.2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发力,推动我省老龄事业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科学制定“十五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发展银发经济、社会适老化改造、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加强老龄政策制度研究,持续健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不断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省老龄办综合协调作用,整合省老龄委25家成员单位资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推进政策环境惠老、居住环境适老、数字环境助老、就业环境帮老、法律环境护老、社会环境敬老,让老年人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这几年,我们筹集5000万资金建立了15个养老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了20万人次的养老院长和护理人员。今后我们通过进修、短训、传帮带等形式自主培养,吸引省内外更多人才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四是强化“两业”协同。根据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遵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原则,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和探访关爱更标准更规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机制,推动建成街道、社区互为支撑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拓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加快银发经济产业试点城市的建设,催生湖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持人:在今年我省重点民生项目的推进上,“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作为新纳入的项目,与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息息相关。请问省民政厅在这项工作上如何部署的?
黄东红:今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一是立标准。联合12各省直部门制定《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服务质量、政策扶持、安全监管等标准要求。二是强保障。今年专项安排5000万元,建设标准化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同时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633万元用于更新助餐点设施。三是扩范围。依托现有设施,年底前将拓展不少于6000处老年助餐功能区。四是重监管。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定期检查,对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环境卫生等环节严格把关,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模式,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老年人享受到安全、健康、周到的助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