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在湘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顾过来奋斗历程,正在接力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勤勉履职,积极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我们克难奋进,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坚实台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新挑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较2012年比,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6倍、2.2倍和1.9倍,GDP年均保持10%以上增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每年居全市前列,2015年排名全省经济强县第13位,获评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十快进县”。
我们争先创优,打造了一张又一张响亮名片。主动对接长株潭、对标永修县,“三纵一横”对接通道打通,“一区两园”对接平台形成,新型工业化考核每年排名全市第一,先后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捧回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等多块“国字”招牌,获得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安全生产先进县等多项省级荣誉,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荣膺全市最美县城。
我们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役。面对前进中的重重考验,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攻难关、促发展。持续开展企业帮扶和项目会战,累计引进项目142个、资金166亿元,争取国省投资项目658个、资金23亿元,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连年获省市先进。全力迎战旱涝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创新加强社会治理,狠抓“平安湘阴”建设,司法执法、信访维稳、治安防控、应急处置有力有效,综治民调进位翻身,排名省市前列。
我们坚持不懈,办成了一桩又一桩民生实事。始终把民生改善摆在首位,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这几年,全县共新增就业8.5万人、创业主体1.7万户,城乡低保五保覆盖4.5万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5万人,摘帽脱贫3.2万人,精准扶贫、实事办理、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进入全省先进。投入近10亿元兴修水利,多次荣获省市“芙蓉杯”。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文艺创作活跃兴起;教育布局调整优化,阳光招生全面实行,获评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学前教育先进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升级,计生、血防、中医药工作进入全国全省先进;美丽乡村建设、移民后扶、湖洲解困、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开拓创新,释放了一轮又一轮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促赶超、添动力,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和行政村合并顺利完成,营改增、不动产登记、商事制度和公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基本完成,金融活力进一步激发,医改“湘阴模式”全国推广;民主法治扎实推进,“六五”普法获全国先进。同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职能转变,深化政务公开,编制、财税、投资等管理加强;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贸促、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切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统计、国调、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史志、档案、保密、老干、人防、消防、海事、气象、通信、邮政等工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各项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坚决反“四风”、转作风,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6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预计(下同)全年完成GDP33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5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759元、15870元,分别增长9.5%、9%,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处于全市第一方阵。
(二)项目建设聚集攻坚气势。出台促进招商引资办法和鼓励总部经济、电商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狠抓企业帮扶,项目“百日攻坚会战”有力推进。全年共引进项目24个,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等15个项目投资过亿元,得莱斯集团总部和华龙建筑总部落户湘阴;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3.1亿元,与国开行建立战略合作,五年项目意向融资达96亿元;国网电力等15个产业项目正式动工,蓝天豚硅藻泥等30多个项目加速推进,奇思环保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135”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三)产业转型策应升级大势。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4个,完成投资14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80亿元、增长10%,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家企业在中国(长沙)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产业博览会亮相。流转土地5万亩,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新获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认证16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通过初检,全省农机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洋沙湖度假区加快建设、新增投资8亿元,成功举办全省山地户外休闲健身大会和首届樟树港辣椒节,获批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建成村淘站33个,淘实惠等电商企业加快发展。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6.7万平米、完成销售25.2万平米。严格公共资源管理,农商银行挂牌营业,村镇银行抓紧筹建,食品、药品、物价、保险、烟草、盐业、民间借贷等市场监管加强,商业、物资、供销、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同步提升。
(四)城乡建管彰显一体趋势。完成投资6亿元,武警直升机场公路、新乔线年内有望通车,岳望高速、G240拓改湘阴段全线路基贯通,改造危桥15座、渡口8个。园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营,金龙新区文襄路、安嘉路加快建设,漕溪港码头二期工程全面铺开。加强城管执法,深入开展“五治”行动,16条城区干道和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年内可完工,城乡环境进一步提升。争取专项资金1.3亿元、整合资金3450万元,大干水利秋冬修;规范村民建房1203户,鹤龙湖、新泉等示范点建设提速,南湖、岭北等集镇提质改造和金龙镇美丽乡村示范片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沿湘江5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加强砂石和码头管理,河道采砂生产有序;拆除违章建筑2.3万平米,完成“五边”绿化植树100余万株,打造了秀美村庄示范村30个,东湖-洋沙湖获批国家湿地公园,玉华等3个乡镇获评省级卫生镇。
(五)民生福祉形成增进走势。狠抓实事办理,省市县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攻坚精准扶贫,落实专项资金5867万元,易地搬迁149户,脱贫15390人。完成27所合格学校建设,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1318人,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全省第四届武术大赛在我县举行。投资5.8亿元的新县人民医院投入使用,计生工作实现了创国优目标。广播“村村响”工程建成,掌上长沙湘阴频道开通,郭嵩焘广场和体育馆、图书馆即将竣工,档案馆投入使用,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和12个公租房项目加速推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向好,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面对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全县上下凝心聚力、严防死守,取得了防汛抗灾全面胜利。全年综治民调排名全省第25位,居岳阳六县市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工作历程,我们始终把人民的期盼、代表的重托记在心中,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事接着一事干,在奋力赶超的征途上,开创了局面、取得了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县人民的拼搏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湘阴改革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重大项目不够多,主导产业不够强,经济质量不够优,财政收支压力大;公共服务有短板,社会治理有差距,城乡发展不均衡;少数单位和干部开放创新意识不浓、担当精神不强、推动落实不力,极少数干部违纪违法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有效解决,坚决清除改革建设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和问题。
二、担当五年发展重任,志在不懈奋斗中挺进全省十强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湘阴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期。站在发展的新起点,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继续奋斗不懈怠,始终弘扬“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湘阴精神,始终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创业激情,不忘初心,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再创一个五年黄金发展期,走出一条由蓄势到成势、由争先到领跑的奋发奋进之路、跨越赶超之路。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以“四个全面”建设为总揽,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建设“左公故里、美好湘阴”为愿景,坚持“对标对接、融长发展”战略,依靠“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四大支撑动力,按照“区域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四条发展路径,全力发展“绿色建筑建材、绿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全域旅游”四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对标融长示范区、绿色产业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全面小康示范区,努力在岳阳“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中争当排头兵、进军省十强。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力争GDP年均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建设幸福美好新湘阴。
(一)坚持开放思维,在加速对接中建设对标融长示范区。开放崛起是提速湘阴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全面对标对接长沙,融入大长沙开放格局,推动区域一体发展。
以大交通提升对接优势。坚持基础先行、交通优先战略,以大决心、大投资改变湘阴交通闭塞局面。投资55亿元,建成岳望和平益两条高速,升级G240、G536两条国道,提质建设S101、S102、S217等六条省道,力争长湘城际轻轨、环湖公路启动,完成湘江北路湘阴段和樟树港大桥建设,改造县乡干道和景区道路,形成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融长交通网。科学利用漕溪港,积极开发虞公港,疏浚湘江湘阴段航道,力促水陆、水铁多式联运,把湘阴港建设成为长沙北港。投资5亿元,实施农村主干道加宽工程、安保工程、养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完善农村路网500公里,着力构建联网串珠、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以大园区拓展对接空间。园区是对接长沙的主阵地,金龙新区是湘阴高新区和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突出改革兴园,将洋沙湖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纳入湘阴高新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园区一级财政,提高园区运营效益,形成“一区两园”发展格局,打造大长沙十强工业园区、湘江新区拓展区。突出基础强园,加快园区基础建设,完善商服商务等配套,盘活工业地产,建好服务平台,加快聚集“七通一平”的生产要素、配套齐全的服务要素、支撑有力的科技要素和开放开明的政务要素,建成投资洼地。突出产业旺园,围绕绿色建筑建材、绿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等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企业,招商链条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园区企业数量、经济体量、发展质量大幅攀升,入园企业20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以大招商深化对接合作。将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高举招商大旗,敞开引资大门,开展大对接,推进大招商。创新机制抓招商,建立职能和利益匹配的全新招商机制,整合招商资源,放大湘阴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商会招商、项目招商。瞄准长株潭和长三角、珠三角,主攻龙头型、总部型大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税收回报高的大项目,力争每年引进亿元项目10个以上,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以上。围绕产业抓招商,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长沙孵化项目入园,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型、成长型的财源型项目。对接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积极参与长沙产业分工,着力建设绿色建筑建材基地、装备制造配套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休闲度假基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坚持外经外贸、外资外包并举,支持本地优势企业、特色产品“走出去”,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突破。
以大创新激发对接活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争取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湘阴,逐步实现“一个主导产业有一个工程技术中心、一支科研团队、一个科研依托机构”,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在我县设立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创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设立创新基金,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至2021年,力争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高新技术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以上。推进“互联网+”系列行动和智慧县域建设,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各领域、各产业融合催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毫不动摇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人才储备引进计划,建立“引才促创业,创业留人才”机制,在工业园区、农业、旅游、文化、电子商务、城乡建设、教育卫生等领域,引进领军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重要专业技术人才200名以上。
(二)坚持融合思维,在转型升级中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突出产业特色,促进集群发展,推进绿色转型,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同步升级,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推动新型工业向高新高端迈进。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发挥县域经济第一推动力作用。瞄准“千亿园区、百亿产业、十亿企业”目标,紧扣“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影响工业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和水电气等资源瓶颈制约,出真招优化经济环境,下大力气培育产业型龙头企业,推动以远大可建为代表的绿色建筑建材,以奇思环保为代表的绿色装备制造,以长康集团为代表的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促进规模升级。设立工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做大入“规”、创新升“高”,培育主板上市公司2家以上和一批高新技术“小巨人”,推动企业技术、品牌、层次提升,促进转型升级。建立项目退出机制,推进“腾笼换鸟”,出台政府采购县内工业产品目录,深化企业帮扶,提高企业财税贡献力,促进效益升级。至2021年,力争规模工业企业达220家以上,年实现工业税收10亿元以上,年纳税亿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跻身全省工业经济十强县。
推动现代农业向品质品牌升级。坚定不移走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改造农业,实现“六产”富民。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按照“调优粮食生产、调高特色水产、调精健康养殖、调活休闲农业”的思路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有机大米、蟹、虾、鱼、辣椒、藠头、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构建具有湘阴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升级发展特色水产、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为突破口,引导“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开发,扶持发展50万亩特色种养基地,支持发展20家精深加工企业,做响湘阴绿色农产品品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良种良技良法和机械化耕种、标准化生产,完善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村电商发展,重点培育100个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立从田园到餐桌的质量追溯体系,打造品质可信、品牌响亮、品味高雅的“湘阴农品”,让鹤龙湖螃蟹、樟树港辣椒等湘阴特产成为市场的“网红”,逐步把湘阴建设成为服务大长沙的放心菜园、有机果园、秀美田园和农业公园。
推动休闲旅游向全域全景聚焦。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推动全景化建设、全县域覆盖、全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大长沙休闲度假首选地、湖湘文化体验区。围绕“一心、两圈、三带”布局,打造旅游吸引核,突出洋沙湖等龙头景区带动,建设5个特色小镇、50个乡村旅游精品景点,逐步形成村点出彩、小镇亮色、景区如画的全域风景格局。推进文旅融合,深度挖掘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三井头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开发“岳州窑”青瓷文化,提升改造柳庄等文化景点,放大左宗棠名人效应;修缮保护湘阴文庙,恢复樟树古镇等老街风貌,凸显民俗民情特色,打响湖湘文化旅游品牌。按照“旅游+”思维,打造湖鲜美食之都,推动体育健身、健康养老、旅游地产融合发展,开发旅游商品,发展休闲农业,建立智慧旅游系统,保护旅游资源。至2021年,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以上,年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120亿元以上,形成产业因旅游更兴旺、城乡因旅游更美丽、百姓因旅游更富裕的发展格局,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健身休闲示范基地、全省健康产业基地。
推动商贸服务向融通融合转变。坚持把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培育电商产业、文化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催化,加快以房地产、现代商贸、餐饮酒店等为主导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专业市场、商业综合体、电商产业园建设,培育电商从业主体,加快“网货”双向流通,推动线上与线下、电商与实体融合发展,争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建筑建材、物流、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健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金融保险业健康加速发展。发挥水运优势,建好港区码头,完善仓储配套,建设长株潭物流基地。发展高端度假、养老、旅游地产,推动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精品文化基地,开发特色文化产品。至2021年,力争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0%以上。
(三)坚持协调思维,在一体共进中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按照宜居、宜业、宜游要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进城、镇、村三级联动,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提速新型城镇化。
优化城乡一体规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以全域旅游规划统领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合理划分全县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优化发展,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促进各规划之间高度融合。科学划定规划控制“七线”,合理框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一张蓝图管总管到底。严格规划执行,全面规范城乡开发建设和村民建房行为,推进城乡规划管控全覆盖。
构建城乡一体格局。按照长沙卫星城目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最美县城,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历史文化名城,不断增强城市教育、文化、医疗等核心功能,规划建设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和一批现代文化设施,做活城市经营,发展城市经济,将县城打造为大长沙的休闲之都、美食之都、文化之都、度假之都。突出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韵,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重点培育南湖洲、湘滨、东塘等一批中心镇,精心打造樟树、鹤龙湖、岭北等一批特色镇,提质发展三塘、六塘等一批小集镇,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宜居村庄,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为组团、以特色镇为支撑、以宜居村庄为依托的梯次发展、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提质城乡一体功能。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实施新一轮城镇道路油化、园林绿化、夜景亮化、卫生净化、风光美化、管理信息化、棚改模块化、公共服务优质化等八大提质工程。推进“三城同创”升级,打通城乡断头路、瓶颈路,完善设施配套,加快“两供两治”、地下管廊、人防工程建设,补齐防灾减灾短板。出台支持乡镇集镇发展办法,按一体化完善城乡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先解决湖区交通、供水、电力、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城乡互联互通的快速交通网、优质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网、高标准农田综合产能网、安全高效的能源网、信息网、环保网。
规范城乡一体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抓手,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综合执法,实行最严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城管建设,建立网格化模式,把管理细化到社区、街道、楼宇,形成大城管格局。推动城市管理向集镇、乡村延伸,实行全方位、全区域、全时段管理,实现市容市貌、镇容村貌同步提升。
(四)坚持永续思维,在绿色发展中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良好的生态是湘阴最宝贵的财富、人民最普惠的福祉。必须坚守生态红线,坚持“两型”发展,让优美生态成为湘阴未来竞争力。
突出兴水活水,涵养绿色生态。全面整合支农资金,筹资10亿元以上,实施洪水、污水、渍水、供水、节水“五水共治”,做活水文章。完成湘滨、湘资等5个重点垸堤防除险加固,柳林江、西林港等38处泵站更新改造,静河、岭北、南湖等21处哑河内湖治理,实现安澜惠民;加快山塘扩容、沟渠疏浚、机埠改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管,确保旱涝保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好第五自来水厂,提升供水水质和效益;加强饮用水水源和江河湖泊保护,推进水污染治理,切实解决好水忧、水患、水不畅、水不净等问题,让水安水利、水清水美的水环境助力全域旅游和绿色发展。
突出护林造林,营造绿色景观。实施“绿满湘阴”造林工程,封山育林5万亩、退耕还林1.8万亩、植树造林11万亩,广泛开展全民植绿添绿、爱绿护绿行动,全域打造绿带、建设绿道,让城乡大地处处绿意盎然。推进绿化创建,严格林地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做好绿化管养,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突出节约集约,发展绿色经济。加强耕地保护,推进闲置用地清理,加快农村殡葬改革和公墓建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砂石、湖洲、湿地等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提升综合效益。严格环保、安全执法,严格项目环评把关,清理整顿园区外工业生产,推进洋沙湖产业园企业“退二进三”,推动重点企业清洁化生产、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工业园区“两型”化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突出治污控污,倡导绿色低碳。坚持全域治理、源头治理、常态治理,推进新一轮气、水、土三大污染防治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一体化保护和河湖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确保重金属治理见实效;规范砂石码头管理;深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加快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全面推行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清洁能源,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争创省级、国家级生态县。
(五)坚持民本思维,在共建共享中建设全面小康示范区。始终把民之所盼作为施政所向,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让湘阴人民共享小康建设成果。
激发就业创业促民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帮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品牌劳务,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推动就业,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5个创业孵化基地,激发创新创业;实施“引老乡、建家乡”湘商回归工程,引导支持乡友回乡创业。
提升社会保障解民忧。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抓好五大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居民大病医疗和重残补贴标准,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做好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的关爱服务,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让城乡居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
发展公共文化聚民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计划,建好湘阴体育馆和一批乡村文体广场,每年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200场以上、文化下乡4000场次以上。鼓励文艺创作,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数字院线、信息传媒等文化产业。强化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和媒体监管,传播湘阴声音,讲好湘阴故事,扩大湘阴影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模范典型,广泛凝聚加快湘阴发展的正能量。
建设教育强县增民智。坚持教育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实施城乡教育提质行动,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别,推动学前教育更便利、义务教育更优质、高中教育更出彩、特殊教育更普惠,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均衡城乡师资配置,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名校名师培育工程,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竞赛,实现高考、学考、中考全市排名每年提升1位。建好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建立与同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合作,借名校之力办优质品牌教育,让教育成为湘阴发展的恒久动力和响亮品牌。
普惠医疗卫生助民康。推进“健康湘阴”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投资5亿元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新建、中医院搬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标,推行分级诊疗,提升医疗医技水平。切实加强医院、医保管理,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和疾病防控。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提升计生优质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增长。
加强社会治理保民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侵财、涉毒涉赌、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推进法治信访、责任信访、阳光信访。狠抓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促进综治民调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争创全省安全生产示范县。加强市场质量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防灾救灾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决战明年全面小康,要在加速赶超中迈出全新步伐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开篇之年,也是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的决战之年。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1、强力抓规划严执行,引领小康建设。积极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建立融发展布局、开发保护于一体的规划管控一张图,严格按规划管控土地。完善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县城总规、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和城市设计,高标准完成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和三井头文化街区等规划编制。结合规划落实好产业项目和交通、水利、环保等建设项目策划,确保每一个项目能落地、有效益。严格规划执行。出台规范私人建房等规划执行制度,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严格属地管理责任,推进全域控建拆违,对违法建设“零容忍”,实现存量违法建筑减少30%以上。
2、强力抓招商上项目,厚植小康优势。注重效益引项目。搭建全新机制,组建专业队伍,落实招商蓝图,兑现奖励考核,推动全民大招商,促进大投资,力争全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引进项目25个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总部经济项目10个以上、工业地产入驻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突出重点建项目。深化联手帮促行动,以“一区两园”和城区、景区为主阵地,围绕60个重点项目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力争全年项目投资达200亿元以上,确保蓝天豚硅藻泥、百尔泰克等15个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强化保障促项目。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确保新增用地指标2500亩、储备土地3500亩。积极组织银企合作,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强生产要素调度,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和施工环境,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3、强力抓平台强园区,打造小康引擎。调优园区布局。按照布局集中、产业互补的思路,科学确定“一区两园”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完成县高新区发展规划编制。创优园区体制。改革园区管理模式,将洋沙湖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统一纳入县高新区管理,做到“六统一、四分开”。用好用足园区发展“十二条”意见,支持园区建立一级财政,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灵活薪酬和绩效考核机制,公开选聘优秀专业人才,优化园区干部结构,释放园区发展活力。提升园区配套。重点推进五大工程,提升承载力:一是路网工程,拉通安嘉路、文襄路和新华北路,启动燎原路、安康路建设;二是水网工程,建成洋沙湖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启动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管网配套;三是电网热网工程,加快管道燃气进园区,开展与华电长沙电厂合作,力争将直供低价电力热气引到高新区;四是服务要素工程,启动高新区综合服务区和科技孵化平台建设,推进公寓、商贸、金融、公交等设施配套;五是港区建设工程,完成漕溪港码头二期工程,推进漕溪港区物流仓储等配套,加强与长沙对接,启动虞公庙港区规划立项。
4、强力抓升级兴产业,稳固小康支撑。抓新型工业增效。启动“工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支持远大可建三期建设及“蜂巢”成果转化,支持建华建材二期建设,力促规模生产。清理园区“僵尸”企业。加强企业集群配套,支持本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促推企业升级增效。抓现代农业提质。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推广“三权分置”,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争取省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创建双季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3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加大农业争资争项力度,出台政策扶持特色水产、有机蔬菜和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分产业重点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各10个。支持水产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联社联户,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3家、“三品”认证15个以上。抓全域旅游升温。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出台全域旅游行动计划,加大旅游投入,启动樟树、鹤龙湖等特色旅游小镇和2个乡村旅游景点及卧佛山景区建设,建成柳庄农耕文化园,以洋沙湖度假区6月1日开园带动旅游景区串点成线,左宗棠文化园争创4A级景区;策划旅游节会活动,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抓三产服务融合。实施电商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电商产业链发展,推进村淘工程,引导企业加快电商改造,培育3—5个电商龙头企业。整顿房地产开发市场,培育市场增长点,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推动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大力发展汽贸等专业市场,培育专业物流及生活服务业,加快嵩焘、桥东农贸市场改造。
5、强力抓提质促统筹,做美小康城乡。大抓交通运输。投资10亿元,完成G240湘阴段拓改、机场公路、新乔线建设,确保岳望高速湘阴段竣工通车;启动平益高速,完成湘江北路一期工程和樟树港大桥建设前期工作,争取长沙市区至县城公交开通,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大补水利短板。加快岭北垸东港闸、城西垸北闸、南湖垸东仓堤段、静河麦子机埠等水毁工程修复,实施湖区泵站更新改造,新建范家坝排涝泵站,力促镜明河泵站建设。整合支农资金5000万元以上,推进新一批“五小”农田水利建设和电排改造;启动第五自来水厂建设,组建农村自来水公司,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打造美丽县城。把城市当景区,建设旅游县城。加快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成郭嵩焘文体广场,完成郭嵩焘纪念馆陈列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使用,加快地下管廊建设和园林城市提标,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巩固提升“三城同创”成果,组建县城管局,严格城市综合执法,按“精细管理、精益求精”的要求整治市容秩序,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启动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建设特色小镇。按照产镇融合、特色发展的思路,实行扩权强镇,推进樟树等特色镇和南湖洲等中心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集镇延伸,推进芙蓉北路沿线及集镇按城区标准管理。做美宜居村庄。按照“十无”要求,深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切实规范村民建房,大力推广集中建房和按图建房;结合全域旅游,大力推进以金龙、鹤龙湖镇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和一批特色宜居村庄。
6、强力抓扶贫惠民生,共享小康成果。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仗。落实落细“四个统筹、五个一批、六到农家”要求,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兜底扶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确保28个贫困村、48032人全部摘帽脱贫。加强后续政策扶持,防止贫困群众脱贫后返贫。打好公共服务组合拳。推进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建成招生,推动湘阴一中与湖南师大附中合作,促进师德师风大转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县人民医院与湘雅医院战略合作,提升医疗医技水平,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巩固计生工作国优县地位。推进农村光纤改造,基本完成“三网融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打牢社会保障兜底网。促进社保征缴扩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加快“智慧人社”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加强医保报销管理,逐步提高居民大病保险标准,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实事任务同时,重点抓好10大民生工程建设:一是就业创业工程,新增就业再就业8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00人,完成职业创业培训4300人,落实创业贷款2000万元。二是住房保障工程,完成城镇棚户区和城区危旧房改造4142户、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三是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乡村文体广场51个,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4800场次,新增数字电视用户1.5万户,实现光网村村通。四是教育强基工程。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成县一中提质和26所合格学校建设,改造薄弱学校5000平米。五是卫生服务工程,启动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完成县中医院搬迁、县精神病医院建设和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推进11个乡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六是交通畅通工程,建成临白线新干道,完成农村公路新建和提质改造72公里、安保工程260公里和危桥改造21座,全面完成渡口码头标准化改造。七是环境清洁工程,推进城乡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建设,确保城区水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八是电力能源工程,完成14个村电力网改升级,启动1个110千伏、3个35千伏变电站扩建;建成沼气集中连片示范点7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气化湖南”湘阴支线工程基本完工。九是移民后扶工程,投资500多万元,推进杨林寨移民产业基地、牛石港机埠及渠道整治等项目。十是扶残助残工程,建立残疾人救助基金,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600件,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200人次。
7、强力抓管理优服务,优化小康环境。提升财税管理。实施财源建设、税收严征细管、非税增收、国资盘活四大工程,强化财税调度,置换高息债务,着力挖潜增收。狠抓厉行节约、项目监管、津补贴发放、编制管理四个环节,严把财政评审、“三公”经费、审计监察、检查考核四道关口,突出预算执行、资金管理、财政支出和村账乡代理四个重点,加大节支力度,改进财政监管,严控乡村债务,提升生财、聚财、理财效益和水平。提升金融管理。完成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投融资和盈利能力。实现村镇银行5月份开业,规范保险市场,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金融监管平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提升资源管理。加强国有资产全领域全程管控,规范交易处置行为,加大国有资产归集力度,对非法经营砂场码头和盗采砂石实行“零容忍”整治,清理闲置土地、预供地,确保国有资产资源科学开发、高效利用、保值增值。提升投资管理。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把财政评审、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等关键环节,严格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和竣工决算审计把关,严格规范项目变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生态管理。持续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推进漕溪港黑臭水体、湖泊水库水体污染综合整治,启动土壤有机改造,严格规范养殖业发展,完成100家规模养殖场改造达标,关停非法畜禽养殖场。强力推进超限超载、渣土运输、施工扬尘、餐饮油烟超标整治,加强东湖、洋沙湖、横岭湖湿地保护,做好城区禁炮和森林防火工作,完成人工造林2.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00公里。提升社会管理。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坚持用法治手段调处社会矛盾问题,有效化解信访积案,持续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三堵一闹”和“三强”行为。加强社区矫正和特殊人群管控,深入推进“平安湘阴”创建,推动综治民调再进位。切实加强日常监管,深化烟花爆竹、水上道路交通、消防、校车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市场经营和食品药品监管,争创全省食品安全县。健全应急管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各位代表,我们将始终坚持重基层、抓基层、强基层,加强合镇并村后续工作,切实组织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大村、社区运转经费投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探索建立村、社区干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加快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发展基础更牢、人民更满意。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须在从严从实中树立良好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将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政府工作迈上新台阶。
建设规范规矩的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坚决维护县委核心权威,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出台法治湘阴行动方案,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决纠正执法不严不公现象,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政行为。
建设担责担当的责任政府。始终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湘阴发展负责,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全力谋求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健全完善政府工作责任体系,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大力褒奖肯干、苦干、能干者,严肃问责庸政、懒政、怠政者,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建设立说立行的效能政府。坚持以超常魄力、超常干劲、超常举措抓发展、促赶超,完善政府工作督查督办、奖励激励、效能评价机制,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大干快干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和“啄木鸟”精神,对看准的事、定下的事,倡导雷厉风行,推行马上就办,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效果。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电子政务平台,提高审批效率,营造宽松高效的政务环境。
建设开放开明的创新政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兴学习之风,扎实开展工作上对标长沙活动,强化干部互联网思维、金融思维、创新思维,引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提高工作能力。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财税、金融、农村等各项重点改革,支持司法改革,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改革创新出成果、出经验。
建设亲民为民的服务政府。时刻谨记权为民赋、权为民用,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努力提高投入效益。深入开展民情走访,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及时办理县长信箱、12345公众服务热线事项,落实好强农惠民政策,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建好县政务服务中心,深化政务、财务、事务公开,让群众明白办事、放心办事、便捷办事。
建设清正清明的廉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干净干事,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加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动态清理“吃空饷”。严格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强化监察监督,深入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和“四风”问题,做到反腐不手软、倡廉不停步,让清廉正气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重任,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努力为建设经济更繁荣、城乡更秀美、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人文更厚重、政治更清明的“左公故里、美好湘阴”而不懈奋斗!
附:
名 词 解 释
1、“三纵一横”(第2页):三纵,即岳望高速湘阴段、芙蓉大道湘阴段、新乔线;一横,即G240湘阴段。
2、“两项补贴”(第2页):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3、“135”工程(第4页):即省政府提出的重点扶持发展100个创新创业园区,新建3000万平米以上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
4、“五治”行动(第5页):即治脏、治乱、治堵、治超、治噪。
5、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第5页):即沟渠塘坝清淤增蓄专项行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河湖围网养殖清理专项行动、河湖沿岸垃圾清理专项行动、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专项行动。
6、全域旅游(第5页):是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态,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产业为主体,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并对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和组合,形成一种全产业链的旅游经济形态,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7、“五边”绿化(第5页):指村边、路边、宅边、渠边、田边植树造林。
8、“四个全面”(第7页):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9、“五大发展”(第7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10、“一极三宜”(第8页):“一极”指岳阳打造成为湖南通江达海新增长极;“三宜”指宜居、宜业、宜游。
11、“七通一平”(第9页):指土地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12、“工业4.0”(第11页):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
13、“中国制造2025”(第11页):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明确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9大任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等10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项重大工程,实现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目标。
14、“腾笼换鸟”(第11页):指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从园区置换出去,再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转移进来,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
15、“六产”(第12页):指现代农业从单一的种植种养向生产加工(第二产业)、销售服务(第三产业)一体化融合转变,成为接二连三的综合性大产业。
16、“一心、两圈、三带”(第12页):“一心”,即把县城打造为全域旅游综合服务接待中心、旅游产品集聚中心;“两圈”,即按串珠成线的思路,从长沙进入湘阴,将金龙、樟树、沿湘江、县城、鹅形山的线路联结为一个小旅游圈;从望城乔口进入湘阴,将西部湖区乡镇、横岭湖、青山岛、南洞庭湖与县城、鹅形山等东部景区景点联结为一个大旅游圈;“三带”,即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的芙蓉北路旅游带、以乡村旅游为主的青山带、以湖湘文化为主的湘江沿岸体验带。
17、“多规合一”(第14页):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文物保护、综合交通、文化旅游、社会事业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18、规划控制“七线”(第14页):指城乡规划中的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橙线和黄线。其中,规划“红线”是规划用地范围的控制线;规划“绿线”指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规划“蓝线”指水域保护区的控制线;规划“紫线”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规划“黑线”指城市电力的用地规划控制线;规划“橙线”指重点安全防护的危险设施安全防范保护范围界线;规划“黄线”指城市公交、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19、“三城同创”(第15页):指同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
20、“两供两治”(第15页):即城市供水供气和污水垃圾治理。
21、智慧城市(第15页):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产生活等各种信息智能、融合、集成应用,互联互通,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22、“退二进三”(第17页):即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城区工业企业逐步搬迁、改造或关停,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23、“六统一、四分开”(第21页):即统一园区的管理体制、整体布局、发展政策、行政审批、融资开发和招商引资,办公地点分开、财务管理分开、企业服务分开和考核相对分开。
24、“三权分置”(第22页):指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设,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5、“海绵城市”(第23页):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26、全域环境整治“十无”(第24页):即全域无立式广告招牌、全域无违章搭建棚亭、全域无非法喷贴广告、全域无破损标语横幅、全域无白色塑料垃圾、全域无非法加工作坊、全域无成堆裸露垃圾、全域无垃圾露天焚烧、全域无建材随意堆放、全域无非法畜禽养殖。
27、“四个统筹、五个一批、六到农家”(第24页):“四个统筹”,指把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与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把当前脱贫与长远致富统筹起来,把增加即期收入与提高可持续创业就业能力统筹起来,把内生动力激活与外部有效帮扶统筹起来;“五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到农家”,指实施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项工程。
28、“三网融合”(第24页):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相互融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9、“三堵一闹”(第27页):即信访过程中发生的堵门、堵路、堵桥和医闹等违法行为。
30、“三强”(第27页):指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行阻工。
31、“四个最严”要求(第27页):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32、“四个意识”(第29页):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