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扩量提效攻坚实施方案
来源:内需扩量提效攻坚专班   2025-04-01 09:22
浏览量:22 | | | |

  为加快落实扩内需政策,进一步以消费提振释放需求、以投资增效扩大需求、以重大战略实施激发需求,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攻坚目标

  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确保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稳定在67%以上。

  二、攻坚任务

  (一)大力提振消费

  1. 推动增收减负。坚决贯彻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创新创业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加强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实用专业人才培养,针对制造业开展钳工、焊工培训,针对服务业开展家政服务、烹饪培训等,增强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农民工、脱贫人口、退捕渔民、退役军人等群体稳定就业。积极争取以工代赈项目和在重点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并提高劳务报酬在项目资金中的比重。持续开展消费帮扶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会,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助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清理闲置国有资产,以优惠的低租金出租给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引领,加强医疗资源统筹整合,有效减轻居民生活支出负担。(县人社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商务粮食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完善消费政策。积极推行消费品以旧换新,精心举办家电、家具、家装等大宗商品消费品以旧换新宣传月活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展销活动。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内新增购置普通公务车和执法执勤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40%。优化调整公积金使用政策,提高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公积金用于租赁住房和装修贷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开展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规范售后服务市场。(县商务粮食局、县发改局牵头,县机关事务中心、县住房公积金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创新消费场景。发挥山水生态优势,强化长沙“后花园”功能,通过高端房产开发、旅游景点打造、休闲娱乐配套、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精细精致精美、宜居宜业宜游县城,吸引长沙市民购房置业、休闲旅游、康养度假。发挥鹤龙湖大闸蟹、樟树港辣椒、杨林寨食用菌、三塘藠头等丰富农业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对接10家品牌商超、30家知名餐饮酒店、50个大型社区,采取定点配送方式,推动湘阴的粮油、水产、蔬菜等农特产品走向更多长株潭市民的餐桌,打造湖南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用好左宗棠独特文化IP,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及农文旅融合工程。(县商务粮食局、县文旅广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卫健局、县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丰富消费活动。持续举办“湘阴美食节”“湖鲜购物节”等具有湘阴特色的促销活动。以假日消费、双休消费为契机,组织发动全县各大商超、家电、餐饮、酒店、汽车销售等企业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好润佳、鑫海等大型商超与县内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社群营销,鼓励商超搭建县内特色农产品专区。充分发挥“宗棠夜经济聚集街区”获评首批湖南省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优势,引进各类连锁店入驻,培育特色美食小店,开展广场促消费活动,不断丰富街区业态。打造一批文创市集、社区市集和乡村振兴市集,促进低收入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积极举办“公共文化进村入户—送文化下乡”“我们的节日”“欢乐潇湘 幸福岳阳 美好湘阴”及传统民俗系列文化活动,以“文旅体展”融合发展带动流量、促进消费。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升湘阴县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增长15%以上。(县商务粮食局、县文旅广体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搭建消费平台。加快推进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积极组织开展省级“数字商务集聚区”“数商兴农示范企业”和“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申报工作。在社区周边布局便利店、菜市场、理发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企业,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0家以上。(县商务粮食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优化消费环境。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为从业人员进行注册并上传资料建立信用记录,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对户外促销活动、夜间摆摊、后备箱集市等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在依法依规的条件下允许企业在建设用地上搭建临时简易消费场景,并给予一定费用减免。探索在有条件的街道设置潮汐车位,为市民夜间出行停车提供便利。合理增加消费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县市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商务粮食局、县地方金融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高投资效益

  1. 加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科学铺排年度项目建设计划,明确项目榜单和揭榜条件,激发项目建设活力,推动有效投资形成有效增量。严格实行“责任单位一周一调度、分管副县长和常务副县长双周一调度、县长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四类项目”建设,2025年力促昊志机械导轨、中联智慧装备制造等20个以上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推动佳海食品、泉动科技、乐升新材等10个以上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同时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力争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入库纳统率100%。加快城市更新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县发改局牵头,县高新区、县工信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密切关注国家“两重”政策动态,结合湘阴县实际,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城市地下管网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湘江生态保护、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实施。强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严格项目审核把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县发改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湘阴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加快培育投资新增长点。在交通物流领域,推进港口码头升级改造,建设物流园区,发展多式联运;在新能源领域,积极推动虞公港60万吨中央地方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在新基建领域,加快5G基站、数据中心等建设。抓住国家产业政策机遇,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和积极推进设备更新换代,助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洞庭湖综合治理;实施绿色低碳示范工程,推进一批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强化碳排放监测能力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湘阴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切实执行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政策。按照国省关于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方案要求,构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审核、发行、使用、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投向领域的“负面清单”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行业的“正面清单”管理,确保债券资金投向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加强对专项债券资金的监管,实施穿透式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利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深入推进“四比四提高”行动。比谋划,提升争取资金的比率;比服务,提升项目的开工率;比攻坚,提升资金支付率;比建设,提升实物完成率。建立重大项目“一周一调度、双周一督导、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督检督导,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需求。(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进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创新与金融机构融资对接机制、优化重点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从项目、资金、要素等各个维度全方位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把民企项目作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前期项目培育辅导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用好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工具。多部门协同抓好民营经济“六个一”行动(一榜一奖一中心一册一办一平台),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关心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支持民间投资的良好氛围。(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地方金融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以重大战略实施激发需求

  1. 积极对接融入重大区域战略。依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株潭一体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深度对接融入长沙,更好接受辐射带动,强化与长沙各产业园区的协同合作,围绕产业链做配套、做服务、做下游,切实发挥主阵地作用,打造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集聚区。加强与长株潭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推进城市轻轨、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区域时空距离。加强与周边县市在旅游、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县发改局、县商务粮食局牵头,县工信局、县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级。充分利用区位交通、港口物流、战略平台等资源禀赋,加快“1+1+X”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形成具有全国辐射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立足良好生态环境,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力争在全省率先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高质量水生态、水文化、水产品融合发展的典范。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在全省打响“城乡融合看湘阴”的品牌。(县发改局牵头,片区办、县高新区、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湘阴分局、县文旅广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大城市周边县城”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机遇,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围绕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房改造和老旧街区厂区更新、地下管网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一镇一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培育产业链“链主”和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县发改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县高新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机制

  组建湘阴县内需扩量提效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担任召集人,县发改局、县商务粮食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县发改局、县高新区、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湘阴分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粮食局、县文旅广体局、县卫健局、县市监局、县医保局、县地方金融服务中心、县机关事务中心、县住房公积金中心、县邮政管理局等。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县发改局,承担日常协调与调度任务。工作专班每月举行一次调度会议,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解决;各成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向工作专班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同时,将内需扩量提效攻坚行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