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期病虫情报
一、病虫害发生总趋势
根据我站冬后病虫基数调查,结合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历年病虫发生实况和气象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县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略重于2017年。其中水稻纹枯病和第4、5代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早稻中等发生,中晚稻偏重发生;稻瘟病局部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稻水象甲、稻曲病中等发生;大螟、稻象甲、稻蓟马中等偏轻发生;稻螟蛉和粘虫局部中等发生。
二、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稻飞虱:预计发生面积140万亩次,早稻中等发生,中稻偏重发生,晚稻第4、5代大发生。
纹枯病:发生面积130万亩,湖区发生重于丘岗区,早稻中等偏重发生、中、晚稻大发生。
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120万亩次,早稻中等发生,中、晚稻偏重发生,以第2、3、4代危害为主。
二化螟:发生面积40万亩次,第一代中等发生,第二代、三代湖区中等偏轻发生,丘岗区中等发生。
大螟:发生面积3万亩次,与二化螟混合为害,中等偏轻发生。
稻蓟马:发生面积2.6万亩次,主要发生在中、晚稻秧田、一季稻田前期和早插晚稻。
稻瘟病:发生面积3万亩,程度中等,主要集中在位于丘岗区的长仑、城南老病区及湖区易感品种上发生。
稻水象甲:发生面积4万亩次,主要分布在湘江以东各乡镇,早稻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晚稻轻发生。
稻曲病:发生面积5万亩,早稻轻发生,中、晚稻部份地区中等发生。
稻象甲:发生面积3万亩次,中等偏轻发生,主要集中在中、晚稻前期危害。
稻螟铃和粘虫:预计发生面积4万亩次,局部中等发生,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为害。
三、趋势预报主要依据
(1)、根据越冬后病虫基数:据我站3月上旬在六塘乡、白泥湖乡、南湖洲镇、石塘乡等地调查,二化螟权平每亩1726条,较去年同期1576.5条增加9.48%,死亡率1.04%,比去年0.97%增加0.07个百分点。大螟权平每亩495.1条,较去年522.3条减少5.2%。纹枯病菌核残存量大,每亩权平12.3万粒,较去年增2.5%,具备大发生基数。
(2)、根据历年病虫发生情况:根据20年同期病虫发生实况资料统计:稻飞虱主害代权平百蔸虫量在3000头以上的年发生频率为65%,近年来,主要发生在一季稻和中稻的第五(3)第六(4)代以及晚稻后期的第七(5)代;纹枯病为普发性病害,发病丘块率达100%,统计定案病蔸率超过30%的年份约占75%,是我县常年大发生病害;稻纵卷叶螟间隙性偏重发生,虽然前几年发生较轻,但从去年起有加重为害的趋势,特别是早稻后期为害的第2代、一季稻及晚稻3、4代呈现局部偏重为害;二化螟、大螟2013年前每年偏重发生,2013年后已连续3年出现下降趋势,但去年我县临近益阳市的南湖镇洲有局部丘块发生程度加重,冬后基数呈上升趋势,所以依然值得关注。
(3)气候因素: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3月气温接近常年,4月气温略偏高;3月降水量略偏多,4月降水量正常,有五月低温发生,春旱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汛期(4~9月)平均气温略偏高。高温时段主要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总降雨量偏多1成左右。雨水集中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及6月中下旬。雨季结束后,大部地区有干旱发生。
(4)栽培条件:机械收割面积大,虽有利于本地虫源越冬,但连续多年来,机耕面积也增大,一方面集中统一翻耕不利于本地虫转移,另一方面翻耕时间普遍提前,不利于预蛹及蛹的成活,第三水育秧田和绿肥田等桥梁田减少,不利于本地虫源产卵和繁殖,这些栽培措施降低了二化螟基数,减轻了发生危害;防治药剂不一,使用农药品种单一,导致抗药性增强,优质稻面积增大,易感品种种植较多(如湘早籼24号、湘早籼6号、湘晚籼12号、黄华占等),特别是在老病区,随着菌源的积累与传播,常规稻等易感品种种植面积增加,稻瘟病在我县大面积流行的潜在风险很大;早稻直播面积大,农户用种量大,氮肥用量过多,不注意配施磷、钾肥,禾苗生长嫩绿,田间荫蔽,有利于其他病虫的发生危害。以上这些耕种制度的变化加剧了病虫发生的复杂性,优化了多种病虫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病虫源累加,加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