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
麋鹿极简史
来源: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0-10-29 10:12
浏览量:1 | | | |

麋鹿是一种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即似鹿非鹿,似驼非驼,似牛非牛,似马非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鹿种,古时称麋,仅产于中国东部,一度濒临灭绝。麋鹿体长2米多,肩高1米多,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略浅。因其外形稀奇,性情温良,很早就成为“鹿囿”中的观赏物。

早在清代,为让这一珍稀鹿种得以生存,就在当时北京最大的湿地南海子内选定一处小海子,作为麋鹿散养区,并配有一整套完整周密的保护措施。但1865年被法国阿芒大卫神父发现,此后陆续运往到欧洲。1900年秋,八国联军联合侵华,麋鹿便在神州大地上绝了迹。

1956年4月,英国伦敦动物学赠送两对麋鹿幼仔给中国动物学会,在离别故土半个多世纪后,北京又重新出现了珍兽麋鹿,1985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英国政府的努力下,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送回麋鹿。麋鹿重返故土,在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衍。

1985年北京专门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在南海子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麋鹿苑。北京麋鹿苑是麋鹿的科学发现地,本土灭绝地,重引入回归地。今年是麋鹿回归的35周年,35年来,麋鹿在这里经过了种群复壮,疾病防控,已从38头繁育逾千头,由这里在全国适合于麋鹿生存的40处地方进行了迁地保护,不仅实现了麋鹿回家,还实现了麋鹿回归自然。现在,全国麋鹿种群达到8000只,麋鹿在我国再无灭绝之虞。麋鹿保护也为世界物种保护提供了中国样板。

麋鹿回归自然的故事要提到一场大水。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长江相望。1998年,一场肆虐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给我们带来了抹不去的记忆。洪水浩劫之后,放养于湖北石首天鹅洲的36只麋鹿冲破栅栏,泅过水深流急的长江,其中小部分逃逸洞庭湖区的至华容县的终南、团洲、君山区广兴洲镇、采桑湖镇、岳阳县的新洲芦苇场、飘尾芦苇场、南洲芦苇场等区域。洞庭湖除了庞大的水域、宽广的滩涂,还有茂盛的植被,苔草、芦苇和成片原生的三蕊柳,即为麋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又有良好的天然隐蔽场所。从此,麋鹿在洞庭湖寻觅到了繁衍生息的乐土,自然野化出了麋鹿种群。

自1998年洞庭湖有麋鹿记录以来,在22年时间里,麋鹿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种群,日益壮大,东洞庭湖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麋鹿保护中保护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其周边还有毗陵的横岭湖保护区、南洞庭湖保护区和西洞庭湖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并且还从别的保护区引进麋鹿进行野化,改善基因,在2015年麋鹿回归中国30周年的庆典上,洞庭湖的麋鹿被认定是最年轻的麋鹿种群、自然野化最彻底的麋鹿种群和最有前途的麋鹿种群。

在各方保护工作的多年努力下,全球现共有约1万只麋鹿。麋鹿已经从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中退出,由“濒危动物”降级为“珍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