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奋力开创湘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决定
来源:湘阴县人民政府   2024-09-17 21:54
浏览量:1 | | | |

  湘阴发〔2024〕14号

  中共湘阴县委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奋力开创湘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决定

  (2024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湘阴县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提出一系列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重大举措、重点任务,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市委分别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系列文件,明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方法路径。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省市对湘阴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新期待,奋力走出湘阴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作出如下决定。

  一、时刻对标对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

  (一)常学常新、常学常用。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全体党员干部要常学常新、常学常用,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二)深入领会、深入把握。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内涵要义、实践要求和方法指导,切实转化为推动湘阴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路、务实举措,自觉对标时刻对表,及时校准思想和行动上的温差、落差、偏差,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湘阴见行动。

  (三)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意志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上来,在“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中找准定位,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发展,努力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加强政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一)把准政治方向。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湘阴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创新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打实的态度和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为谁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关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劳民伤财的事不干,有损群众利益的事不干,群众不拥护、不高兴、不答应的事不干,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湘阴人民。

  (三)严明政治纪律。常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严肃查处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实政治建设考察,建立由县纪委牵头,组织、巡察等部门参与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推进县委本级和党委(党组)层面政治生态分析精准化。健全定期分析研判、风腐同查同治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党内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等各类监督融合贯通,以新风正气保障湘阴高质量发展。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调整优化发展格局

  (一)工作思路。推进湘阴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市委“1376”总体思路为指引,锚定“奋进全省十强县、建设省会卫星城”发展目标,坚持“一正四新”工作思路,着力实施“七大工程”,推动湘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进中提质,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七个岳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正”。聚焦正风肃纪,加强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深化巡视整改,推进以案促改、移风易俗,坚决纠正和防止政绩观偏差,树立“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发展”的新风正气,带动昂扬向上、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鼓足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强大干劲,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展现湘阴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四新”。即打造临港开放新动能、培塑产业升级新局面、推动特色农业新突破、提升教育医疗新品质,以点带面、整体突破,不断提升全县高质量发展质效。到2026年,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城乡融合机制更加完善,人民健康和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县域综合实力迈入全省十强县行列,发展成为与省会长沙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省市参与“双循环”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

  打造临港开放新动能。坚持开放驱动、以港兴城,抢抓“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发挥通江达海区位优势,依托湘江新区战略平台,加快虞公港开发建设,提升港口服务能级,推动向南全面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向北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以开放发展引领带动全县产业、商贸、物流和城乡等共同发展、融合发展,着力将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引擎、发展胜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培塑产业升级新局面。强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识,坚持壮大主导、做优特色,握紧拳头、聚链成群,绿色优先、质效第一,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招大引强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硅砂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1+1+X”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大升级推动发展大提速、总量大提档、质效大提升,支撑起县域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推动特色农业新突破。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龙头带动为牵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关键,推动品牌更亮、规模更大、链条更长、效益更好,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教育医疗新品质。坚持群众满意、服务为先,夯实基础、注重实效,遵循规律、做实改革,深入推进师德医德重塑、师风医风整顿、教学医技提质,以优质教育教学质量、贴心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教育医疗回归公益本位、回归为民本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统筹推进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工作,办好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守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推动民生更有质量、发展更有底气,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二)发展原则。始终把握“稳进新”总基调、总原则。“稳”即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当前与长远、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抓实工作、打实基础、迈实步子,确保政治生态稳、经济运行稳、社会大局稳。“进”即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在尊重实际、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强则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即摆脱传统方式、发展路径,强化改革创新、先立后破,强化正风肃纪、净化风气,以新质生产力和气象更新的政治生态、正气充盈的社会环境服务和保障全县高质量发展,着力展示新形象、开创新局面、走出新路子。

  (三)规划布局。坚持“双向融长”发展,向北融入长江经济带、向南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坚持“双向融合”发展,推动县域与区域协调融合发展、城区与乡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域“一心引领、两极带动、三轴联动、四区互动、多点培育”的功能布局,“一心”即县城中心,“两极”即县高新区和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两个增长极,“三轴”即芙蓉大道发展轴、G536发展轴、滨江大道发展轴,“四区”即南部工业发展区、北部港产联动区、西部现代农业区、东部城镇发展区,多点培育主要是加快发展产业强镇,加快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辐射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四、实施“七大工程”,以实干实绩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

  (一)实施清廉湘阴建设工程

  1. 严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以巡促改,建立巡视巡察整改长效机制,以整改成效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强化以案促改,肃清系列案件恶劣影响,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治。提升政治功能,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履行领导责任,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升组织功能,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担当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日常管理,不断提升管党治党能力水平。加强对县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党组以及人武部党委的领导,发挥好政法、组织、统战、宣传机关和社会工作部、群团组织以及议事协调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强县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推进“两新”组织建设,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2. 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对标对表“20字”好干部标准,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鲜明导向,着力把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提拔重用到合适岗位。建立完善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以年度考核、政治建设考察为重点的干部综合考核体系,从严整治为官不为、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行为,坚决把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干部调整下来。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严防干部“带病提拔”。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落实关心关爱措施,保障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合法权益。

  3. 扎实推进村级班子建设。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党支部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双提双增双创”行动,提升“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质效,规范村级党组织设置和村干部配备,保持村级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待遇稳定增长,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筑牢坚强有力战斗堡垒。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计划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计划,高质量完成 2025 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强化集体经济发展,依托县域特色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提升党员档案“县级统管”质效,进一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强化为民服务,不断优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帮办代办服务效能,提升片组邻“三长制”民主议事能力,及时解决群众难点堵点问题。

  4. 常态抓好作风建设。发扬“快稳严准细实”工作作风,加强干部专业培训、轮岗培训、脱产培训,强化对标看齐抓落实、聚焦问题抓落实、敢于担当抓落实、创新机制抓落实的能力本领,不断提升工作质效,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贯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经常对照中央和省市通报典型照镜子、找差距,坚决立行立改。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认真排查、集中整治“庸懒散慢虚”现象。

  5.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健全完善反腐败协调机制,构建县委统筹指挥、纪委组织协调、部门高效协同、群众参与支持的反腐败工作新格局,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纪检监察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两带头五整治”专项行动,加大监督执纪力度,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坚持露头就打、办案开路,严厉整治违规吃喝、收送红包礼金、插手工程项目、打牌赌博等突出问题,从严查处政商勾连以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宣传左宗棠廉洁文化,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继续深化清廉单元建设,构建“1+9+N”清廉共建工作格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厚植新时代党风政风社风的家庭根基。

  (二)实施现代产业培塑工程

  6.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塑全县“一主一特”产业体系,县高新区主导产业为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新型建筑装备),特色产业为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临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工程机械装备,特色产业为港航物流。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新能源装备产业链、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硅砂新材料产业链、商贸港航物流产业链、文旅产业链”,突出聚企成链、集链成群、聚群成势,推动“一主一特”产业壮大体量、扩大规模、聚力突破,培育壮大硅砂新材料、现代文旅、大健康、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1+1+X”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产业、十亿企业。突出硅砂新材料产业开发,加快建设以光伏玻璃与高纯石英砂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培育龙头链主企业,继续实行企业联手帮扶、培优倍增,力争到2026年税收过5000万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2家以上进入全市纳税50强;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以上,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3个以上,实现本土企业上市破零、力争达到2家以上。

  7. 做大做强港口引擎。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园区产业布局,编实湘阴片区、港产发展、双向融长等规划,形成以虞公港为核心、以虞公港产业园和金龙产业园为依托的“一港双园”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千亿级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提升港口能级,建成S506芙蓉北路北延线、疏港公路、虞公港铁路专用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湘江智造中心招商入驻,推动虞公港二期三期、通用航空机场等重大项目接续开工,规划建设煤炭、粮食两大集散中心,力争到2026年,基本形成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框架。整合县长株潭一体化办职责推动片区办实体运作,建立健全临港开发建设联席会议、协同管理和招商引资、产业导入、产业链配套等工作机制,推动“一港双园”、县高新区统筹协调、同步发展,构建县高新区与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虞公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马拉一车”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港口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8. 厚植产业发展动能。发挥园区主战场作用,推动“五好”园区建设争先进位,加快园区社会事务剥离,扎实抓好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努力打造成宜居宜业的新型产业引擎。健全完善“1+3+3+6+X”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构建专业招商、驻外“双招双引”、产业链招商、异地湘阴商会和乡镇商会联动招商工作格局,力争年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2个以上、超亿元产业项目20个以上。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扎实推进乡友招商湘商回归三年行动,引导广大湘商乡友回乡投资兴业,2025年引进项目不低于60个、引资不低于40亿元。

  9. 着力强化安商举措。深化民营经济“六个一”工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开展“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加大对现有落户企业政策扶持、排忧解难工作力度,主动上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盘活园区和企业闲置用地和厂房,为企业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帮助县内中小企业掌握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政策,熟悉采购流程,提供专业化服务,确保诚信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落实落细湖南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明确的重点任务和岳阳40条改革措施,落实“首违不罚、首查不处、容期整改”,做实容缺受理、一网代办、全程代办等服务,持续降低物流、融资、用能等成本。除涉及安全、环保事项外,严格执行涉企行政检查先报备、先备案、先告知、后检查。严惩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完善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10. 深化科技创新赋能。以新质生产力打好科技成果转化战、产业转型升级战,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动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催生新动能新产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支持优势企业就地扩能升级,推动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力争到2026年,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规模企业总数分别达到40 %、25%以上。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依法有序淘汰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全面清理低效用地。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建成燃气发电、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发展储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产业。强化政策金融赋能,整合县工业发展基金,设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基金,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11. 做大县域经济规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源建设,严格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争到2026年财政自给率达到70%以上。全力争资争项扩大有效投资,力争争取财政性资金、专项债券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逐年增长并居全市前列。科学铺排年度项目建设计划,继续实行“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有效投资形成有效增量。综合运用“用售租融”四种方式深度盘活国有“三资”,持续抓好砂石等资源经营开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财力保障。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

  (三)实施特色农业增效工程

  12. 优化乡村产业布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市区域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实现高水平保护、高效能利用、高质量发展。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发展“土特产”,支持樟树港辣椒、鹤龙湖螃蟹、三塘藠头、杨林寨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力争每个乡镇有骨干产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病虫害测报和农业综合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粮食产量,推动售粮有道、售粮有价,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强化农产品全过程溯源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13.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精深加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主攻方向,注重龙头企业带动、设施基地牵引、新型主体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品牌更亮、规模更大、链条更长、效益更好。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湖南辣椒产业集群项目,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链主型”加工龙头,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长康、阳雀湖等龙头企业打响“精致调味、大宗粮油、特色佐菜、休闲食品”品牌。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行动,建成水稻设施大棚集中育秧、辣椒设施生产、食用菌设施生产、设施渔业和稻藠连作综合种植等5个示范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畜禽、水果、茶叶等种植养殖业,到2026年,特色蔬菜种植稳定在8万亩,特色水产稳定在7万亩,加快打造洞庭湖地区绿色食品集聚区、高端食材集聚区、中南地区重要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鼓励湘阴农品参与湘品出湘、展览展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14. 拓展农业产业链条。鼓励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向民营企业转型,鼓励县属国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乡镇商会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包装,延伸拓展冷链、物流、仓储、观光、餐饮、养老等产业链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樟树港辣椒、杨林寨食用菌等农产品深化科技赋能,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引导市场力量开发农业研学等项目,赋予农业新内涵,催生“农业+”新业态。探索布局打造集农产品种植养殖、精深加工、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微工厂”“小车间”落地村(社区),让更多群众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15. 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好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结合文章,推动农文旅资源共享、协同共生。用好岳州窑、柳庄、湘阴文庙和左宗棠、郭嵩焘、范旭东等文化资源,提升辣椒节、龙舟节、螃蟹节、湘阴年味品牌知名度,深化农业与文化、科技、旅游、大健康等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支持依托洋沙湖旅游度假区、鹅形山森林旅游区、左宗棠文化园、青山岛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串联特色小镇、民宿餐饮、特色农品等资源,推出一批“周末行”“农耕行”等特色供给、首发经济,带动产品开发、销售。探索“农工商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16. 健全联农带农工作机制。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提高亩均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工资性收入。探索技术入股、合作社托管等形式,稳步增加农产品亩均收入。做实村企联结机制,鼓励支持村集体以闲置资产、集体资源入股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做实订单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签订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做实劳务联结机制,以固定工资吸纳农户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探索股份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吸引农户以土地、自有设施设备、技术等入股。探索项目联结机制,引导群众出资建设、经营、管理,参与产业链分配。

  17. 扩大城乡消费需求。鼓励支持发展电子商务,配置电子商务硬件设施及软件系统,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商对接”“农超对接”,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网红门店”“网红品牌”。落实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产品供需对接四大行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延伸拓展“食、购、游、娱、住”等消费链条,做优物业和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提质餐饮门店、酒店管理服务,加强商超、零售、建材等行业市场管理,规范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发展,以优质服务、创新模式激发传统消费潜能。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推动老市场焕发新活力。强化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四)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

  18.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属地管理、合理分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加快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治理新体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以城为主、城乡共建”持续深化创文巩卫,扎实开展管理提质、卫生提质、市容市貌提质、交通秩序提质等行动,发挥数字化城管实效,加大城区“顽瘴痼疾”整治,规范“五小”行业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省会卫星城”。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扎实抓好城区污水管网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市政设施管护,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立足功能区划调整,有序推进城区东扩北延,注重历史文物保护,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维护城市绿化景观格局,做到宜绿则绿、应绿尽绿,力争到2026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以上。

  19.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参与产业强镇建设,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产镇融合,积极打造县域经济副中心。继续实施城乡水电路气网和公共服务升级工程,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启动道路交通建设三年行动,加快资江水厂、燃气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完成年度水利秋冬修任务,提质改造范家坝湖、文泾港、阳雀湖等排涝设施,推进湘阴湘江右岸排涝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县防汛抗旱能力。尊重规律、稳扎稳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有可无的建设一律暂缓,资金短缺的项目一律压减,劳民伤财的工程一律叫停。广泛依靠群众、组织带动群众开展乡村建设,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引导乡友捐资助力。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抓好已建设施运行管护,防止重复建设、重建轻管。

  20.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和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创文巩卫和河湖林田长制、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生态殡葬等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美丽屋场、美丽庭院,推动乡村提“气质”、升“品质”,力争到2026年,和美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以上。持续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行为。持续开展管绿护绿,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力争到2026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0.36%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4%以上,巩固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

  21.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注重创新务实、贴近实际、喜闻乐见,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帮助群众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用好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现有文化设施,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潜力资源,振兴白马故事会、湘阴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镇村开展象棋赛、篮球赛、诗词书画展览、技能比赛等群众娱乐体育活动,支持组建爱心歌舞、广场舞等群众文艺团队。发挥文联、作家协会等作用,创作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并反映群众文化生活的文艺作品。坚持关注民生、镜头朝下,策划一批专题报道,着力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营造氛围。

  (五)实施教育医疗提质工程

  22.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主题,着力优化教育教学生态、学校管理体制、教育发展环境,深化校长提能、教师提质、质量提升,打造校风正、教风清、师风好、学风优的良好教育教学生态。对标中央和省市关于教育综合改革最新要求稳步推进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立足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贯彻新理念,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巩固深化“双减一规”成果。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23.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公益医疗机构县乡村体系共建、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结果共认、服务共创,促进医德重塑、医风整顿、医技提质、医疗优化、医保协同,提质就诊服务、门诊服务、住院服务、延续服务、健康服务等全过程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群众“医靠感”。构建卫健部门指导、医共体具体负责的医疗体系框架,实行组织管理、投入保障、医疗业务、人事编制、绩效考核、医保支付、集中采购、信息化等一体化建设。增强村级卫生室医疗保障能力,提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强化用药、就诊宣传引导,用好远程会诊平台,构建村(社区)“30分钟医卫服务圈”。广泛开展“中医夜市”和“名医下乡”“上门坐诊”“体检到家”等贴心服务活动,延伸医疗服务链条,强化治未病预防,打响亲民爱民医疗服务品牌。进一步规范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的医疗行为和各类药店的经营管理,严厉打击欺诈骗保、价格虚高等问题。

  24. 兜牢兜住民生底线。提升基础性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务工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入乡创业,鼓励妇女、退休人员等群体创业;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务输出实效。做实普惠性民生,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动态清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持续推动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提升市政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着力解决问题楼盘、交通拥堵等问题,不断增加停车资源、社区就业、物业管理等服务供给,力争到2026年城区物业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扩面兜底性民生,推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持续扩面,落实提标政策和兜底保障措施,加强残疾人和退捕渔民等群体的帮扶救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内生发展动力,严防规模性返贫。

  25. 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聚焦急难愁盼收集民意、汇集民智,每年谋划实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执法检查、政协协商计划,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不脱离实际吊高胃口,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坚持开门办实事,落实村民议事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实事办理机制,推进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提升群众共建共享的参与感、获得感,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高标准完成省市交办的重点民生实事。

  (六)实施人才培育升级工程

  26. 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进一步树牢“年轻干部就是未来”理念,建立健全“思想教育、能力提升、跟踪管理”等全方位培养机制,加大对年纪轻、学历高、专业能力强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队伍。抓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廉洁自律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政绩观,主动在思想上筑牢防线、行为上明确界限。着力提升年轻干部能力水平,坚持以岗位历练为主,定目标、交任务、压担子,探索选派历练、一线历练、项目历练等方式,着力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持续推动年轻干部能上能下,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27. 推进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引才计划,强化载体引才、柔性引才、资源引才,实现人才与产业、科技、民生事业、开放发展等协同发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依托企业、项目、单位、学校、医院等载体,加快引进一批青年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围绕产业链探索“人才飞地”柔性引才,做到“不求所有,但为所用”。包装策划一批农业产业等项目,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依托现有企业、现有场地建立实习基地、实践站所,吸引科技、文化等领域专家教授和大学生开展教研教学,实现以资源引人才。探索创新人才编制、周转编制等方式,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紧缺岗位人才引进创造条件。

  28. 积极发挥人才贡献作用。分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健全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实际贡献度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推动人才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难点工作中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在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领域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强化人才可持续开发、培训,扎实做好“传帮带”,培育更多行业精兵。兑现人才服务和保障措施,启动青年人才家园建设,开展“人才服务活动月”系列主题活动,打造服务各类人才所需的“综合性、一体化、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加人才获得感、动力感。储备一定数量的县属国企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人才。健全完善全县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胜任本职、没有特殊贡献的予以退出,对胜任本职、在全县发展大局中贡献突出的,优先晋级晋升、调任调整、提拔使用。

  (七)实施安全守底护湘工程

  29. 提升法治治理水平。坚持法治湘阴、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推进,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坚决杜绝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出问题拍屁股,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全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职,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增强普法教育实效,有针对性地宣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典型案例,满足群众法治需求。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知法懂法意识。加强党员干部保密宣传教育,提高保密工作能力和水平。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打击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保证宗教事业健康发展。

  30.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网格化管理,用好片组邻“三长制”、群英断是非工作法,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常态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着力构建“自我约束、党员带头、乡友示范、乡风引领、相互监督、动态检查”的常态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打造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发挥派出所主防作用,提高社会面特别是学校、闹市和城乡夜间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推动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高效运转,严厉打击防范涉及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31. 提升安全治理水平。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不断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见、应对和处置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化平安湘阴建设,扎实开展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引导,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交房等重点工作。常态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反诈等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定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落实问题及隐患整改“查整分离、逐月销号、联合督办”机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学校食堂、小店及周边小摊小贩管理,确保舌尖上安全。加强鹅形山等地质灾害点治理,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酒驾醉驾以及非法集资、非法采砂等行为,遏制违法犯罪苗头。

  32. 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强化县生环委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党委统揽、政府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各类环保督察检查交办问题整改销号机制,扎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夏季攻势”“利剑行动”“守护蓝天”等专项行动,确保河湖水质考核达标率保持在100%,洞庭湖总磷浓度稳定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并持续下降。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洲滩禁牧成果,有序推进湿地、矿床和湘资尾闾片区水生态保护修复,确保地表水、饮用水达标率100%。严厉打击直排偷排、超标排放和河湖“四乱”。坚决杜绝“一刀切”“以罚代管”“只罚不管”,以严格规范执法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五、健全工作机制,营造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县级层面建立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县委书记统筹调度,分管县级领导定期调度,县“两办”综合协调,要充分发挥跟踪督促、汇总分析、统筹推进职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建立一体推进机制。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本地区、本系统具体工作任务,推动本决定明确的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形成一体推进、共抓落实的强大合力。每年将重点工作任务列出具体清单,纳入“13710”督办机制管理,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三)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各项目标、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述职评议、评先奖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县委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湘阴“奋进全省十强”而努力奋斗!

  中共湘阴县委

  2024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