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湘阴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 “十四五”规划

来源: 湘阴县文体广新局 发布时间: 2023-11-09 08:52 浏览次数: 1

 

 

 

 

湘阴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

“十四五”规划

 

 

 

 

 

 

 

 

 

 

 

 

 

 

 

 

 

 

 

 

 

 

 

湘阴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二〇二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机遇

(三)问题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建设彰显湘阴气韵的湖湘文化名城

(一)打造左公故里湖湘文化标志之城

(二)打造人文湘阴现代文化幸福之城

(三)打造时代湖湘文化创新活力之城

四、建设让人向往回味的休闲旅游名县

(一)优化文旅发展格局

(二)推动文旅业态创新

(三)健全文旅要素体系

(四)强化文旅精准营销

(五)提升文旅管理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五)加强考核监督评价

附件:

    1、湘阴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表

2、湘阴县博物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布局示意图

3、湘阴文庙保护利用项目布局示意图

4、湘阴县文化旅游产业功能片区布局图

 

 


 

 

湘阴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文化旅游广电体育行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品味建设湖湘文化名城,高起点建设休闲旅游名县,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文旅兴县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依据《湖南省关于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岳阳市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湘阴县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结合湘阴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是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的重大调整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时期,我县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转变发展思路,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保护传承有序推进。截至2019年,全县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06处、传统民居11处,成功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其中:湘阴文庙、左文襄公祠、岳州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嵩焘故居、左太傅祠、中共湖南省委旧址湘阴“徐正兴宝号”、文星塔状元塔、范旭东-范源濂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左宗棠纪念馆等相继开放。湘阴古城保护和城市设计规划已完成。“岳州窑文化复兴”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郭嵩焘纪念馆竣工开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常态化开展。湘阴花鼓戏、划龙舟、玩龙舞狮等地方民间文化艺术活跃在广大乡村文化舞台,地方花鼓小戏《五更送郎》,获得了岳阳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一等奖,并将代表岳阳市参加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出版了《湘阴文化》《湘阴地方故事集》《梧桐树》等书刊,创作了微电影《挽救》、新剧《左公故里辣飘香》、花鼓戏《移风易俗树新风》、花鼓小戏《退彩礼》《擦皮鞋》《林十娘又见蔡九哥》、音乐剧《洞庭湖畔我的家》等多个文艺作品和节目

公共文化惠民成效显著。湘阴县体育馆建设完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初步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送戏曲、送图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常态化开展,“湘阴县群众文化活动周”“欢乐潇湘、幸福岳阳、美好湘阴”群众文艺汇演、“全民广场舞大赛”“湖湘文化进万家”“左宗棠大讲坛”文德讲堂“广场文化”“治陋习、树新风”文艺巡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持续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国庆文艺晚会、“我和我的祖国湘阴县干职工同声唱”歌咏大赛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精彩纷呈。新剧《左公故里辣飘香》、音乐剧《洞庭湖畔我的家》、花鼓戏《移风易俗树新风》、微电影《挽救》等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交流展演,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广电无线数字化覆盖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基本完成。全民健身工程加快推进,人均可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3.52平方米,文体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持续开展,获国家体育局2013-2016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健康湘阴”战略取得较好成效。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按照建设长株潭地区休闲度假首选地、湖湘文化体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定位,重点推介“滨水休闲、湖湘名人、瓷窑艺术、湖鲜美食”四大旅游名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洋沙湖4A级景区、柳庄景区、樟树港辣椒小镇、鹤龙湖蟹虾小镇等建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湖南国际旅游节、乡村旅游节、G240“乡味长廊”丰收美食节、樟树港辣椒节、鹤龙湖龙虾美食文化节、六塘水果节以及“飞驰芙蓉北,热力新湘阴”哈雷摩托车长沙——湘阴双城飞驰暨飞跃洋沙湖大挑战、中国FHM(洋沙湖)国际摩托艇邀请赛和首届岳州窑国际文化艺术节等节会赛事,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全国“湖鲜美食之乡”,成为长株潭、岳阳等大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休闲旅游新热点,文化旅游业对于提升湘阴整体形象、改善城乡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75.54亿元2020年,45.15亿元,比2015年的15.8亿元增加59.74亿元29.35亿元2019年接待游客786.13万人次2020年,463万人次,比2015年的342.4万人次增加443.73万人次120.6万人次。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19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值10亿元,其中:“四上”文化企业242020年,34家,实现总产值15亿元,东湖国际影城、星际游艺中心、左宗棠文化发展公司、远浦文化旅游公司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行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中共湘阴县委湘阴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湘阴县促进旅游要素发展奖励办法(试行)》《湘阴县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基金管理办法》《湘阴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湘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方案》等,编制了《湘阴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为文化旅游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既是新时代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需要,也是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期间,我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必须精心谋划、科学统筹、高质量推进。

新时代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常态和刚需。文化、体育和旅游均呈现体验化、大众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中国进入“文化消费时代”和“旅游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国家、省和市对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十四五”时期,我县应全面落实政策,紧抓机遇,加快发展。

绿色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绿色发展对城市形象、产业结构、人文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旅游作为新兴的智慧型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绿色、生态环保的独特优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湘阴位于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发展机遇,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邻长优势带来的发展机遇。湘阴全域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纳入长沙大都市区、湘江新区新片区,由长岳协同的“桥头堡”升级为长株潭大都市新功能区。与长沙的城市交往越来越密切,资源要素流动越来越顺畅。一方面,湘阴可以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底和人文资源,打造成长沙的城市后花园,延伸长沙庞大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融入长沙的文化旅游圈,成为长沙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拓展更广阔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消费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广电消费、体育消费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标配和生活刚需,文旅广体领域的新业态新产品备受青睐,面临极佳的市场机遇。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变化,聚焦改善民生和扩大有效需求,推动文旅广体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问题挑战

应当看到,当前,湘阴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爬坡上坎的攻坚期,文旅广体行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短板较多: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有待加强,缺乏多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创意园区、文化主题景区等大型地标性文化载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广电基础设施、体育服务设施等建设与管理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还不优。总体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不高。文创设计与经济融合度低,文化产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动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够。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现有旅游产品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医养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游客集散中心、咨询中心、解说系统、标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缺乏高水准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人才队伍。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低,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地域文化挖掘不深,品牌创建意识不强,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十四五”时期,文旅广体行业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一是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国内市场面临深刻变化,对文旅广体行业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给文化旅游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倒逼经营方式转变和产业业态的创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二是区域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长沙周边的县市竞相发展文旅产业,生产要素和旅游市场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土地等资源硬约束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文旅广体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专栏1-1:湘阴与岳阳、长沙周边城市2019年相关数据对比

项目      城市

湘阴

汨罗

醴陵

浏阳

馆藏图书(万册)

10.9

6

26

45.2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100

99.9

100

96

接待旅游总人数(万人)

786.13

640.6

801.35

3002

旅游产业总收入(亿元)

75.54

61.1

83.25

310.8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传承发展湖湘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命,以“左公故里、美好湘阴”为形象定位,以打造“彰显湘阴气韵的湖湘文化名城、让人向往回味的休闲旅游名县”为总体目标,以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融合对接湘江新区大健康与文旅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提升与湘阴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旅游产业实力和文化品牌影响力,为建设美丽幸福富强的现代化湘阴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文化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的优秀特质,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坚决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影响预警体系,加强水质、空气质量及污水排放质量常态化监测预警。推行绿色旅游产品认证制度、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加快构建以“绿色酒店、绿色景区、绿色旅游商品”等为内容的绿色产品体系。

坚持融合发展。以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和扩大城乡文化消费为取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旅游产品。大力促进文旅广体融合发展,推动跨行业、跨部门渗透融合,形成融合型新业态、新产业链, 实现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坚持集约发展。整合及利用文化和生态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完善特色布局和服务功能,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以点带面,形成特色鲜明、布局科学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与活力,积极引导社会多元投入,促进多元供给与多样化需求有效对接。

坚持开放发展。重点融入长沙大文化旅游圈,对接长沙的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借力发展、互补发展。同时放眼全国,打造文化开放合作“软硬”环境,增强吸纳外部优质要素的能力,培育文化旅游高端产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文化资源整合与竞争。

坚持主客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握政府、企业、游客、原住民等各方的利益平衡,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有机统一的全域文旅发展空间。坚持把文旅产业发展与推动硬软环境综合改善结合起来,打造出让游客喜欢、群众满意、企业受益、全域共赢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 2025 年,全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产业结构优化、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文化传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明显提升,彰显湘阴气韵的湖湘文化名城、让人向往回味的休闲旅游名县基本建成,长沙大都市区的重要文化节点城市、长岳经济带的文化旅游核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文化发展目标。2025年,湖湘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岳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湘阴文庙、湘阴县博物馆、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力争岳州窑遗址申报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井头老街获评历史文化街区;左宗棠文化园(二期)、左宗棠柳庄湖湘文化博览园、岳州窑青瓷艺术文创基地基本建成;公共文化体育和广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创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 28亿元,“四上”文化企业超过50家。基本建立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

旅游发展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旅游产业要素齐全、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服务优质,独具湖湘水乡休闲特质的中国旅游名县、国内知名文旅康养胜地、湖湘文化游学胜地。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县争创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省级文旅特色小镇2家、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点;争取岳州窑遗址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井头老街获评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1.8%;实现旅游总收入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左公故里、美好湘阴”城市品牌深入人心,乡村旅游、养生度假、文化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力增强,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强化。

专栏2-1:2021-2025年湘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5年目标值

产业规模

文化产业总产值(亿元)

28

“四上”文化企业数(家)

50

产值过亿元企业数(家)

4 

年接待游客量(万人次)

1500 

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

11.8

旅游总收入(亿元)

150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

12

经济质量

文化创意产业园(家)

1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家)

1

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家)

1

省级旅游度假区(家)

2

省级文旅特色小镇(家)

2

4A 级上旅游景区(家)

2

3A 级上旅游景区(家)

5

五星级乡村旅游点

4

省级自驾车营地

3

(四)发展策略

品牌引领策略“左公故里、美好湘阴”作为总体形象定位,大力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制订《“左公故里、美好湘阴”品牌发展方案》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扶持办法,整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源,持续加大城市和旅游品牌营销传播力度,全面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湘阴特色的文旅景区品牌、节会品牌、企业品牌和商品品牌,形成具备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品牌集群。

事产联动策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事业滋养产业,用产业反哺事业,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助力、共同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主客共享”模式,拓展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功能,通过举办高规模的精品展览、精品演出、特色文体活动等形式,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资源和文化惠民服务嵌入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公共设施,把公共文化场馆、非遗传习所和创意基地、古籍展示馆、考古遗址等纳入旅游线路,通过业态导入、景观提升、文创开发,做好景区文化融入文章。

项目带动策略发展文体事业和文旅产业,项目是关键、是载体、是第一抓手。以规划为引领,全面实施规划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明细化,建立县乡村三级项目联动落实和督导考核机制。抓好文旅项目数据库建设,完善文旅项目库动态管理,建立储备一批、启动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完成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对接长沙,放眼全国,大力开展文旅产业链精准招商引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湘阴核心景区和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三、建设彰显湘阴气韵的湖湘文化名城

以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以文化助推经济转型,以文化体现社会包容,以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到2025年,具有湘阴气韵的湖湘文化深入人心,城乡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湘阴文化“软实力”和“左公故里、美好湘阴”城市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打造“左公故里”湖湘文化标志之城

擦亮“左公故里”城市文化品牌。制订左宗棠文化系统性研究和挖掘计划,加强左宗棠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加快推进左宗棠文化园(二期)、左宗棠故居湖湘文化博览园建设保护开发。加强左宗棠文化研究会建设,对左宗棠在耕读、廉政、军事等方面的文史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出版;加大“左宗棠”文化创意转化力度,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左宗棠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左公精神,扩大左宗棠文化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湖湘文化主题旅游产业,重点发展以左宗棠为代表的湖湘名人文化旅游,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湘阴传统文化。

提升“湘江新城”城市文化景观。以湘江新区新片区建设契机,坚持文化发展与新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拉开县城新骨架、打造文化新城区。实施县城文化提质工程,以“左公故里”为品牌符号,深入挖掘湖湘文化内涵,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湖湘特色的经典性文化元素,使其转化为识别度高的视觉符号,并将其融入到城市标识、道路设施、市政设施、绿化设施及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全面提升城区的文化氛围与景观品质。重点建设左宗棠文旅小镇、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湘江滨江风光带等重点文化景观区域;加强湘阴文庙、岳州窑、文星塔、状元塔、郭嵩焘故居、衙正街古建筑群等古建筑、古遗迹以及中共湖南省委旧址等红色纪念地等文物场所的保护利用。将湘阴县城打造成为传承湖湘历史文脉、体现时代特征,集中展示地域特色湖湘文化底蕴的文化新城。

强化“湖湘名城”文化传承积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文物保护。修缮中共湖南省委旧址湘阴“徐正兴宝号”、郭嵩焘故居、范源濂范旭东故居、夏原吉故居、左太傅祠、舜帝庙戏台。做好传统居民、历史建筑、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保护利用工作。坚持在地化、生活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制订《湘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名录计划》,列出所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日程表和路线图,推出一批非遗文化精品和“非遗传艺名师”,推动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社区、进文化单位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挖掘湘阴名人故事和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民俗等,扶持民间文化传承人和乡土文化能人,积极开展传承展演展示活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采取“项目+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促进传统工艺传承利用,壮大传统工艺产业。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利用湘阴烈士陵园、湘阴革命烈士纪念塔、中共湖南省委旧址湘阴“徐正兴宝号”、陈毅安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群众从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开拓创新的力量。实施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做好文化遗产和典籍资源的数字化录入、整合,打造“湘阴文物数字资源库”“湘阴非遗数字频谱”,拓展文化数字化利用渠道。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彰显湘阴文化魅力、留住乡愁记忆的宜居乡村。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戏曲展演、诗词朗诵、歌咏比赛和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等文体活动中,融入文化走廊、文化墙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道德讲堂、社区课堂和老年大学等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中。


专栏3-1: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工程

(一)岳州窑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项目

重点建设岳州窑博物馆,建立岳州窑研究中心,申报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二)湘阴文庙保护利用项目

对湘阴文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状元新城等文庙周边部分建筑,将老电影院改造为湘阴大讲堂,将现有中医院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完善配套设施,申创4A级景区。

(三)湘阴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博物馆现代化展馆、文物藏品库房、学术报告厅、文物研究室、游客服务中心及数字化工程等。

(四)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

重点建设三井头广场,修缮郭嵩焘故居、夏元吉故居、范源濂-范旭东故居,建设湘阴名人馆,提升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街区与文化旅游、商业、教育、科技等现代服务业结合发展,申请认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二)打造“人文湘阴”现代文化幸福之城

按照“均等便利、乐民育民、主客共享”的原则,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覆盖全县、贯穿全年、惠及全民”的文体惠民新局面,不断提升全县文体服务软环境、软实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工程。制订《湘阴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为湘阴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推进湘阴大剧院、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等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促进多样化文化消费,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完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健全以县级馆为总馆、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多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探索建立管理集约化、服务连锁化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圈”。着力“管好”和“用好”基层文化阵地,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统一管理,将公共文化设施与党员教育、科普、便民服务等功能结合,统筹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充分促进资源整合利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软硬件配备和文体活动开展的资金投入,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堂和实用技术培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村民技艺技能。 

实施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推行“互联网+公共文化”,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工程,完成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充实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开通微信查询和续借功能;实现公共文化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和免费使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用户体验。建设县级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将县内文化活动、公共场馆、在线学习、新闻资讯等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对社会开放;全县各乡镇(街道)安装接收终端,统一传输可选择可订制的“文化套餐”。建设“文化e管家”管理平台,对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数据对比分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监管体系,实现扁平化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反馈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基层文化站点服务品质进行考核评分,倒逼提升工作效能。推动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服务,完善免费服务项目和内容,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适时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大型展览和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打响“欢乐潇湘、美好湘阴”“湖湘文化进万家”“左宗棠大讲坛”“民俗文化旅游节”“原生态龙舟节”、“花鼓戏艺术节”“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实施公共文化供给优化工程。紧密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制订湘阴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开展菜单式、订单式、互动式服务,实现供需对接。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积极创作反映社区治理、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服务于民、问需于民”,积极开展送戏曲、送图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和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服务。加强校地文化合作,充分利用规划建设的天鹅山大学科技城,推动院校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资源共享;与高校合作共同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专栏3-2:2021-2025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目标表

项目

中部

标准

现状

发展

目标

县级图书馆等级/

≥二级

二级

一级

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

0.8

0.5

0.8

县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

0.8

0.6

0.8

人均年增新书/

0.05

0.025

0.05

人均到馆次数/

0.4

0.15

0.4

县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部颁等级

≥三级

三级

一级

乡镇(街道)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建设率/%(管理按国家标准)

100%

20%

100%

行政村(社区)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中心)建成数/%    

70%

45%

100%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成数/%

100%

30%

100%

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

100%

100%

100%

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

100%

70%

100%

乡镇(街道)、社区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率/%               

80%

10%

80%

 

专栏3-3:2021-2025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要指标一览表

项目

中部

标准

现状

发展

目标

群众人均每周参与文体活动的时间/小时

5

4

7

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有品牌服务项目数/

2

2

5

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小时

56

49

56

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小时

42

35

42

行政村每月放映电影场数/

1

1

1

行政村每年戏剧或文艺演出场数/

4

1

4

行政村每年组织较大规模群众文体活动次数/

5

2

5

县级图书馆、文化馆配备流动服务车/

1

0

1

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流动服务次数/

40

30

50

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场数/

10

6

15

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展览场数/

8

5

15

基层群众享受文化信息资源率/%

100%

30%

100%

有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个数/

1

0

1

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数/TB

3

3

8

专栏3-4:2021-2025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主要指标一览表

项目

中部

标准

现状

发展

目标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总数/

3

0

3

行政村和社区有财政补贴的文化服务岗位人员数/

1

1

2

城市社区设有公共文化服务岗位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

80%

70%

90%

社区、村有业余文艺团队数/

2

1

2

县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年脱产参加培训时间/

15

5

15

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

5

3

5

县、乡、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年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教育网络培训时间/课时

50

10

50

专栏3-5: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

(一)湘阴大剧院项目

项目建设总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大剧院、演艺中心、排练室、化妆室、休息室、候场厅、展览厅等。

(二)县文化馆新建项目

主要建设多功能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室内活动广场等,添置相关设备,完善配套设施。

() 县美术馆新建项目

主要建设多种风格展厅、美术藏品室、创作室、演讲大厅、多媒体交流室等,巧妙设计灯光,添置配套设施设备。

(四)县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工程

建立网上图书馆(建有网站),数字资源量3TB

建立网上文化馆(建有网站),数字资源量3TB

(五)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工程

建立健全以县级馆为总馆、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多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

实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工程。提质全民健身事业。全面落实《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制订并实施《湘阴县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构建县乡村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县全民健身中心、县11人制标准足球场、室内标准游泳馆,建设滨江社区、长康里社区、洋沙湖社区、樟树港社区、新兴社区5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建设1511人制标准足球场。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运动场地设施;在东湖、天鹅山建设4条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和登山步道,依托郭嵩焘广场、东湖生态公园、洋沙湖休闲度假村、凯佳生态园,建设3-5个示范性健身公园。到2025年,全县90%以上的乡镇建有便捷、实用的社区(乡镇)多功能运动场,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合理利用户外营地、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等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引导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登山、健步行、游泳、广场舞、棋类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推广武术、太极拳、龙舟、象棋等民俗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精心组织“全民健身挑战日”“全民健身节”等活动,到2025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0万,人数比例达到38%以上。提高健身指导专业化水平。成立县业余体校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促进全民健身工作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校园足球活动”,抓好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提高;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充分利用县内体育设施资源,重点发展皮划艇、赛艇、皮艇球、篮球、排球、足球、自行车、徒步、龙舟、游泳等竞技体育项目。做好体育彩票发行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力度。发展现代体育产业。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参与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户外运动、体育康复、场馆服务、体育培训、健身用品等体育休闲产业,打造一批健身休闲、体育表演、体育培训和竞技体育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和项目。推动“体育+”跨界融合,重点建设洋沙湖体育特色小镇,打造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民健身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创建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推进青山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打造集绿色生态、运动健身、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突出体育健康主题,积极举办青山岛户外健身休闲大会、天鹅山山地自行车比赛、临资口龙舟赛、鹤龙湖垂钓运动等体旅融合项目,扩大体育运动休闲消费群体与市场。

专栏3-6:体育发展重点工程

(一)全民健身事业建设项目

建设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一个标准11人制足球场;5个社区(滨江社区、长康里社区、洋沙湖社区、樟树港社区、新兴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5个乡镇(街道)11人制标准足球场;在东湖、天鹅山建设4条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和登山步道,打造郭嵩焘广场、东湖生态公园洋沙湖休闲度假村、凯佳生态园,建设3-5处示范性健身公园。两个体育健身公园。

(二)现代体育产业建设项目

建设县水上运动中心、县游泳馆;建设洋沙湖体育特色小镇、青山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两个体育特色小镇。

(三)打造“时代湖湘”文化创新活力之城

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构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讲好湘阴故事、唱响湘阴声音、做强湘阴品牌,丰富湘阴特色湖湘文化的时代内涵。

构建“时代湖湘”文艺精品创作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讴歌新时代”“湖湘新文化”为主旋律,聚焦湘阴历史文化传承、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领域,重点推出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气质、文化含量高、湖湘风情浓、社会影响大、代表湘阴形象特色、具有“时代湖湘”气派的文艺精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文艺家下基层、文艺大采风及各类文艺交流,支持县文联及所属文艺协会、县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文化机构和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出一批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摄影新闻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作品生产,支持优秀健康原创优秀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演出、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网络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打造一批网络文艺精品,做优做强网络文艺阵地。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推动建立文艺精品奖励基金,定期评选、奖励一批具有湖湘精神、湘阴特色的高质量文艺精品。每年认定和扶持10个精品文艺原创作品,争取获省级或市级比赛展演三等奖以上作品不少于5件次。开展“湘阴新时代”文艺精品展示活动,积极宣传推介各艺术门类精品。加大“五个一工程”等国家和省级重要文艺奖项申报工作力度,争取获奖作品数量和质量走在全市前列。制订湘阴文艺人才扶持计划,纳入全县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湘阴文艺专家库、人才库。建立文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优秀文艺人才调配、选拔、作用的特殊政策。每年评审选拔一批文学、音乐、美术、影视、戏剧、舞蹈及策划、编导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加大文艺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创办“湖湘文风”湘阴文艺论坛,定期举行文艺界交流促进活动,展出最新文艺创作成果,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实施“名师传艺”工程,推动形成文艺队伍“传帮带”良好风气;实施青年文艺人才“蓓蕾计划”,为青年文艺人才成长培植土壤。在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湘阴画院和画家工作室,建立面向社会知名画家开放的驻留创作机制。

专栏3-7:“时代湖湘”文艺精品重点工程

(一)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发挥湘阴中青年作家群优势,加大对优秀文学作品扶持力度,激发文学创作活力,深入挖掘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当代现实题材、湖湘本土题材,推出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气质、文化含量高、湖湘风情浓、社会影响大、代表湘阴形象特色、具有“时代湖湘”气派的文艺精品。

(二)网络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工程。鼓励优秀健康原创优秀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演出、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网络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打造一批网络文艺精品,做优做强网络文艺阵地。

(三)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制订文艺人才扶持计划,建立湘阴文艺专家库、人才库,加大文艺人才评选奖励力度,开通文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青年文艺人才“蓓蕾计划”和“名师传艺”工程。

(四)“湖湘文风”湘阴文艺论坛。定期举行文艺界交流促进活动,开展“湘阴新时代”文艺精品展示活动,营造浓厚的文艺创作交流氛围。

构建“守正创新”现代融媒传播体系。强化传播导向引导。聚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宣传工作的中心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宣传创新,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用舆论的力量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风尚。高标准完成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完善的“台网微端”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采编播发一体化平台,整合完善全县新闻、党建、政务、城管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做大做强“掌上湘阴”“活力湘阴”等新媒体平台,逐步建成具备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特征的融媒体。把握“公益、文化、原创”要求,加大原创视听节目创作力度,运用全媒体矩阵围绕湘阴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讲好湘阴故事、塑造好湘阴形象,推介好湘阴品牌。适应5G技术发展趋势,推动广电信息传播技术转型升级,发展智慧广电,拓展交互式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文化娱乐、旅游资讯等综合性服务,逐步发展和完善信息发布、视频会议、雪亮工程、应急广播、远程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系统集成和平台支撑功能。完成全县广播“村村响”和应急广播建设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分级负责、反应快捷、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完成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和地方节目“全覆盖”工程,山区用户覆盖率100%。推进融合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播出监管,常态化做好广播电视监听监看、广告播出监管、安全播出监管等工作,确保导向安全、播出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发展城乡数字影院,县城建成3家以上3D数字影院,规划发展乡镇数字影院。

专栏3-8:新媒体发展重点工程

(一)新媒体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融合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等。

(二)新媒体内容创优工程。坚持移动优先,加大音视频内容生产供给;坚持“短实新”,打造一批优质专栏、编辑记者、主持人。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打造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提升正面宣传到达量、阅读量、点赞量。

(三)新媒体服务提质工程。增强主流媒体市场化意识,拓展“新闻+政务商务服务”,积极参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领域,提升服务基层群众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新媒体队伍建设工程。持续深化“四力”教育实践,培养更多全媒体采编播管人才,把更多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夯实新闻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力量。

构建“创意湘阴”现代文创产业体系。以传统湖湘文化的传承创新为立足点,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核心,探索发展“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创新业态,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文化产业能级。大力发展影视娱乐、工艺美术品、艺术陶瓷制造、广告服务、建筑设计、文化休闲、景区游览服务和文化用品生产等文化产业,引进培育一批骨干文创企业。结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立文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孵化一批小微文创企业。实施“创意+”工程,推动文化创意融入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各领域,引导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建筑建材、绿色食品、新经济新产业、商业、体育、房地产业等与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挥文化创造力。推动县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及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拓展文创产品开发,鼓励非遗保护传承单位、创意设计机构和文创企业开展非遗文创开发,打造具有湖湘气韵的非遗文创精品。推动创意设计融入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城市空间、农村规划和村居设计水平。加强产业引导,每年认定和扶持10“文化+”的新型业态示范项目。力争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超过28亿元,“四上”文化企业超过50家。

专栏3-9:“创意湘阴”文创产业重点工程

(一)“岳州青瓷”复兴工程。加大岳州青瓷非遗产品研发力度,培育一批“岳州青瓷”非遗传承匠人,扶持一批“岳州青瓷”创意和生产制作企业,开发一批具有岳州窑技艺传承、湖湘文化底蕴和现代创意设计的“岳州青瓷”文创产品,打造青瓷文化精品。

(二)“湘阴好物”培育工程。开发“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一景一品”标志性文旅商品,培育壮大“左公”“湘上农人”“双塔”“洞庭美等文旅产品品牌。加强农副产品创意包装设计,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注册地理商标。

(三)文创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景区行动,推出一批乡村手工艺匠人、非遗传承人,发展传统手工艺制品;支持一批文化策划企业、创意设计企业进驻乡村,推动创意设计融入城乡建设,提升城市空间、农村规划和村居设计水平。

四、建设让人向往回味的休闲旅游名县

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引领,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由景区观光向现代旅游休闲转变,打造彰显湖湘风情文化特质、充满田园水乡休闲魅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优化文旅发展格局

优化文化旅游空间格局。将全县作为一个景区综合体来谋划推动,统筹推进“一轴一带四圈六片”的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轴”指芙蓉大道交通轴,打造综合旅游交通“快进”主通道,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一带”指江湖滨水休闲风光带,建设全线滨江休闲绿道及重点游船通航河道,打造最美湘江岸线。“四圈”指主题文化旅游圈、湿地生态旅游圈、山地康养旅游圈和田园休闲旅游圈,形成特色鲜明、互为关联、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格局。主题文化旅游圈包括文星街道、鹤龙湖镇、洋沙湖镇、静河镇、樟树镇;湿地生态旅游圈包括横岭湖、青山岛;山地康养旅游圈包括金龙镇天鹅山省级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田园休闲旅游圈包括湘滨镇、南湖洲镇、新泉镇、岭北镇、杨林寨乡、三塘镇、东塘镇、石塘镇、六塘乡。“六片”是指按照主题化、集约化、组团式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左宗棠文化旅游区、洋沙湖旅游度假区、天鹅山生态旅游区、青山岛生态旅游区、樟树镇文化旅游区、鹤龙湖镇休闲旅游区共六大产业功能片区。

打造江湖滨水休闲风光带。深度对接湘江新区湘江都市休闲廊道,“引江入湖”导流大长沙都市圈的休闲需求向生态度假线路延展。推动湘江、南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现沿线污水全处理,河道水体全面还清,水功能区水质进一步改善,沿湘江形成河流-湖泊-湿地连通的绿色生态廊道。做好湘江两岸文化景观的整体规划,精心打理水系,贯通亲水步道,植入文化创意元素,成为城市休闲的好去处。融会一江一湖,以湘江为轴线,结合湘江沿线不同特点,打造南部山水田园和名人文化展示区、中部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示区、北部湿地风光和原生态渔村文化展示区,着力构建“一河三区”的湘江文化旅游带协同发展格局,打造有历史底蕴、有绿水青山、有乡愁记忆的生态文化组团,强化湖湘风情、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打造六大文旅产业功能区。左宗棠文化旅游区重点建设左宗棠文化园、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湘阴文庙、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旅游基地,打造领略湖湘名人文化和千年瓷窑文化的体验之旅。洋沙湖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洋沙湖小镇,打造长株潭地区重要的运动休闲、水上游乐等亲水体验旅游基地。天鹅山生态旅游区重点建设天鹅山森林康养运动公园、恒大溪上桃花源、燎原水库水利风景区、青龙湖、凯佳生态园、金龙田园综合体,打造长岳经济带旅游度假、山地运动、养生休闲目的地。青山岛生态旅游区重点建设青山岛国际生态旅游岛,打造洞庭湖区原生态渔村体验旅游目的地。樟树镇文化旅游区重点建设左宗棠文旅小镇、樟树港辣椒小镇,打造省级特色文旅小镇,建成湘阴文旅农融合品牌孵化和输出中心。鹤龙湖镇休闲旅游区重点建设鹤龙湖蟹虾小镇,打造“中国湖鲜美食之乡”美食体验目的地。

 

 

专栏4-1: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示意图

 

 

 

 

 

 

 

 


专栏4-2: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布局图

 

 

 

 

 

 

 

 

 

专栏4-3:文化旅游产业功能片区结构表

功能片区

资源依托

重点建设的核心景区

功能定位

左宗棠文化旅游区

左宗棠文化园

岳州窑瓷窑文化

湘阴文庙

三井头老街

左宗棠文化园

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

湘阴文庙

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

湘阴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

公园景区旅游、游学旅游

特色美食、旅游购物

洋沙湖旅游度假区

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洋沙湖小镇

观光旅游、休闲旅游

康养旅游、水上运动

天鹅山生态旅游区

天鹅山省级森林公园

天鹅山森林康养运动公园

恒大溪上桃花源

燎原水库水利风景区

青龙湖

凯佳生态园

金龙田园综合体

观光旅游、康养旅游

山地运动、乡村旅游

青山岛生态旅游区

横岭湖(青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青山岛国际生态旅游岛

观光旅游、生态旅游

运动休闲、原生态渔村体验旅游

樟树镇文化旅游区

柳庄景区

樟树港辣椒

左宗棠文旅小镇

樟树港辣椒小镇

文化旅游、乡村旅游

特色美食、旅游购物

鹤龙湖镇休闲旅游区

鹤龙湖螃蟹

湘阴名优特水产

鹤龙湖蟹虾小镇

休闲旅游、观光旅游

特色美食、旅游购物


专栏4-4:文旅产业重点工程

(一)景区提质重点工程

湘阴县洋沙湖小镇建设项目。坚持全域旅游视角,对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中的景区景点进行优化提质。建设一批吸引力强的湖湘文化景区,设计包装一批体验型文化旅游项目,创新旅游运营与推广模式,进一步密切与长沙主城区、湘江新区之间的交通对接,实现洋沙湖与湘江新区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生态休闲重点工程

湘阴县江湖生态文化旅游走廊。包括中心城区滨水绿道、青山岛生态旅游区、静河镇古河道三段景观区域,规划最美湘江岸线,湘阴古城游艇码头、樟树古镇游艇码头、青山岛游艇码头,水上游艺、游乐设施,星级乡村旅游区(点)、酒店及农家乐、景观河道、龙舟赛等活动配套设施,打造江湖滨水休闲风光带核心走廊。

青山岛生态旅游区。依托环湖绿道、水域面积、田野、沙滩、湿地等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建设渔人码头游船客服中心、渔业文化体验区、沙滩休闲娱乐区、生态湿地保护区“一心三区”,打造集绿色生态、运动健身、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湘阴县天鹅山风景区保护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天鹅山景区门楼、民俗广场、竹林胜景、华光道院、滨水度假村、半岛会所等一批主要景点,加强景观景廊、观景平台、休闲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交通系统提质建设,打造综合民俗服务、竹林康体养生、道家文化体验、山地观光运动、水库休闲度假等片区,高水平建设天鹅山旅游度假基地。

(三)文旅融合重点工程

左宗棠文化园(二期)与左宗棠故居湖湘文化博览园左宗棠文化园(二期)重点建设八甲古街、左公诗联碑廊、汉白玉人物浮雕、蜡像馆、左公洋务运动馆、文星塔、游船码头、精品酒店、演出基地等一批文化旅游设施。全面应用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技术,营造一系列吸引力强的体验旅游项目,使其与城区文化营造、文创产业发展密切结合,打造左宗棠文化传承展示和文化品牌输出基地。左宗棠故居湖湘文化博览园重点建设左公文化朝圣体验轴、左公故里文化核心区、万卷知行户外研学拓展区、农谷水趣休闲农业观光区、湘上农人文创互动体验区、心泊柳庄乐居生态康养区等一批载体,大力发展左公文化体验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两大板块,重点打造一批展示展现湖湘文化,反映湖湘文化的旅游景点景区,将该项目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湖湘文化博览园

岳州窑青瓷艺术文创基地项目。依托湘江沿岸的三峰窑老窑区,建设岳州窑青瓷艺术古镇,由岳州窑青瓷柴窑烧制基地、岳州窑文化艺术创作园、岳州窑青瓷博物馆、岳州窑民俗集市街区等项目组成。通过青瓷文化创意和青瓷体验旅游的发展,打造集岳州窑青瓷文化遗迹展览、非遗文创展销、文博研学旅行、民俗风情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打响“岳州青瓷”文化品牌。

(四)农旅融合重点工程

樟树港辣椒小镇。依托樟树港地理环境优势与“樟树港辣椒”国家地理标志的影响力,以樟树港为核心区,建设大小河街区、康养体验区、辣椒博物馆、共享农庄区、辣椒产业园区,打造为以高科技智慧生产与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集教育、研学、亲子娱乐、生态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辣椒产业特色小镇。

鹤龙湖虾蟹小镇。主要建设综合旅游服务核、湘江生态休闲带、精品生态旅游区、洞庭乡村生活区“一核一带两区”,做大“鹤龙湖大闸蟹”系列IP,重点发展蟹虾美食休闲、蟹虾文化创意、蟹虾田园体验、河湖亲水度假四大业态,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虾蟹文化、农旅融合小镇。

湘阴县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依托金龙、东塘、石塘三镇田园资源,建设庄园民宿、大自然农庄、农村运动公园、风景农田区、两茶体验区、水生态景观区、康体养生区、林旅研学区、特色水果区等旅游板块,发展农作物栽培销售、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康体养生、养老养生等文化旅游业态,将其打造成农旅一体的“慢生活”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

 

(二)推动文旅业态创新

主创五大文旅品牌。打造“左公故里”湖湘文化之乡。以左宗棠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加快建设左宗棠文化园二期和左宗棠文旅小镇开发项目,在东湖湿地南岸规划建设八甲古街、左公诗联碑廊、汉白玉人物浮雕、蜡像馆、左公洋务运动馆、文星塔、游船码头等历史文化设施;打造“左公故里”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左宗棠文化园精品酒店和实景演出基地,打造左宗棠文化传承展示和文化品牌输出基地。以柳庄景区为核心,发展“左公故里”观光、“农谷水趣”休闲、“湘江夜话”情景体验、“万卷知行”研学以及“左公家宴”餐饮、“湘上农人”文创、“心泊柳庄”主题民宿等左宗棠文化全产业链体系。打造“世界瓷源”青瓷艺术之乡。加强岳州窑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建立岳州窑研究中心,开展岳州窑文化史料汇集整理工作,举办岳州窑文化论坛,充分阐释和宣传岳州窑在中国和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的发源性地位,强化湘阴“万窑群都”、中国青瓷发源地、世界陶瓷起源地的文化地位。申报“岳州窑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岳州遗址保护,推动岳州窑博物馆升级改造、合理利用和岳州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申报打造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利用三峰窑老窑区建设岳州窑青瓷柴窑烧制基地,同步建设岳州窑文化艺术创作园、岳州窑青瓷博物馆、岳州窑民俗集市街区等,打造集岳州窑青瓷文化遗迹展览、非遗文创展销、文博研学旅行、民俗风情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引进培育一批岳州青瓷艺术及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大力发展岳州青瓷艺术文化旅游,逐步健全岳州青瓷艺术产业体系,打响“岳州窑”青瓷文化品牌。打造“食在湘阴”湖鲜美食之乡。实施湖鲜美食产业提升计划,擦亮全国首个“湖鲜美食之乡”金字招牌。充分挖掘湘阴地方风味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培育湘阴美食名菜、名席、名厨、名庄、名街、名点,重点培育“鹤龙湖虾蟹”“湘阴面馆”等美食品牌。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餐饮企业,扶持壮大本地餐饮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新兴创意餐饮企业,形成多层次的餐饮市场主体。突出餐饮与文化、商贸、旅游紧密结合,重点发展洋沙湖渔窑小镇、鹤龙湖美食街、三井头美食街等一批餐饮集聚区,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餐饮品牌店、特色农家乐和湖鲜美食旅游示范乡镇。打造“惬意江湖”滨水休闲之乡。依托江湖滨水优势,开发“游、娱、食、赏、钓、放”渔业产业链条,发展渔业休闲娱乐、渔业文化艺术体验、渔业美食体验、渔主题休闲服务四大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以樟树港辣椒小镇、鹤龙湖蟹虾小镇、金龙田园综合体、长仑田园体和凯佳生态科技园等为重点,推动乡村旅游向休闲、观光、度假并重转变,形成乡村美食、乡村民俗、乡村休闲、乡村观光、乡村度假、乡村会展等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全县11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拓展产业功能,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农旅融合精品园区;以主题化为引领,重点发展斗米咀油菜花海、青山岛原生态渔村等景点,以标准化为引领,规范发展一批采摘园、休闲庄园、精品农家乐和旅游特色村。打造“怡居乐地”生态康养之乡。以长株潭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芙蓉大道交通轴为主线,以天鹅山生态旅游区、樟树镇为主区域,打造现代康养地产和康养度假产业聚集区。大力培育发展“康养+”产业模式,整合健康、养老、旅居等多元素融合,建设乐老、享老、宁静、养生、研学体验等特征的“康养地产”“养老地产”和“度假地产”引导鼓励中药制药企业与景区、星级酒店等合作,开发药膳、药浴、保健等养生项目;依托县中医院,发展健康管理、美容医疗等项目,探索培育医疗旅游景区;重点建设天鹅山森林康养运动公园,发展运动休闲康养项目。着力发展农业食品医药产业、银发用品研发制造产业、老年文化产业和娱乐业、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及老龄金融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打造湘江新区银发经济示范区。

 


专栏4-5:湘阴核心文旅品牌

(一)“左公故里”湖湘文化之乡

以左宗棠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发展“左公故里”观光、“农谷水趣”休闲、“湘江夜话”情景体验、“万卷知行”研学以及“左公家宴”餐饮、“湘上农人”文创、“心泊柳庄”主题民宿等左宗棠文化全产业链体系。

(二)“世界瓷源”青瓷艺术之乡

加强岳州窑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建立岳州窑研究中心,举办岳州窑文化论坛,申报“岳州窑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打造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引进培育岳州青瓷艺术及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大力发展岳州青瓷艺术文化旅游,逐步健全岳州青瓷艺术产业体系,打响“岳州窑”青瓷文化品牌。

(三)“食在湘阴”湖鲜美食之乡

实施湖鲜美食产业提升计划,擦亮全国首个“湖鲜美食之乡”金字招牌。充分挖掘湘阴地方风味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培育湘阴美食名菜、名席、名厨、名庄、名街、名点。重点发展洋沙湖渔窑小镇、鹤龙湖美食街、三井头美食街等一批餐饮集聚区,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餐饮品牌店、特色农家乐和湖鲜美食旅游示范乡镇。

(四)“惬意江湖”滨水休闲之乡

依托江湖滨水优势,开发“游、娱、食、赏、钓、放”渔业产业链条,发展渔业休闲娱乐、渔业文化艺术体验、渔业美食体验、渔主题休闲服务四大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推动形成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精品园区,规范发展一批采摘园、休闲庄园、精品农家乐和旅游特色村。

(五)“怡居乐地”生态康养之乡

以长株潭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芙蓉大道交通轴为主线,以天鹅山生态旅游区、樟树镇为主区域,打造现代康养地产和康养度假产业聚集区。重点建设天鹅山森林康养运动公园,发展运动休闲康养项目。

打造四条精品线路。以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为核心载体,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合理组织内部旅游线路, 重点打造历史人文游、美丽乡村游、文化休闲游、江湖湿地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专栏4-6:精品旅游线路及产品

(一)历史人文游

左宗棠文化园-郭嵩焘纪念馆-樟树港阳雀湖-柳庄。

(二)美丽乡村游

岳州窑-柳庄-锦逸生态山庄-洋沙湖五彩花田或洋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

(三)文化休闲游

左宗棠文化园-郭嵩焘纪念馆-洋沙湖五彩花田或洋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

(四)江湖湿地游

洋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蟹虾小镇鹤龙湖-远浦楼-青山岛。

优化文旅产品结构。培育旅游热点产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旅游者的出游特征,推出儿童休闲娱乐游、青少年修学游、中年人休闲观光度假游、老年人寻旧养生游等系列产品;根据不同职业类型游客的旅游需求,积极开发商务会展游、户外拓展、文化体验等旅游市场;积极拓展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帐篷营地、健身康体等旅游市场,培育发展山水运动游、商务会议游、养生度假游、休闲自驾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夜游经济。重点打造三井头夜市、鹤龙湖美食街夜市、东湖水舞光影秀、湘江时尚灯光秀等四个夜游产品,点亮湘阴夜色,打造留客平台。提质演艺娱乐业态。在县城及重点景区,大力开发书吧、清吧、演艺吧和4D影院、水疗保健等休闲娱乐项目。以市场化为主导,培育一批专业旅游演艺企业或团队,与景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互促互利。

推进文旅业态融合。发展“旅游+运动”。结合全民健身活动,依托丰富的山地水体资源,以天鹅山、洋沙湖、青山岛、湘江风光带和环东湖绿道为重点,开发步行、骑行、车行、马拉松、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极限运动、竞技体育等体育休闲活动。重点建设洋沙湖体育特色小镇、青山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积极打造时尚运动休闲聚集地。发展“旅游+工业”。依托长康集团、海日食品、蓝天豚新材料、远大可建等重点企业,发展生产线参观、产品展示推介等工业主题旅游产品。发展“旅游+教育”。大力发展研学游,构建湖湘名人文化研学游、瓷窑文化体验研学游、红色文化研学游、湘阴乡土文化研学游等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研学游产品体系。发展“旅游+节庆”。积极举办樟树港辣椒节、鹤龙湖美食节、东湖夜话文化雅集、原生态龙舟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烙印的民俗演艺、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成为主客共享、提升人气、促进消费的旅游特色产品。

完善文旅商品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鼓励发展湖湘名人文化纪念品、岳州窑青瓷艺术品、非遗传承艺术品、毛笔、竹艺等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大力推介体现鱼米之乡的樟树港辣椒、湘阴藠头、兰岭茶叶、百树山梅干菜、长康调味品、休闲渔制品等洞庭旅游特色食品,做强“中国藠头之乡”金字招牌。在重点景区设置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区,建设一批旅游购物推荐店和示范店,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设立农副产品销售专区。鼓励企业和销售商开发在线旅游商品销售平台,加强新媒体营销,拓展销售渠道。加强旅游购物市场监管,完善售后服务保障制度,构建诚信、便捷的购物环境。

(三)健全文旅要素体系

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结合全县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统筹考虑交通、游憩、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和旅游资源开发,构建“快进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将观景台、休闲游憩设施、自行车道、步道等慢行设施以及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旅游场地和景区景点“四大标识体系”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充分体现湘阴人文特征及旅游特色,实现旅游交通标志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完善湘阴与客源地的交通连接,加快平益高速、湘望大道、京港澳高速复线金龙互通建设,推动芙蓉北路延伸至虞公港。加快推动赛美水库旅游公路、天鹅山旅游公路、青山岛环岛旅游公路、左宗棠故居旅游公路、环洞庭湖旅游公路、临资口至南湖洲旅游公路、天鹅山通景公路、天鹅山左宗棠南泉寺旅游公路、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等9条内部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建设沿湘江至长沙、沿资江至益阳、经洞庭湖至岳阳的水上航道和旅游码头,加快湘江风光带建设,开通水上旅游专线。

建设“便捷乐享”旅游服务网络。依托岳望高速公路,在袁家铺建设全县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停车场、信息咨询、产品营销、综合服务等功能,实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全覆盖。到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湘阴旅游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全县景区及重点旅游项目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支持旅行社与携程网、艺龙网等在线预订网络平台发展紧密的合作关系,做好散客“地接”服务。到2025年,“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三层网络、三个体系、一个支撑、多个渠道”(一个中心是指智慧旅游云中心,三个平台是指综合应急平台、乡镇服务平台、景区景点服务平台,三层网络是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三个体系是指标准化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一个支撑是以公共应用组件和基础数据服务为支撑,多个渠道包含手机、电脑、摄像头、触摸屏、Pad、电子导游等多个终端渠道)智慧旅游总体框架基本建立,功能应用趋于完善。

打造“特色优质”旅游住宿体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优化旅游饭店结构、档次与空间分布,逐步形成以品牌旅游饭店为龙头、以经济型酒店和特色民宿为补充,高中低档相结合的住宿接待体系。大力引进一批知名品牌酒店、星级旅游饭店,在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天鹅山生态旅游区等地打造旅游度假酒店集群;推动现有旅游饭店转型升级,引导旅游饭店向集团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引进提升发展一批特色主题酒店、乡村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和青年旅舍。加强饭店、旅馆等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推动“美净便利”旅游厕所革命。规划新建和改建一批旅游厕所,旅游厕所总数达到100个。根据客流情况,在旅客密集区加大临时性流动环保厕所配置力度。到2025年,实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地等公共区域厕所全覆盖,基本满足游客需求。


专栏4-7:旅游提质及基础建设重点工程

1.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湘阴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左公故里-柳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湘阴县文庙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改扩建、潇湘八景及远浦楼游客集散中心建设。

2.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赛美水库旅游公路、天鹅山旅游公路、左宗棠故居旅游公路、环洞庭湖旅游公路、临资口至南湖洲旅游公路、天鹅山通景公路、天鹅山-左宗棠-南泉寺旅游公路、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通景公路等一批旅游公路,里程约120公里,并建设配套产业路240公里。

(四)强化文旅精准营销

构建多渠道营销网络。以用户在哪里,渠道就要延伸到哪里为基本方针,确立营销渠道,建立线上线下、全时空方位的立体营销传播体系。加大中央及各级主流全媒体、知名网站合作,以新闻宣传、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宣传、文化专题栏目宣传等方式,向国内外传播湘阴故事、展现湘阴形象。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各类社交媒体,智能搜索引擎等网络新技术、新手段,通过打造网红事件、输出网红景点等形式,大幅增加湘阴旅游线上信息量,强化网络营销力度。以鼓励湘阴元素的影视、网络微电影、音乐、动漫、游戏等作品生产与传播,提升湘阴形象,扩大湘阴影响。完善进入湘阴的高速、高铁、高等级公路路牌旅游广告设置和景区导引路牌体系。在车站、码头、旅游集散中心、商业街区以及酒店、旅游景区等地,广泛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和产品宣传。加大节庆营销力度,策划举办一批具有影响力大、宣传推介效果好的旅游节庆、会展论坛、文体赛事等活动,做响G240“乡味长廊”丰收美食节、樟树港辣椒节、鹤龙湖虾蟹节和岳州窑国际文化艺术节等节会品牌。

开发多领域客源市场。不断深化与长株潭、岳阳、益阳、武汉等周边主要城市在景区建设、资源共享、线路开发、宣传营销、旅游培训等方面合作,通过政策互惠、游客互送等方式,助推区域旅游共赢发展。积极对接湘江旅游带、长株潭旅游圈、环洞庭湖旅游圈等知名景区、大型旅行社,促进旅游市场互通、窗口互助、客源互送、宣传互推,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展县内区域间旅游景点“一卡通”,提升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旅游品牌的竞争力。

发展多形式代理服务。加强与长沙、岳阳、益阳等地的旅行社合作,开发湘阴“一日游”“两日游”“周末游”产品,将长株潭及岳阳、益阳等周边城市的游客导入到湘阴。引进培育自驾游俱乐部、户外拓展和研学机构、旅游电商创业团队等,发展新兴团体游客市场。发展运动旅游、康养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代理服务,开拓高端游客市场。加强与酷旅网、携程网、去哪儿网、同程网、途牛网、欣欣网等大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向省内外营销湘阴旅游产品,拓展国内游客市场。

(五)提升文旅管理服务

推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全面完成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抓好互联网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扫黄打非、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网络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整治,规范全县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建立健全文旅业服务标准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鼓励和引导旅游行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行国际标准,加快建立涵盖商业、餐饮、娱乐、住宿、交通、旅游接待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引导会员单位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文旅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和文旅投诉联动处理机制,优化文旅投诉处理系统、建立文旅投诉预警系统、完善投诉处理快速响应系统、利用投诉信息分析系统、启动联动执法网络系统、发挥社会监督系统,切实保护文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健全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

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深化文明景区创建,做好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加强导游、领队等行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在全县重点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紧急救援体系,建立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旅游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大型游乐设施定期检测;做好景区卫生防疫工作,在重点景区建立专业医疗和救援队伍,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

推动文旅智慧化升级。优先推进5G在文旅产业中应用,系统推进智慧旅游管理、服务、体验、营销和安防、应急、电子票务、视频监控等智慧系统,打造岳阳智慧旅游和5G应用先行示范区。依托县政务大数据中心,整合全县交通、住建、工商、国土、人社等涉旅部门数据资源,建立跨行业、部门、企业的旅游信息共享、舆情监测、应急救援平台和业务协同机制。整合升级湘阴旅游资讯网、微信公众号,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统一的文旅营销平台,创新融媒体推广方式,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传播的文旅营销体系。打造“一部手机游湘阴”智慧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完善网络预订、支付和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提高旅游服务信息化水平;整合“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和各类电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综合服务网络,实现旅游电子政务、旅游电子资讯、旅游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建立健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参照省、市建制,进一步理顺文化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文化旅游发展工作职能,构建大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实现高效管理、有序运转,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强规划引导,完成湘阴文化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与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相融合。出台《湘阴县政府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系统性确定财政、税收、用地、招商、人才、奖励等方面优惠政策。将文旅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扶贫重点内容,一同部署一同推进。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上级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和有效使用,确保专项资金用到实处、产生实效。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县财政保持每年安排2000万元左右的文化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县级公共文化投入财政预算逐年增长机制。加快完善旅游平台公司机制,强化项目融资建设功能,发挥保障服务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培育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旅游项目。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引进一批旅游产业管理、旅游大数据运作、文化创意和品牌建设、文博行业、体育产业等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紧缺型人才。强化旅游人才教育培养。鼓励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加强文化旅游相关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文化旅游实用型人才。加强旅游行业培训。重点针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等一线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建立旅游智库。深化与长沙、岳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为湘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健全完善与文旅产业相适应的营商环境。鼓励发展和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中小微企业,加大用地计划、政策资金向创新创业主体倾斜力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人员从事旅游业工作。引导支持乡友乡贤回乡投资旅游项目、兴办旅游企业。引导村集体和村民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五)加强考核监督评价

加强文旅产业统计制度建设,完善行业统计标准、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加强运行监测、阶段评估和预测分析,使文旅产业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发展实际。建立严格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方案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实施的重点任务。建立综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制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湘阴县文旅广体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情况表

序号

所属领域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

年份

竣工

年份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投资

亿元

上级资金

县级配套资金

社会投资

1

文化旅游

左宗棠故居柳庄及湖湘文化博览园特色经济带开发项目

新建

湘阴县

投资商及湖南左公故里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修缮、提质左宗棠故居┅柳庄;

2、依托柳庄开发建设湖湘文化博览园,含左宗棠文化活态展示区、左宗棠楹联书法博物馆、左宗棠军事馆、左宗棠家风馆、左宗棠农书馆及湖湘文化展示馆(湖湘文化先驱博物馆、湘军文化博览馆)、湖湘文化体验区(风情水街、湘军影视城、湘军文化研习基地、耕读文化体验基地)、双创旅游示范基地等;

3、修建左宗棠故居柳庄至胡林翼故居通道S508湘阴县樟树港至羊古脑公路及樟树港湘江大桥,打造铜官古镇—湘阴左宗棠故居·湖湘文化博览园—胡林翼故居—乔口古镇—靖港古镇—岳麓书院湖湘文化旅游带。

2021

2025

25

20

1.5

1.5

17

2

文化旅游

鹤龙湖蟹虾

小镇

新建

鹤龙湖镇

鹤龙湖镇政府及投资商

主要建设“一核一带两区”:综合旅游服务核、湘江生态休闲带、精品生态旅游区、洞庭乡村生活区。

2020

2030

26

10

1.5

 

8.5

3

文化旅游

樟树港辣椒

小镇

新建

樟树镇

樟树镇政府及投资商

以樟树港为核心区,建设大小河街区,康养体验区,辣椒博物馆,共享农庄区,辣椒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以高科技智慧生产与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集教育、研学、亲子娱乐、生态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辣椒产业特色小镇。

2020

2030

21.6

10

1.5

 

8.5

4

文化旅游

白泥湖普法研学基地

新建

白泥湖

湖南文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0大板块,出入与外联道路,水利设施、环境治理的完善配套。10大板块具体包括:普法研学板块、帮教中心、国防军事体验板块、体能拓展板块、假日休闲板块、特色种养板块、农耕体验板块、果蔬种植板块、加工配送板块、综合服务板块,由分布在这些板块上的70个具体项目构成。总投入资金10亿元。

2022

2025

10

10

 

 

10

5

文化旅游

左宗棠文化园提质改造项目

续建

湘阴县

左公故里公司

新建门楼1个(含售票、门禁系统),文创、美食中心700㎡,5A旅游厕所1个;改造游客接待中心150㎡;重新布展左宗棠纪念馆2700㎡,修缮布展左文襄公祠2640㎡;维修路灯、地灯、地砖、绿化带,更换旅游指示牌等配套设施;按景区消防配备要求维修、添置消防设施设备一批;安装景区通透视绿色围网2400米;扩容停车场3000㎡,做好景区旅游业态项目布局和周边环境整治。

2022

2022

0.5

0.5

0.05

 

0.45

6

文化旅游

洋沙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

续建

洋沙湖镇

顺天

集团

规划总面积2.6万亩,总建筑面积150万㎡。一期(2007-2017年)主要建设:欢乐水世界、渔窑小镇、渔窑客栈、水产市场、VR体验馆、国家级湿地公园(渔村、驯飞基地等)、生态农业、生态体育运动公园、五彩花田、房车营地、路亚垂钓基地、悦榕湾风情度假别墅群、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二期(2018-2025年)主要建设:喜达屋艾美五星级滨湖度假酒店、法国地中海俱乐部亲子拓展中心、金鹰卡通麦咭影视亲子乐园、环湖自行车赛道、国际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中心、养老中心、欧式小镇、君澜湾风情度假居住群、湿地公园(拓展基地)。

2007

2025

260

120

 

 

120

7

文化旅游

岳州窑文化复兴与开发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静河镇

樟树镇

岭北镇

县文旅广体局及投资商

主要建设:岳州窑博物馆、岳州窑遗址公园、岳州窑柴窑基地、岳州窑烧制技艺传习所、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项目(总体规划区域约为43.6公顷,主要包括岳州窑文化展示中心、古窑民俗体验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艺术生活休闲区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021

2030

20

10

0.2

0.3

9.5

8

文化事业

湘阴文庙保护利用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左公故里投资公司

建设内容包括:对湘阴文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弼时街封闭改造、原弼时街们面拆除整治、周边建筑拆除及风貌改造、拆除状元新城等文庙周边部分建筑,恢复原文庙围墙、书院、考棚、钟楼、鼓楼等建筑,将老电影院改造为湘阴大讲堂,将现有中医院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修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申创4A级景区。

2021

2025

3

3

0.15

0.2

2.65

9

文化事业

湘阴县博物馆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

项目地址位于东湖生态公园,建设博物馆、湿地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文化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办公用房、安防系统、消防系统、数字化等配套设施设备。

2021

2025

3

3

1.5

1.5

 

10

文化事业

湘阴县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项目

新建

湘阴县

县文旅广体局

建设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分馆,总建设面积7500平方米;若干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配套相关数字化设备、器材

2021

2025

0.5

0.5

0.04

0.46

 

11

文化事业

湘阴县有线网络系统提质改造项目

新建

湘阴县

县文旅广体局

融合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建设。

2020

2024

0.8

0.8

0.2

0.6

 

12

文化旅游

湘阴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

湘阴县

县文旅发展中心、左公故里公司

全县旅游集散中心(选址袁家铺高速口)、旅游标识系统、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主要聚集区域旅游宣传导览设施、旅游公共信息智慧服务平台、旅游安全预警、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系统等。

2020

2025

1.5

1.5

0.1

0.5

0.9

13

体育

湘阴县体育

健身公园建设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左公故里公司

共规划建设2个体育健身公园用地面积1500亩,地址分别为郭嵩焘广场、东湖生态公园,主要建设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智慧健身房及攀岩设施。

2021

2025

1.2

1.2

0.05

0.1

1.05

14

体育

湘阴县体育健身步道建设项目

新建

东湖生态公园

天鹅山

县文旅广体局、顺天公司、凯佳公司

依托东湖、天鹅山建成4条总长约8018千米的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和登山步道,目前东湖北岸已建成约8公里,现需完善其他步道及相适配套设施(休息亭、公共厕所、标识标牌、以及辅助体育锻炼设备等)。

2020

2023

0.6

0.6

0.2

 

0.4

15

文化旅游

湘阴县天鹅山风景区

新建

金龙镇

投资商

规划面积35000亩,范围包括整个天鹅山森林公园,含恒大溪上桃花源、燎原水库水利风景区、青龙湖、凯佳生态园及山下生态农业区。

2020

2025

15

3

 

 

3

16

文化事业

湘阴县左宗棠文化体系建设

续建

湘阴县

县文旅广体局及投资商

1、左宗棠文化的挖掘、整理、出版:主要在耕读、廉政、军事等方面的研究。2、加强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的建设:聚集左宗棠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文学沙龙、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开展活动。3、修复现有左宗棠不可移动文物,增加服务设施,做好保护与利用工作。4、做好左宗棠文化园、柳庄、左太傅祠各处景点的开发利用。加快左宗棠相关文创产品与旅游商品的开发。

2021

2025

10

2

0.5

0.5

1

17

文化事业

湘阴大剧院

建设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

建设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1200个座位大剧1个、600个座位剧场1个、演艺中心1个、报告厅、排练室、化妆室、休息室、候场厅、展览厅等。

2020

2025

1.2

1.2

0.1

1.1

 

18

文化旅游

青山岛生态旅游区

新建

湘阴县

投资商

在青山岛主要建设“一心三区”:渔人码头游船客服中心、渔业文化体验区、沙滩休闲娱乐区、生态湿地保护区,环岛绿道。在静河镇古河道规划建设:水上游艺、游乐设施,星级乡村旅游区(点)、酒店及农家乐、景观河道、龙舟赛等活动配套设施。建设三个游艇码头(湘阴古城游艇码头、樟树古镇游艇码头、青山岛游艇码头)。

2021

2030

14

3

 

 

3

19

文化旅游

潇湘八景体验区及远浦归帆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

湘阴县

县文旅广体局及投资商

建设内容包括:远浦楼主体建筑改建修缮、远浦楼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服务配套设施、远浦楼游艇码头和远浦归帆实景演绎剧场建设。

2021

2025

1.5

1.5

 

 

1.5

20

文化事业

湘阴县三井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及投资商

重点建设三井头广场;修缮郭嵩焘故居、夏元吉故居、范源濂-范旭东故居,建设湘阴名人馆,提升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街区与文化旅游、商业、教育、科技等现代服务业结合发展,申请认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2021

2025

10

10

0.15

0.2

9.65

21

文化旅游

湘阴县江湖生态文化旅游走廊项目

新建

湘阴县

投资商

完善中心城区滨水绿道,植入文化创意元素,打造最美湘江岸线。在青山岛主要建设“一心三区”:渔人码头游船客服中心、渔业文化体验区、沙滩休闲娱乐区、生态湿地保护区,环岛绿道。在静河镇古河道规划建设:水上游艺、游乐设施,星级乡村旅游区(点)、酒店及农家乐、景观河道、龙舟赛等活动配套设施。建设三个游艇码头(湘阴古城游艇码头、樟树古镇游艇码头、青山岛游艇码头)。

2020

2025

16

2

 

 

2

22

文化旅游

湘阴县田园综合体开发项目

新建

金龙镇

东塘镇

石塘镇

投资商

在金龙规划面积10000亩,主要建设:庄园民宿、大自然农庄、农村运动公园、旅游配套设施。在长仑主要建设风景农田区、两茶体验区、水生态景观区、康体养生区、农业观光区、休闲旅游区、养生养老区、林旅研学区、特色水果区等旅游板块建设,中期拓展包括农作物栽培销售,水生态景观、康体养生、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养老养生、健康文化的运营,将其打造成农旅一体的“慢生活”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

2020

2025

13

2

 

 

2

23

体育

湘阴县公共体育场建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

建设一个标准11人制足球场,外环标准田径道周长为400米,环形跑道8-10条,每条跑道宽1.22米,设主席台及观众看台。在5个社区(滨江社区、长康里社区、洋沙湖社区、樟树港社区、新兴社区)建设社区多功能运,每处建设面积3000-400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

2022

2025

0.8

0.8

0.1

0.7

 

24

体育

乡镇足球场

新建

15个乡镇(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

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建511人制标准足球场,5个5人制、5个7(8)制足球场总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

2021

2025

0.5

0.5

0.2

0.3

 

25

体育

湘阴县游泳馆建设项目

新建

文星街道

县文旅广体局、左公故里公司

建设1个室内标准游泳馆、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

2020

2021

1.2

1.2

0.1

0.1

1

26

体育

湘阴县全民

健身中心

新建

东湖生态公园

县文旅广体局、左公故里公司

新建一个全民健身服务中心4000平方米,含一场两馆、办公用房和其他体育设施设备,向公众提供健身服务,用于少年俱乐部、基层体育组织(团体)及人民群众开展球类、武术、体操、游泳、滑冰等多项体育活动的全民健身中心。

2021

2025

0.5

0.5

0.05

0.2

0.25

27

体育

洋沙湖水上

运动中心

新建

文星街道

顺天洋沙湖旅游公司

在洋沙湖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发展皮划艇、皮艇球、赛艇等水上运动及竞技体育。

2021

2025

2

2

 

 

2

28

体育

湘阴县洋沙湖体育特色小镇

新建

洋沙湖

顺天集团

积极做好“体育+旅游”文章,打造国家第二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洋沙湖水上基地为依托建成一个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内容含括钓鱼、登山、滑板、骑马、保龄球、网球、羽毛球、游泳、溜冰、潜水、放风筝、划船、冲浪、房车露营、滑雪等)。

2021

2025

10

10

 

 

10

29

体育

湘阴县青山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新建

青山岛

横岭湖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投资商

依托环湖绿道、水域面积、田野、沙滩、湿地等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建设环湖自行车赛道、沙滩球类运动场、户外拓展基地、露营基地、水上运动基地,培育骑行、徒步、露营、拓展、球类、观鸟、湿地科考、水上运动等业态。同时,充分保护并利用现有的村落、民居、文物遗迹等资源,建设精品民宿区、观光游览区、渔村风貌展示区、游客接待服务区等区域,将小镇打造为集绿色生态、运动健身、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2021

2025

5

2

0.5

 

1.5

    

474.4

232.8

8.69

8.26

215.85

 

 

湘阴县博物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布局示意图

 

 

 

 

 

 



湘阴文庙保护利用项目布局示意图

湘阴县文化旅游产业功能片区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