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经济”齐发力、绿色消费掀高潮 湖南假日经济热力十足
来源:人民网   2024-05-06 13:01
浏览量:1 | | | |

“首店经济”齐发力 绿色消费掀高潮

湖南“假日经济”热力十足

逛五一商圈,在新开业的“首店”尝个鲜;在株洲国风主题文旅商业街区体验民俗民艺、酒肆美食;观湖南汽车展览会,买一台心仪的好车……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虽然天公不作美,连日小雨绵绵,但大家出游热情不减,“假日经济”不断升温。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上午11时,“五一”期间全省重点监测的358家零售和73家餐饮企业共实现零售总额194227.76万元。

“首店经济”解锁流量密码

“不好意思,柚香铁观音和巧克力伯爵口味的可露丽已经卖完了,您要不要试试其他口味呢?”5月4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EDMI PATISSERIE可露丽排队20分钟,依旧没有买到想吃的口味。

而隔壁的九十葉店面,队尾已经挂上了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今日甜筒冰淇淋已售完”。

“没有甜筒买杯装也行,毕竟别的地方吃不到呢!”来自湖北的游客李琛已经排队十来分钟,正兴致勃勃地和同伴讨论买什么口味的冰淇淋。

“五一”期间,九十葉(华中首店)、气味图书馆(华中首店)、EDMI PATISSERIE可露丽(湖南首店)、K22酸奶草莓(湖南首店)4家店铺在国金街开业,吸引大量游客和本地市民打卡消费。

新品牌、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首店经济”正在崛起消费新势力。“首店”特有的稀缺性,不仅解锁流量密码,也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

记者在五一商圈逛一圈,发现了一个新奇的景象——长沙街头的零食都变成了“plus版”。能“盖”的超大双仔辣片,“扛”着走的大包装奥利奥,“抱”着嗦的大桶泡面……来长沙打卡的游客们几乎人手一件,成为一道新风景。

这些巨型零食来自长沙零食很忙的两大特色门店“超级零食很忙”和“零食很大”。“五一”期间,这两个门店都成为了长沙的人气打卡点。

据统计,“超级零食很忙”门店,五一当天以超79万元的销售额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五一商圈仍是网红长沙的人气“顶流”。据银联商务监测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长沙市五一商圈交易金额6.56亿元,同比增长10.82%,交易人次91.72万、同比增长28.60%。

绿色引擎驱动更强

作为一年一度的汽车盛宴,2024湖南汽车展览会暨长沙市汽车消费节(以下简称“2024湖南车展”)汇集了全球20多个国家100余个汽车品牌的600余辆展车,为大家带来一场汽车盛宴。

“换了辆新能源车,省了4000元呢!”长沙市民王女士和家人连续2天逛车展,终于敲定了新车。

近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节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各市州开展2024“惠购湘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省内汽车消费市场火热。

2024湖南车展节日期间实现汽车销售收入6256.39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2.97%。娄底市在3天时间内销售汽车1200台,其中新能源车占35%以上,销售额达2.1亿元。株洲市“直播株洲汽车嘉年华”汽车车展期间,共销售车辆826台,成交额1.5亿元,超6万人次观展。

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湖南各地家电市场也掀起一波绿色消费“小高潮”。

娄底市“五一”期间组织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投放200万元消费券用于单位职工专场活动,最高补贴5000元。株洲市推出“潮玩五一 嗨购株百”元梦之星嘉年华促销活动,并举办“十天十夜5·1狂欢购”家用电器促销活动,“五一”期间销售额超3000万元。

新场景带动消费热情

5月4日上午,2024株洲马拉松赛鸣枪开跑,1.5万名海内外跑者参加比赛。

为让广大跑友畅跑株洲,株洲提供了吃喝玩乐一条龙优惠活动。炎帝陵、神农谷、酒仙湖等全市28家3A级以上景区、热门景点面向所有参赛运动员免景区门票或提供折扣,用餐享受“三优”服务(暨优先安排、优质服务、折扣优惠),另有住宿折扣、公交免费等文旅优惠大礼包。

贴近、契合消费者新需求,以新场景、新活动带动消费热情。

5月1日,株洲首个国风主题文旅商业街区——梦回宋“潮”建宁文化市集开市。集市汇聚民俗民艺、酒肆美食、江畔营地、古装旅拍及国风演绎等多种文化业态,通过复刻宋朝株洲市集的繁华景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处集文化、娱乐、观赏、互动、消费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据数据统计,“五一”假期,株洲27家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6184万元,同比上涨3.34%;7家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368万元,同比增长11.7%。

龙舟赛激情四射、渔歌艺术营地浪漫之夜人气火爆、环湖露营一席难求……常德河街、柳叶湖商圈消费节等活动人声鼎沸,进一步激发了消费热情。

据统计,常德市重点监测的8家餐饮企业及7家农家乐共计销售总额分别为548.69万元和208.83万元,较2023年同期上涨17.45%和6.25%。(记者 彭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