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发布2021年度种植业主推技术及操作规程的通知
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县直相关单位:
为认真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发展,根据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的工作要求,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遴选了机收再生稻“四防一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水稻+虾”综合高效生态种养技术,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生产技术、稻油轮作“三化”技术等6项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为2021年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种植业主推技术,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程),现予以发布。
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依托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等的示范展示和引领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开展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附件:1、湘阴县再生稻“四防一增”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2、湘阴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3、湘阴县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4、湘阴县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管理规范
5、湘阴县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生产技术规范
6、湘阴县稻油轮作“三化”生产技术规范
湘阴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3月30日
附件1:
湘阴县再生稻“四防一增”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再生稻是指种植再生能力强的超高产中稻品种,并利用头季中稻收获后茎杆上的再生腋芽成穗,从而获得年产两季、年亩产1000公斤左右的水稻种植模式。现制定湘阴县再生稻“四防一增”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选择感光能力弱、再生能力强、适应性广、抗逆性能好、食用米质优、中稻全生育期在135天内的超高产品种进行种植。经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的全省再生稻主推品种并适合我县推广的品种有:Y两优9918、泰优390、甬优4149、徽两优898、两优336、天优华占、甬优4949、隆两优1988、两优121、深两优867、C两优0861、晶两优1468、Y两优911、恒两优金农丝苗、晶两优1212、绿银占、晶两优1237、甬优4953等。
二、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宜采用抛秧或机插秧栽培,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爽、背风向阳和便于管理的稻田做秧床, 3月中、下旬抢住有利天气早播,杂交稻亩用种3-4斤,常规稻亩用种6-8斤,用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间歇浸种消毒,催好壮芽;抛秧亩用秧盘80—100只,机插秧亩用足秧盘40—45只,坚持旱育秧,秧龄25天左右,叶龄3.5~4.5叶时抢晴抛插。
三、科学施肥,合理管水。要选择水旱无忧、排灌方便的大田种植。对头季中稻,在施肥上,要重基肥、早追肥、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一般亩施纯氮11—13公斤,其中亩基施45%(N-P-K=15-15-15)的复混肥50公斤,分蘖始期结合化学除草亩追尿素8-12公斤、氯化钾4-6公斤加“蔸都发”200克、硅肥5公斤均匀撒施,促及早发足有效苗,争大穗;禾苗开始拨节时,看苗补施穗肥。在管水上,要浅水间歇灌溉促分蘖,分蘖发足后及时露田控苗,中后期浅湿灌溉,齐穗后15~20天时断水,保证水稻植株健壮,活根活叶。
四、防治病虫,施好芽肥。要重点加强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的防治,密切关注《病虫情报》,加强田间巡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及时防治,为再生稻萌发保留一个健壮的母体。为确保再生芽的营养供给,达到“娘壮儿肥”,必须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一般在头季中稻齐穗后15-20天或收获前10天左右亩施尿素7-10公斤加氯化钾3-5公斤作促芽肥,施肥时田间最好有浅水或田泥湿润,并选择在露水干后或下午6点后均匀撒施。
五、适时收割,高留稻桩。为保留倒二节,确保再生稻高产,要求头季中稻在9成左右黄时(一般在8月10日左右)抢晴收割或见芽收获;要高留稻桩,保留稻桩35-40厘米,做到能尽量保留到倒二节,倒三节上的健壮苗,因该节位的芽健壮,容易形成大穗,对产量影响极大。
六、再生稻田间管理。中稻收割期间正是高温天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收割当天即应灌水入田,水深不过寸,既要防旱造成稻桩干枯,又要避免水淹烂蔸,然后让其自然落干。收割第二天要及时起开稻草,把压倒的稻桩扶正。收割后2—3天,立即施一次发芽肥,每亩施尿素10—20公斤,促多发芽和芽苗成穗、生长整齐。在管水上,采取“浅水长苗、水层养穗、干湿交替”的灌溉原则,保持沟中有水,畦面湿润。遇到寒流灌深水护苗保穗,寒流过后渐排水,破口始穗期喷施“谷粒饱”1包+磷酸二氢钾200克促齐穗和壮籽。再生稻上、下位芽分化时间不同步,生育期长短不一,抽穗成熟期较长,应全田成熟后再收割。
附件2:
湘阴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生态工程保护利用天敌。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增强天敌控害能力。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
2、选用抗(耐)性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淘汰高感品种。
3、深耕灌水灭蛹控螟。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4、种子处理、秧田阻隔和带药移栽。采用咪鲜胺和赤•吲乙•芸苔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晚稻用吡虫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或用2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秧苗移栽前3天左右施药,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晚稻预防稻瘟病、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5、性信息素诱杀害虫。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始见期,集中连片设置性信息素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降低田间卵量和虫量。
6、生物农药治虫。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始盛期施用Bt,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化始盛期施用球孢白僵菌。
7、人工释放赤眼蜂治虫。于二化螟蛾高峰期和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高峰期开始释放稻螟赤眼蜂,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亩10个点位,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
8、综合用药保穗。根据水稻穗期主要靶标病虫种类,于水稻破口前7-10天至破口期,选用杀菌剂与长效杀虫剂混用,预防穗瘟和稻曲病,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兼治穗期其他病害。
9、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稻飞虱用60%吡虫啉进行种子处理和秧田打送嫁药;田间喷雾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等。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阿维菌素·早维盐等。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春雷·三环唑等。防治纹枯病,选用申嗪霉素、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氟环唑。防治稻曲病,选用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预防病毒病,选用宁南霉素、毒氟磷等。
附件3:
湘阴县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1、标准编制依据与适用范围
为深入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一县一特”特色强农行动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范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技术,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稻虾综合生态种养的产地环境条件、淡水小龙虾养殖、夏虾捕捞和优质稻种植管理及秋虾捕捞、亲虾留存等。
本规程适用于湘阴县县域范围内的稻虾综合生态种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1054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NY/T393 农药使用准则
NY 5072 渔用饲料质量
NY/T755 渔药使用准则
SC/T1135.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
T/CAPPMA 01 2018活淡水小龙虾
3、产地环境条件
基地集中连片,四周有沟渠隔离,周围农田排水不进入生态种养区。产地环境监测和养殖水质应符合NY/T1054和GB11607的规定。
4、淡水小龙虾养殖
4.1 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周围环境无污染源的低洼套田,或只适宜种植单季稻的水田作为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基地以(10—30)亩(667㎡)作为一个种养单元,一个单元内,田与田之间的田面高度基本一致。
4.2 开沟固埂
在1个养殖单元内开挖1条环形沟,环形沟宽2m、沟深(0.8—1.0)m,外埂面宽2m以下,如与机耕道共用的外埂,面宽可达2.5m。开沟方法应视田块形状、面积大小和进、排水口方向而定。一般开成“口”字形或“田”字形。为便于灌水、搁田及龙虾捕捞,应在虾沟交叉处或田角开挖虾潭。根据SC/T1135.1标准规定,沟坑面积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开沟泥土应垒在围埂并夯实、加高加固,确保围埂高于田面(0.5—1.0)m,在埂上种植瓜、豆类等作物。
4.3 设置防逃设施
选择在养殖单元相对位置的围埂上,开好进、排水口,在进、排水口安装PVC管和双层密网(20目左右),围埂上设置围栏,高(40—50)cm,可用硬质钙塑板或尼龙网片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使用或石棉瓦作围栏材料,以避免逃虾和控制天敌进入。
4.4 消毒培肥
新建稻虾综合种养基地,虾苗投放前15d左右进行干法消毒,每亩撒施生石灰75kg,经(3—5)d晒田后,干法消毒灌入新水清除敌害生物及寄生虫等;或进行带水消毒,以1m水深计算,每亩用鲜生石灰125kg,把鲜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鲜生石灰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NY/T755的规定。注入新水时,要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入池影响龙虾成活率。在冬季稻草全量还田、初春绿草翻压的基础上,可增施沤制发酵的豆粕或芝麻粕50kg/667㎡,培育浮游生物等龙虾饲料。还可投放适量螺蛳等小龙虾的天然饵料。
4.5栽种水草
龙虾摄食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水花生草等。轮叶黑藻、苦草水草同时还是虾隐蔽、栖息和虾蜕壳的良好场所。虾沟水草覆盖率应该保持在50%以上;水草栽种方法可采用栽插法(放养前)、抛入法、播种法(苦草)、培育法、捆扎法等。
4.6 虾种来源及投放
采用具有水产品良种繁育相关资质或具备龙虾繁育技术的单位按标准化繁育程序培育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稻虾综合种养区的种虾。每年分两次投放,第一次在3月中至4月上旬,投放个体大小为(100—150)只/kg的虾苗35 kg/667㎡左右;第二次在(8—9)月,在田沟中投放个体大小为(30—50)只/kg优质亲本虾(5—10)kg/667㎡(雌雄比例为3:1—4:1)。虾种投放时用1%—3%的食盐水浴洗5min进行虾体消毒。
4.7 饲料投喂
龙虾食性杂,饲料投喂应按以下四项要求实行:一是要按龙虾生长发育阶段组合饵料。稚虾和虾种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应通过施肥培养大量轮虫、枝角、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供稚虾和虾种捕食。(4—5)月是龙虾快速生长阶段,则应以投喂麦麸、豆粕及嫩绿瓜菜为主,辅以动物性饵料。(5—6)月是龙虾亲虾性腺发育阶段,而(8—9)月则是龙虾积累营养准备越冬阶段,应多投喂动物性饵料,诸如鱼肉、螺蚬蚌肉、蚯蚓等,从而充分满足龙虾生长发育对营养的要求;二是按照龙虾的摄食特点,科学投饵。龙虾具有早晚觅食和相互争食的特点,因而在饵料投喂上,应以傍晚投喂为主,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投喂要采取定量、定时,均匀投喂,避免争食,促进均衡生长;三是根据天气、水质等情况,合理投饵。在水温(20—32)℃、水质良好的条件下,龙虾的摄食量旺盛,鲜活饵料的日投饵量可按在池龙虾体重的8%安排,干饵料或加工配合饲料则为3%。龙虾的摄食强度又受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所制约,因而每天的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合理调整。四是投饵要精粗饵料合理搭配。按动物性饵料40%、植物性饵料60%配比。饵、饲料的使用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4.8 小龙虾养殖期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晨或傍晚巡查1次,观测水质和龙虾取食活动状况,搞好饵料投喂量的调整;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清理养殖环境。养虾田水的溶氧量应保持在4mg/L左右。防止龙虾缺氧的有效方法是换水,在夏虾捕捞前,每隔10d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0%左右;若发现龙虾反应迟钝,并向岸边爬行,要及时注水和换水,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并有足够的溶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cm左右。加注的清水水质量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蜕壳期,可施用钙、镁元素的饲料,但不得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
4.9 小龙虾病害防控
4.9.1 防控原则
小龙虾的疾病主要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水体的PH过高或过低、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引起的疾病。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有害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及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不足而引进的营养不良,操作不当引起的应激性反应等疾病。常见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虾病有甲壳溃烂病、纤毛虫病。虾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4.9.2预防措施
(1)在放养虾苗前,严格水体和虾种消毒,操作过程避免离水时间过长和虾体挤压受伤;
(2)养殖区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质;
(3)投喂新鲜饲料,并在饲料中可添加光合细菌及免疫剂,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保持池水的酸碱度平衡和溶氧水平。
4.9.3 常见疾病治疗
(1)甲壳溃烂病
甲壳溃烂病是由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之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严重时,出现较大或较多空洞导致病虾内部感染,甚至死亡。防治方法是每亩采用5kg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每立方水体2g漂白粉全池泼洒,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2)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聚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进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虾体表现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的发育变态。常采用的防治方法: 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用1%—3%的食盐水浸洗发病虾。
4.10 敌害防控
肉食性鱼、鼠、蛇、蛙、鸟及水禽等均能捕食小龙虾,为防止敌害动物进入养殖区,应采取措施加以防备。鱼类可在进水口用20目长型网袋过滤进水,将其拒之区外;鼠类可设置鼠夹、鼠笼等加以捕猎;蛙类、鸟类及水禽及时驱赶。
5、夏虾捕捞
5月至6月是水田养虾捕捞的旺季。由于龙虾喜欢生长在杂草丛中,又具有打洞的习性,捕捞方法是采用网目(2.5—3.0)cm的大网口地笼进行捕捞,地笼中放入小袋鱼肉或螺蚬蚌肉作为食饵。捕捞时,直接将虾笼布放于水田及虾沟之内,当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田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再集中于虾沟中放笼。在收虾笼时,应将未达到商品规格的稚虾迅速放入水田或田沟中,并勿使幼虾挤压,避免弄伤虾体。
6、优质稻栽培
6.1 水稻品种选择
虾稻套作的单季稻应选择抗病、抗倒伏、米质优良的中迟熟品种。如泰优390、晶两优1212、农香32、创宇9号等品种或组合。
6.2整田施基肥
夏虾捕捞后,田间还有大量幼稚虾和少量成虾,为防止整田影响小龙虾生存环境。整田前,先在水田与环沟之间筑田埂(高30cm,宽20cm),筑埂后,通过多次灌排水,使龙虾随水进入环沟中,然后采用轻型机械压草平田。第一年养虾的水田,结合整田每亩深施腐熟农家肥(300—500)kg。养虾2年以上的水田不需施基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6.3 育秧抛插
采用育苗机插,育苗抛栽,或点播等方式栽培水稻。5月20日左右播种, 4叶1心期采取稀行大棵机插,株行距为(20×25)cm。每隔(3—4)m预留好田间虾沟。抛栽田拉绳检出耕作行。活棵后及时清沟理泥,以利龙虾到田间活动。
6.4 水位调控
建立独立的排灌水系,引用清洁水源和水渠灌溉。抛插秧后保持田面(2—3)cm薄水层促分蘖。抛插20d后开始搁田,搁田时,环沟水位低于田面15cm左右,搁田(2—3)d后田面水位加至20cm左右,收割前的半个月环沟水位再降至低于田面20cm左右,收割后10d长出青草后开始灌水,田面水位达到(50—60)cm。
6.5 合理追肥
在水稻生长期间发现水稻脱肥时,应施用既能促进水稻生长又不会对小龙虾造成有害影响的有机复合肥或生物复合肥。施肥前,应先将小龙虾集中到养殖区的环沟中。
6.6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调控
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水施肥等农业综合措施预防病虫发生;通过田间水位调控,控制草害和减轻病害发生,达到以水控草、以水控病的目的;利用龙虾田间活动取食杂草、螟虫、稻飞虱、菌核等生物防治措施,达到以虾控草、以虾控虫以虾控病的目的;推广杀虫灯、人工除草抹卵等物理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禁止使用对小龙虾敏感的有机磷、阿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激素类农药,其它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7、虾种管理
7.1 秋虾捕捞和亲虾留存
7.2 选种留种
6月开始进行选种留种,其方法是:在环沟中放置长地笼,网眼规格为1.6cm。根据T/CAPPMA 01 2018标准对起捕的小龙虾进行筛选分级,去劣存优,达不到一级指标的稚虾和成虾作为商品虾销售,达到一级指标的稚虾和成虾放回虾沟用作培育亲虾。
7.3 种质改良
为保证克氏原螯虾的优良性状,避免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每年(8—9)月进行一次保优补种。用于稻虾田自然生态杂交繁育的保优配用亲本,应来源于克氏原螯虾专业繁育单位,并经过检验合格的优质大规格亲虾(30—50g)/只。亲虾配用量(5—10)kg/667㎡。8 科学收稻和越冬期管理
水稻收割前,通过多次灌、排水,使龙虾集中到围沟中去,然后排除平台水,再行水稻收割。收割时,机器缓行,以减少龙虾损伤。收稻后待青草长出后再注入满田水,入冬后气温下降,应保留田沟中一定数量的水草,在围沟内堆放水花生等青草,以利于龙虾越冬栖息。冬至后,逐渐提高水位至(40—60)cm,进行深水保温。翌年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开始投饵。
8、生产记录
稻虾综合种养过程中,按照附录A建立生产记录,分别记载基地选择、水田开沟固埂、水草栽植、虾种放养、饲料投喂、水位调控、水质管理、虾病防治、龙虾捕捞和优质稻品种选择、施肥搁田、病虫害防控、稻谷采收及小龙虾越冬期管理等。生产记录须保留2年以上。
附录A 稻虾综合生态种养基地生产记录
生产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档案编号: 所在________乡镇:_________村_________组; 稻虾综合种养面积: _____ 亩 土壤类型:__________ ; 周边环境:___________ ;记录管理:__________ 。 |
表A1:稻虾综合生态种养基地主要农艺操作记录表
农艺名称 |
主要内容 |
操作方法 |
执行时间 |
技术负责人 |
|
|
|
|
|
|
|
|
|
|
表A2: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饵料、饲料使用记录表
品名 |
使用目的 |
使用方法 |
来源票号 |
使用时间 |
用量 (kg/667㎡) |
管理员 |
|
|
|
|
|
|
|
|
|
|
|
|
|
|
表A3:稻虾综合种养基地肥料使用记录表
品名 |
使用目的 |
使用方法 |
来源票号 |
使用时间 |
用量 (kg/667㎡) |
管理员 |
|
|
|
|
|
|
|
|
|
|
|
|
|
|
表A4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农药、渔药使用表
品名与 含量 |
使用 目的 |
使用 方法 |
来源票号 |
使用 时间 |
用量 (kg/667㎡) |
质量 管理员 |
|
|
|
|
|
|
|
|
|
|
|
|
|
|
表A6:优质稻产销情况登记表
面积 (亩) |
播种期 (月/旬) |
抽穗期 (月/旬) |
齐穗期 (月/旬) |
收获期 (月/日) |
产量 (吨) |
收购单位 及数量 |
|
|
|
|
|
|
|
|
|
|
|
|
|
|
附件4:
湘阴县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管理规程
1、范围
为加快构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优质稻产业的优化布局和产品创新开发,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规范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管理技术,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优质稻生产的基地条件、栽培技术、原料运输和贮藏等,本规程适应于湘阴县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与管理。
2、基地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的标准农田作为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
3、栽培管理要求
3.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于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组合)及低镉累积水稻品种。常规早稻选用湘早籼42号、湘早籼45号、中早35、中早39等品种;晚稻选用玉针香、玉晶91、桃优香占、泰优390等品种;中稻和一季稻选用农香42、兆优5431、晶两优系列等优质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4404.1)。
3.2 种子处理
浸种前将备好的水稻种子在泥地晒场或晒垫上日晒(1—2)天,不得在水泥地上晒种。早稻种先用清水预浸(10—12)小时,沥干后采用45℃温水浸种1小时,再放清水中浸至吸足水分。晚稻种子在泥地晒场或晒垫上日晒1天直接用清水浸种。
3.3 催芽
早稻种子采用温水保温催芽,软盘育秧或机插育秧种谷破胸后即可播种;晚稻常规稻种子吸足水分后在室内或阴凉处放置(1—2)天即可发芽,晚稻杂交稻种子浸种催芽应采用间歇性浸种和催芽。
3.4 播种
早稻于3月下旬播种,双季晚稻于6月中旬播种。软盘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常规稻为(6—8)公斤,杂交稻为(1.5—2)公斤,每亩备足308孔/盘秧盘(90—100)盘。硬盘育秧机插,每亩大田用种量:常规稻为(6—8)公斤, 杂交稻为(1.5—2)公斤,每亩大田备足硬盘(32—40)盘,用播种流水线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四道工序。
3.5 秧田管理
早稻苗床平整后,先铺一层稀泥,然后摆好秧盘,秧盘数量按每亩大田2.2万孔计算。秧盘摆平后,灌入备好的营养泥至秧盘平面即行播种,播后泥浆踏谷和立拱盖膜膜内温度控制在28℃-32℃以内,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晚稻采用湿润露地硬盘育秧。
3.6 定植
软盘抛秧秧苗3.5—4.5叶抛栽,每亩抛栽2万穴以上,第一次抛70%,剩余30%作均匀补抛。抛后按3.5-4米宽牵线分厢,检出工作行,工作行宽度在(25—30) 厘米之间。机插秧秧苗3叶机插,每亩机插2.5万穴,机插后人工均匀补穴。
3.7 合理施肥
利用覆盖、翻压、堆沤等方式合理利用绿肥。推广使用农作物秸秆、磷肥堆沤腐熟的有机肥堆肥。化肥使用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确定氮、磷、钾用肥指标和配方肥种类及用量。早稻前茬为绿肥田,4月上旬每亩翻压绿肥800公斤,4月中旬大田翻耕耙平后,每亩施用含量为45%的复合肥30公斤。早稻插后(4—6)天,每亩施尿素(3—4)公斤。冬闲田3月下旬至4月上旬翻耕时,每亩施用有机肥或堆肥1500公斤,或沼渣沼液肥1000公斤,4月中旬耙田后,每亩施用含量为45%的复合肥(35—40)公斤,早稻移栽或栽插后(4—6)天,视苗情追施尿素和氯化钾。晚稻在7月上、中旬早稻收获后,实行部分稻草粉碎翻压还田。翻耕耙田后,每亩大田施用有机肥1500公斤,或沼渣沼液肥1000公斤,施用含量为45%的复合肥25公斤,压滚2天后栽插晚稻。晚稻定植后(5—6)天每亩大田施尿素(4—6) 公斤。
3.8 科学管水
立苗期至分蘖盛期,田面保持湿润和浅水,进行干湿灌溉。茎蘖数达目标产量有效穗数的80%时搁田,搁田程度为田面不陷脚、微裂缝。幼穗形成期至抽穗期,田面保持水层3 -4厘米。齐穗期至成熟,以湿润灌溉为主。收割前7天断水。
3.9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3.9.1 防治原则
通过防治技术的选择和组装配套,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以控制水稻病虫草害。
3.9.2 生态控制
避免使用感稻瘟病、稻曲病品种,提倡健身栽培,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等;稻田全面实行稻草等植物秸秆还田;推广春季深水灭螟蛹、推广田埂种植豆类作物。
3.9.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稻田蜘蛛、青蛙、绒茧蜂、赤眼蜂、姬小蜂等天敌。推广应用性引诱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成虫羽化始期,放置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二化螟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为28米,诱芯高于水稻顶端0.1米(水稻穗期),或离地面50厘米(水稻分蘖期);稻纵卷叶螟,每亩放置2个,诱捕器之间的距离20米,诱芯位于稻株顶端以下0.1米—0.3米。
3.9.4 物理防治
采用棋盘式布局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二化螟、大螟、稻螟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鳞翅目、同翅目害虫。杀虫灯安装时底端离地高度1.5米,灯距180米左右,单灯控虫面积30亩。
3.9.4 药剂防治
稻瘟病流行发生年份,当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或穗期遇上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每亩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兑水75公斤均匀喷雾。
在水稻孕穗后期,每亩可采用4%.16亿个/克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复配剂一并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
在二化螟卵孵盛期,每亩卵块发生量在50块以上的田块,每亩采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克,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
稻纵卷叶螟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期,百蔸幼虫65—80头,每亩采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克,加水30公斤喷雾防治。
百蔸飞虱总量达到1000-1500头时,每亩采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克加水40公斤,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4、采收运贮
水稻完熟期,即成熟度在90%左右适时收割。稻谷单收单晒和烘干,稻谷含水量在12.5%-13.5%时,在避光、干燥有防潮、防鼠设施的地方贮藏。禁止在公路路面及粉尘污染的地方脱粒、晒谷。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易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混运。
5、生产记录
种植过程中,应按附录A做好生产记录,如实记录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应记录农药和化肥来源、登记证号、使用目的、使用方法、施药日期和用量。生产记录须保留2年以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生产种植记录格式
表A1:农产品生产者记录
生产者名称: |
生产者法人或户主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
所在地:______________乡镇____________村_____________组 |
基地编号(乡镇村域码+产业码): 质量监督员姓名: |
表A2:种子使用记录
种子来源 |
票号 |
品种 |
亩用种量 |
浸种方法 |
播种方法 |
播种日期 |
发芽率 |
抛栽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录: 审核: 年 月 日
表A3:肥料使用记录
肥料来源 |
票号 |
品名及含量 |
登记证号 |
使用目的 |
使用方法 |
使用日期 |
亩用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录: 审核: 年 月 日
表A4:农药使用记录
农药来源 |
票号 |
品名及含量 |
登记证号 |
使用目的 |
使用方法 |
施药日期 |
亩用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录: 审核: 年 月 日
表A5农产品采收记录
采收时间 |
采收天气 |
采收方法 |
采收面积 |
粗清理方法 |
晾晒方法 |
装运 |
验收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录: 审核: 年 月 日
附件5:
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技术规范
一、品种选择
早稻常规稻选用中熟湘早籼24号、中早35、中早39、湘早籼42号、湘早籼45号等,杂交稻选择株两优819、株两优39、两优152等。
二、抛秧育秧
1、播种准备
1.1、软盘地膜。抛秧每亩大田用308孔软盘90—100片;地膜用标准的0.25毫米厚、清洁无破损的地膜;已使用且有损坏的地膜必须更换新膜。
1.2、竹拱准备。每亩大田准备长230~250厘米小竹拱22根左右,一般长度250厘米左右。软盘抛秧准备一块宽30—50厘米、长200厘米的挡版用于播种时挡谷芽。
1.3、秧田准备。(1)秧田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交通便利的稻田,冬季烤坯田更好。秧田面积与大田比按软盘育秧田1:20确定。每个育秧点连片秧田面积3-20亩为宜,便于统一管理和农户取运秧。(2)秧田于播种前5—7天翻耕平整,每亩秧田用40%的复合肥25-30公斤,或施用腐熟的人畜粪等有机肥2000-2500公斤。(3)秧厢按南北方向2.1米开厢,厢面按宽150厘米(以两个秧盘宽120厘米外加每边留15厘米压膜)整成龟背形,厢沟宽60厘米、深15厘米左右,腰沟深20厘米左右,围沟略深,做到排水通畅,雨住田干,秧厢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软硬适中。秧田分厢时要用绳子扯直,厢宽一致,整齐划一。
2、浸种催芽
2.1、种子准备。浸种前3—5天晒种3—4小时,杂交稻浸前一天应敞开包装透气。浸种时应将浮于水面的秕谷、病粒谷去掉。
2.2、用种量。常规种子用种量每亩7—8公斤,杂交种子用种量每亩2.5-3公斤。
2.3、种子消毒。浸种时推荐采用咪鲜胺进行种子消毒。首次浸种时间早稻常规种子10—12小时,杂交种子8—10小时,将种子与药液充分搅匀后保持药液浮膜不搅动,然后捞起种谷滤干,待种谷表面现白时用药液再浸2-4小时;如此循环,让种谷吸足水份呈透明状为宜。
2.4、种子催芽。推荐采用温水保温浸种催芽或催芽机催芽。温水保温浸种催芽将浸好种谷用“两开一凉”的温水(55℃)浸泡10—15分钟,稍为沥干带温催芽。然后按照“高温(35—38℃)破胸”、“适温(33—35℃)催芽”进行破胸催芽。催芽时必须采用透水、透气的干净器具装种,不能用不透气的编织袋及其它用具装种。催芽期间注意保温保湿,谷壳干时用温水补水,待种谷破胸整齐后准备播种。
3、精细播种
3.1、播前准备。摆盘前再用木板把厢面烫平,尽量把软盘压实紧贴秧厢,防止吊气死苗。每亩用壮秧剂2-3包,拌干细土15公斤均匀撒入软盘上,用扫帚扫入孔内,然后用厢沟内的稀泥糊入软盘,扫帚扫平泥水,保证每孔至少有2/3以上的泥土,秧盘上不要有过多的泥土和积水,待沉紧踏实4—5小时后播种;如泥浆过稀时,应延至次日播种。
3.2、播种期。抛秧3月16-25日间抢晴播种。播种时要计算每厢用种量和软盘数来确定每厢播种量,分厢过称,分2~3次均匀撒播播匀,要求常规早稻每个秧孔落入种子4~6粒,杂交稻每个秧孔落入种子3~4粒,再生稻每个秧孔落入种子2~3粒,尽量降低一苗率、缺孔率。播种时用先前准备好的挡谷板挡在厢边,以防芽谷播到盘外。播种后用扫帚把盘面上的芽谷轻轻扫入盘孔,搞好泥浆轻踏谷。播好种后,每亩秧田用敌克松1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到厢面,待盘面干爽后插好竹拱,盖好地膜。插竹拱时注意秧盘两边各留10厘米左右空位,防止盖膜后影响厢边秧苗的生长。地膜要保持干净,防止影响秧苗光合作用。膜四周要用泥土压实,防止被风吹开,提高保温效果。要全部用完好无损的地膜插拱盖膜压实,以免因保温效果不好造成烂秧。
4、秧田管理
出苗前保持地膜覆盖严实,温度控制在35℃以内,秧苗一叶一心后温度控制在25℃左右,遇晴好天气应在上午10时左右揭开地膜两端(秧厢较长时应同时揭开秧厢中间地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下午4时左右盖膜保温;遇低温阴雨天要五天左右揭膜两头透气降湿一次约2小时,防止发生绵腐病。秧苗二叶一心时炼苗,2—3天后撤去地膜。揭膜时最好选晴天下午,厢沟内先灌水后揭开两头或一侧,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雨天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要继续盖膜。要及时疏通厢沟,坚持旱育,切忌灌水上厢面。三叶一心前后抢住晴天及早抛栽。
三、机插育秧
1、育秧准备
1.1秧田准备。选择背风向阳、排灌畅通、管理和运输方便,位于机插大田中心的田块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60。播种前7-10天翻耕秧田;播种前3-5天,亩基施水稻配方肥25-40千克,然后用旋耕机旋耕整田;播种前2-3天,按厢宽150厘米,沟宽30厘米,分厢平整秧田,做好秧厢。
1.2育秧基质。选用商品基质、过筛细土(粒径≤5亳米,pH值5.5-6.5)或秧田泥浆。
1.3浸种消毒。种子经清水或盐水清选后,用咪酰胺等消毒剂浸种消毒10小时左右,然后,少浸多露至种子吸足水分。
1.4种子催芽。推荐采用温水保温浸种催芽或催芽机催芽,待80%以上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机播出;有条件的可浸种消毒后播种再保温密室内催芽。
2、播种
2.1播种期。早稻根据机插品种、机插面积、机插进度和气候条件分期分批播种,保证在最佳秧龄适时机插,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以3月20-25日抢有利天气播种为宜。大棚育秧可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棚内温度稳定在12℃时开始播种,宜3月15-25日播种。
2.2播种量。种子用量为每亩大田早稻杂交稻3千克,常规稻6千克。每亩大田备秧40盘左右,每盘播种芽谷杂交稻70-80克,常规稻130-150克,另每亩备用盘育抛秧5-10盘用于补秧。
2.3播种方式。播种前芽谷用烯效唑和防治苗期病虫效果好的拌种剂拌种。用58×23×2.5厘米规格的毯秧或钵毯秧硬(软)塑秧盘播种。基质或过筛细土育秧,用播种流水线或自走式秧盘播种机在适宜场地播种;泥浆育秧,在整好的秧厢上摆盘上泥浆,泥浆厚度约2厘米,抹平并适当沉实后用自走式秧盘播种机或手工播种。手工播种应按盘称量分三次细播匀播,先播总量的70%,再播总量的20%,剩下的10%用于微调,播种时从秧厢边缘开始,厢中间结束,秧盘四周要播够,播种后用泥浆、细土或商品基质盖种。
2.4叠盘出苗。用播种流水线或自走式秧盘播种机在场地播种的,播种后可移入密室或叠盘(7-10盘)覆膜出苗,待出苗整齐,芽长约1厘米时移至秧厢。在秧田播种的,播后用稻草或遮阳网覆盖防鸟,待出苗整齐后移除覆盖物。
3、秧苗管理
3.1温度控制。①早稻大棚育秧温度控制出苗期:棚内温度控制在30-32℃;1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移栽前将大棚边膜揭开炼苗3天左右。
②早稻拱膜育秧温度控制出苗期膜内温度控制在32-35℃促齐苗。出苗后如气温过高,揭开膜两头通风降温,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每隔3-5天中午揭开膜两头通风换气1次,降低膜内湿度。1叶期适温保湿壮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2叶期通风炼苗,促根下扎,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3叶期炼苗控长。
3.2水分管理。早稻摊盘后要及时补水,第一次浇水要浇透,以盘底滴水为宜;出苗后保持盘土湿润,移栽前适当控水,促进盘根。出苗至插前5-7天保持盘土湿润,晴天及时浇水,低温阴雨期间,盘土发白也不能浇水。插前5-7天排水露板,促根控苗,使根系盘结牢固,机插时控制厢面土壤含水量35-40%;插前5天内如下雨,需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机插,机插时秧块含水量以不超过40%为宜。
3.3施肥。早稻秧苗后期如出现脱肥现象,应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起秧前1天,喷施1次0.5%尿素溶液作“送嫁肥”。
3.4病虫防控。早稻在齐苗和雨过天晴后,亩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0克兑水40千克或9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预防立枯病和绵腐病。
附件6:
湘阴县稻油轮作“三化”生产技术规范
品种优质化、栽培轻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稻油轮作是近年大力推广的一种水旱轮作栽培模式,为指导农民规范应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益,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一、前期准备
1、种植地块选择
稻-油轮作是一种水旱轮作模式,油菜是典型旱地作物,轮作地块选择要优先考虑油菜生长的适应性。油菜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稻田潜育化严重、田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会严重影响油菜生长发育,产量低,菜籽含油率低。稻-油轮作地块应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土壤团粒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排灌方便、弱酸或中性土壤的田。
2、优良品种准备
2.1 水稻种子准备:水稻品种选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高档优质稻品种中选择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中稻品种种植。适宜的品种有兆优5455、兆优5431、晶两优 534、晶两优1468、湘晚籼13号等。
机抛软盘育秧每亩大田种子用量杂交稻为1.25—1.5公斤,常规稻为2—3公斤;每盘播种量杂交稻18—28克,常规稻28—38克。
机插硬盘育秧每亩大田种子用量杂交稻为1.75—2.5公斤,常规稻为2.25—3公斤;每盘播种量杂交稻70—80克,常规稻90—100克。
2.2 油菜良种准备:应选具有耐密植、耐渍、抗倒伏、抗裂角、矮杆等特性的中熟或中熟偏早的“双低”油菜品种,还要方便机械化收割。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有:湘杂油、沣油、常杂油、华湘油、中油杂等系列油菜品种。
2.3 水稻育秧盘准备:水稻种植方式推荐采用机插或机抛。有序机抛秧栽培采用13行416孔的专用软盘,每亩大田备足45张盘子;无序机抛秧栽培采用普通软盘育秧,每亩大田备足软盘70张(308孔);面插秧栽培采用硬盘育秧,每亩大田备足硬盘40张。
二、水稻栽培
1、水稻播种
1.1 调整水稻播种期,保障稻谷品质,避免茬口矛盾。稻米品质既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温度的影响大,灌浆结实期遇高温稻米品质会降低。水稻播种期的安排,既要让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7月中旬至8月上旬火南风天气的高温危害,又要做到在10月上旬成熟收割,不影响油菜的适期播种。因此,我县一般以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适宜,具体播种时间可根据不同品种的全生育期进行反推。
1.2 做好播前准备。晒种l~2天以提高发芽率;用咪鲜胺或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进行消毒,用烯效唑浸种控制地高。一般用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5%烯效唑500—10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起水,然后少浸多露、多起多落、间歇浸种,防止种子“伤水”,促进发芽整齐;在播种前,每公斤种子(干谷)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6毫升加水稀释拌种,然后晾干待播。播种前将田整平并排干水,整块田平均落差最好不要超过3厘米,不能有坑洼积水。田块有坑洼或有积水会影响水稻出苗率和杂草防冶效果。
1.3 摆盘播种。
1.3.1 机插育秧。采用机插流水线基质育秧或秧田摆盘泥浆育秧,育秧盘底土厚度1.5—1.8厘米,覆土厚度0.5厘米,以盖住芽种为宜。
1.3.2 机抛育秧。采用机抛秧流水线播种结合场地摆盘育秧或秧田摆盘育秧,或采用秧田直接摆盘育秧。播种时,底土体积约为秧盘钵体体积的一半,盖土厚度以盖没芽谷3—5毫米为宜。
2、水稻秧田管理
2.1 管水。采用旱管旱控方式管理水分。
2.2 追肥。秧苗二叶一心期左右,每亩秧田视苗情追施45%的水稻配方肥2—4公斤作断奶肥。
2.3 带药入大田。栽前2—3天施用杀虫杀菌剂做送嫁药。
3、大田生产管理
3.1大田耕整。油菜收获后立即灌水泡田,但重金属超标田先撒施石灰每亩100公斤。翻耕深度15—20厘米,然后亩施4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35公斤作基肥旋耕耙田,缺锌的田块可亩基施锌肥1k克。旋耕后沉实1天,用驱动耙或水田激光平地机平整,同一地块田面高差不超过3厘米。
3.2 合理密植。机抛密度杂交稻每亩1.6万蔸左右,常规稻每亩1.8万蔸左右。机插密度杂交稻每亩1.8万蔸左右(每穴3—4苗),常规稻每亩2万蔸左右(每穴4—5苗)。
3.3 适时追肥。机插秧后7—10天、机抛秧后3—5天,亩追尿素5—7公斤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或抽穗前25天(穗分化期)每亩施用尿素和氯化钾各5—7公斤作穗肥。
3.4 草害控制。移栽后5—7天,选用乙草铵或丁草铵与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的复配剂控制,药后保水3—5天。移栽后15—20天,田间稗草和千金草较多时,用2.5%五氟磺草铵60毫升和10%氰氟草酯5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
3.5 病虫害控制。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迁飞害虫;二化螟性诱剂灭螟;打捞浪渣,种子消毒,消灭病害菌源;保护蜘蛛等天敌,提高控害能力等综合措施,减少病虫发生源。大田采用苏云金杆菌或阿维菌素或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防治水稻螟虫、用噻嗪酮或吡蚜酮等防治飞虱、用井冈霉素粉剂、苯甲•丙环唑乳油、戊唑醇悬浮剂等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减轻病虫损失。
4.收获。90%左右黄熟时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高度20厘米以下,秸秆粉碎还田或移除。
三、冬油菜栽培
1、大田准备
1.1 整田:水稻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有积水田块及时排水后再耕翻,犁地深度不小于 15 cm,要求土壤上虚下实,土碎地平。整地后,进行开沟作厢(畦),厢(畦)宽1.5 m~2.5 m,厢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沟深度分别不得小于 25 cm、30 cm 和 40 cm,以利于灌水和排水。机械整地具体按照NY/T 2208 中的规定进行。
对于采用免耕种植方式的田块也需进行开沟作厢(畦)操作。
1.2 秸秆还田: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可选用久保田4LZ-4型履带收割机、东风常拖4LZ-4.0Z收割机、沃德锐龙4LZ-5.0E收割机等机型并加装配套的秸秆粉碎配件。秸秆切碎长度大约10 cm,秸秆均匀抛洒在田间。 秸秆还田作业质量符合 NY/T 500 中的规定。
2、播种
2.1 品种选择:选择国家或本地省级审定或登记的油菜新品种,选择丰产、优质、抗菌核病、抗倒伏和耐密的油菜品种。品种选择符合 NY 414 的规定,种子质量符合克B 4407.2 的规定。如湘杂油763、丰油730、大地199、中油杂19等。
2.2 种子处理:在播前晒种 4~5 小时,采用30%噻虫嗪、20%吡虫啉或25%噻虫·咯·霜灵、“种卫士”等药剂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苗期蚜虫和跳甲。也可用“新美洲星”肥药同源种衣剂进行拌种,促进生长,提高抗逆性。
2.3 播种时期: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早熟品种可推迟到10 月下旬。
2.4 播种量:联合播种机播种 250 克—350 克/亩,喷播机喷播400 克—500 克/亩,无人机飞播 600 克—750 克/亩。播期推迟或气候不适宜(如连续阴雨天气)时播种量适当增加。苗期密度控制在5万株左右,收获期密度2万—3万株/亩为宜。
2.5 播种方法:用中轩、黄鹤、桑铼特等油菜直播机或油麦兼用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旋耕、施肥、播种等工序。机械播种方法按 NY/T 2208 中规定执行。也可在开沟前采用无人机飞播或机械(喷雾器)喷播方式进行撒播。
3、施肥
3.1 肥料品种: 选用油菜专用配方肥,如韶峰牌油菜专用控释复合肥(22-7-8,含硼)、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25-7-8,含硼)等。无油菜专用配方肥时,选用相近配方的复合肥30公斤—50公斤作基肥,并配施硼砂(含硼11%)0.6—1 公斤/亩,后期根据苗情追施5 公斤—10 公斤尿素。
3.2 施肥时期与施肥量: 根据目标产量一次性施用22-7-8(N-P2O5-K2O,含硼)油菜专用控释复合肥或25-7-8(N-P2O5-K2O,含硼)油菜专用缓释配方肥40 公斤—60 公斤/亩。
亩产120 公斤左右:40 公斤/亩,一次性基施。
亩产150 公斤左右:50 公斤/亩,一次性基施。
亩产180 k克左右:55 k克-60 k克/亩,一次性基施。 50 公斤/亩+25公斤/亩碳铵,一次性基施;或者50 公斤/亩基施,抽苔初期追施5-10 公斤/亩尿素。
3.3 施肥方法:机械播种采用种子和肥料异位同播侧深施肥,施肥深度 5 厘米~10 厘米;无人机飞播和机械喷播时,在开沟前一次性撒施。
4、病虫草害施药
防治病虫草害的药剂应符合 克B/T 8321.5、克B/T 8321.6 及农业农村部相关公告的规定。
4.1 杂草防控:主要采用油菜播种前或油菜播种后出苗前施药封闭除草方式,草害严重时或免耕直播油菜采用芽前封闭和茎叶除草相结合的方式。
每亩用 96%精异丙甲草胺 50毫升—100毫升 兑水 40 公斤—50公斤喷施或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50毫升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克兑水30—40公斤喷施进行封闭除草,乙草胺的封闭除草效果好于异丙甲草胺,但对苗的伤害大于异丙甲草胺,尤其在遇雨时。因此,遇雨或干旱需要马上灌沟时封闭除草剂不宜使用乙草胺。
前茬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时,除草剂用量减少 40%;草害严重时,在油菜 5 叶期喷施油达(50%草除灵 30毫升+24%烯草酮40毫升+异丙酯草醚 45 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除草。
4.2 虫害防治:选用 80%烯啶虫胺·吡蚜酮 3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 2500 倍液等喷雾防治蚜虫;选用 6%阿维高氯乳油 2500—3000 倍液或 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选用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分散颗粒剂3000-50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防治黄曲条跳甲和猿叶甲等鞘翅目害虫。
为保护蜜蜂,油菜开花期选用50%抗蚜威(氨基甲酸酯)3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选用 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 1000 倍液或 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3000 倍液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
4.3 菌核病防控: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防控菌核病。播种期用盾壳霉等生防菌处理种子或土壤,盾壳霉生防菌用量 100 克/亩。发病严重区域或年份,开花初期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盾壳霉生防菌100 克/亩,或25%咪鲜胺乳油(50 克/亩),或45%戊唑•咪鲜胺悬浮剂(20 克/亩),或40%异菌•氟啶胺悬浮剂(50毫升/亩),或38%醚菌•啶酰菌水分散粒剂(50毫升/亩),或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25 克/亩)等低毒高效药剂。没有盾壳霉时,在抽薹末到开花初期喷施上述药剂1次,发病严重区域或年份喷施2次。盾壳霉可以和除草剂混合施用,但不能和杀菌剂混合施用。
5、收获与贮藏
5.1 收获:收获方式有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2种。机械收获方法按 NY/T 2208 中规定执行。
分段收获指在全株三分之二角果呈枇杷黄色或主轴中部角果内种子种皮开始变色时先进行割晒,后熟3-6天后用捡拾机收获。
联合收获指在95%以上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植株、角果中含水量下降,冠层略微抬起时,用星光、沃德等稻麦收割机联合收获。也可在全株三分之二角果呈枇杷黄色或主轴中部角果内种子种皮开始变色时(同分段收获的割晒时期)喷施立收油干燥剂80~100ml/亩,喷施5~8天后油菜籽含水量可下降到12~16%,即可联合收获。喷施干燥剂应选择晴天或无雾水的天气进行,采用无人机喷施时稀释10倍,采用轮式植保机或普通喷雾器时稀释20倍。
5.2 贮藏: 当油菜籽粒含水量在9%以下时可装袋入库。贮藏方法按 NY/T 1087 中规定执行。
湘阴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3月3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