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风险评估报告
来源:湘阴应急局   2023-07-24 09:07
浏览量:1 | | | |

1 概 述

1.1 风险评估目的

1.2 风险评估原则

1.3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依据

1.4 风险评估对象和范围

1.5 风险评估程序

2 湘阴县概况

2.1 湘阴县简介

2.2 湘阴县地理位置

2.3 湘阴县地形地貌与地质

2.4 湘阴县自然资源

2.5 湘阴县气候

2.6 湘阴县水文及水利概况

3 主要风险辨识与分析

3.1 气象灾害风险辨识与分析

3.2 地质灾害风险辨识与分析

3.3 森林火灾辨识风险与分析

3.4 地震风险辨识与分析

3.5 小结

4 风险分级评估与总结

4.1 评估方法简介

4.2 风险评估分级

4.3 自然灾害救助风险评估总结


1 概 述

1.1 风险评估目的

为编制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供指导。

1.2 风险评估原则

本次风险评估将以科学、客观和公正的态度,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规程、规范、标准为依据,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工作。

1.3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2007〕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09〕第18号令第一次修改,主席令〔2014〕第13号第二次修改,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主席令〔2021〕第88号第三次修改,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2013〕第4号,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病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48号,2016年7月2日起施行,2017年第81号修改);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2008〕第6号,2019年修订,自2019年4月23日起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2009〕第9号发布,主席令〔2018〕第22号修订,自2018年12月29日起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1989〕第22号,〔2014〕第9号修改,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1989〕第87号,主席令第70号修改,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1997〕第94号发布,〔2008〕第7号修改,2008年12月27日起实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主席令〔2018〕第8号发布,2019年1月1日实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席令〔1997〕第88号发布,主席令〔2015〕第18号修改);

1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19〕第708号发布,2019年4月1日起实施);

1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部令〔2019〕第2号修订,2019年9月1日起实施);

15)《湖南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91号);

16)《湖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7)《湖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8)《岳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9)《湘阴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 风险评估对象和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为针对湘阴县范围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灾后救助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

1.5 风险评估程序

1.5-1  事故风险评估程序图


2 湘阴县概况

2.1 湘阴县简介

湘阴县,古称罗城,湖南省岳阳市下辖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居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把全县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岗地,西部为滨湖平原,湘阴县地处长沙岳阳益阳三市五县中心,紧邻湖南省省会长沙,县城距长沙中心城区38公里,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湘阴县是“长株潭”地区沿湘江、过洞庭湖、经长江出海的必经通道,既是“长株潭”城市群沿江北上在洞庭湖“大码头”,也是岳阳和武汉城市圈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2016年3月,湘阴县城被评为2015年度岳阳市最美县城。

截至2019年,湘阴县辖1个街道,12个镇,2个乡,土地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21千公顷,年末总人口78万人。

2.2 湘阴县地理位置

 

2-1  地理位置图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居湘江、资江两水尾间,洞庭湖南岸,东经112°30′20″-113°01′50″、北纬28°30′13″-29°03′02″,东邻汨罗市、西接益阳市,南界长沙市望城区,北抵沅江市屈原管理区,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1.3公里,面积1581.5平方公里,约占岳阳市总面积的10.5%、湖南省总面积的0.75%。

2.3 湘阴县地形地貌与地质

湘阴县地块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地带,地貌呈低山、岗地、平原三种形态,具有三大特征:

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湘阴县位居幕阜山余脉走向洞庭湖凹陷处的过渡带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最高处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处濠河口河底,低于黄海水平面4.3米。

2)以滨湖平原为主体,呈块状分布

湘阴县地处湘江大断裂带,构成低山、岗地;西盘下切,形成滨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滨湖、江河、溪谷3种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湘阴县总面积的44.4%,岗地占13.59%,低山占1.51%。

3)河湖交汇,水域广阔

湘阴县的山岗地区水系发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区河湖交汇。

2.4 湘阴县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湘阴县土地资源构成可概括为“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和岗地为主。湘阴县平原面积702.11平方公里,低山21.4平方公里,岗地200.9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57.06平方公里。土壤以水稻土、红壤、潮土为主,土地适种性广。

2)生物资源

湘阴有以水稻红薯为主的11种粮食作物,有以茶叶棉花荞头为主的15种经济作物,有以芦苇湘莲为主的10多余种水生经济作物,有以、柳为主的228个树种,有以青、草、鲢、鳙、鲤和湘云鲫(鲤)为主的114个鱼类品种,有以猪、牛、山羊、鸡、鸭、鹅为主的9个畜禽种类。

湘阴县山林24万多亩,林业用地占陆地面积的16%,森林覆盖率为12.5%,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岗地。

湘阴县境内多珍奇生物,珍稀树种有银杏枫香杜仲30余种,珍禽异兽有、獐、獾、锦鸡、鸳鸯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白鲟、银鱼、胭脂鱼、非洲鲫等,还有特种水产甲鱼、乌龟、泥蛙、龙虾、河蟹、贝类以及世界珍稀的白鳍豚。

3)矿产资源

湘阴非金属矿比较丰富。主要有重砂矿、细芝麻石、陶土、砂石等。县内砂石开采量每年均在100万吨以上。细芝麻石天然颗粒细,硬度理想,质地优良。陶土藏量极为丰富,为优质陶、瓷工业原料。

2.5 湘阴县气候

湘阴县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县气候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湘阴县年平均气温为16.9℃。冬季各月平均气温为4.6~7.0℃;春秋两季各月平均气温为11.0~23.9℃,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各月平均气温为25.8~29.1℃。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年日照时数为1611.3小时。

湘阴县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53.9毫米,汛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4%,年降水日数为151.5天,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月际变化都比较大。主导风向为NNW,年平均风速2.4米/秒,年雷暴日数47天。

历史最高气温:40.4℃(2013.8.11);

历史最低气温:-14.7℃(1972.2.9)

历史日最大降水量:186.1mm

历史最大风力:10级-25.1m/s

历史日最大积雪量:320mm

历史最大龙卷风:四级(1983.4.27)

历史最大冻雨:18天(2008.1.13-2008.1.31)

2.6 湘阴县水文及水利概况

湘阴县河流分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南洞庭湖湖区及长江流域洞庭湖湘江流域。湘阴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312.7毫米,折合水量20.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7.79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507.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39。

湘阴水位站该站建于1924年,记录自1925年始,除抗日战争时期中断观测7年外,一直持续至今。其间,最高水位36.66米,出现于1996年7月22日;最低水位20.53米,出现于2019年12月21日。

湘阴县地处南洞庭湖滨,湘江南北穿境,资水东西横流,长江三口及沅水、澧水之来水也经县内横岭湖下泄。全县共有万亩以上堤垸12个,其中重点垸5个,分别为:湘滨垸、南湖垸、岭北垸、湘资垸、沙田垸;蓄洪垸4个,分别为城西垸、白泥湖垸、义合金鸡垸、三汊港垸;一般垸2个,分别是东湖垸、洋沙湖垸;平垸行洪单退垸1个,为青潭垸。

全县共有防洪大堤总长402.82公里,其中一线防洪大堤271.17公里。电力排灌总装机2342处、2578台、99348千瓦,其中外排机埠104处、262台、47284千瓦。全县一线大堤穿堤建筑物190处(原为188处,因东湖垸增加了东湖机涵和东湖进水闸),二线堤穿堤建筑物56处。

全县主要湖泊17处、4.59万亩,蓄水量1亿立方米。全县共有水库14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0座、小(2)型水库129座。蓄水量4572.1万立米,总集雨面积139.38平方公里。大坝结构型式为均质土坝。东部山丘区山塘溪坝共有4671处,蓄水量3410万立米。

全县共有主要排灌渠道3410公里,其中灌渠2575公里、排渠834.3公里。


3 主要风险辨识与分析

3.1 气象灾害风险辨识与分析

气象灾害是指极端恶劣天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热带风暴、干旱、高温、山洪、洪水、雷暴、沙尘暴、龙卷风、冰雹、暴雨(雪)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湘阴县主要的气象灾害有下几类:

1、暴雨洪涝

暴雨发生以后进行救助主要安全风险有:

1)阻断交通。暴雨发生后容易造成积水、洪涝,可能导致水浸、交通中断等;大水会严重影响道路通行,由暴雨引发的次生及衍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路面塌陷等也会导致车辆停运、道路冲毁,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物资调配受到影响

2)触电。电气线路或机械、电气设备等被水浸泡之后,很容易漏电,引起触电事故;同时,降雨伴有雷电,当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等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害事故。

3)倒塌。因为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容易导致居民的房屋被冲塌;墙体、广告牌或树木等经过雨水长时间浸泡,也极有可能发生垮塌、树木倒塌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4电力中断。电力设施被毁坏,个别区域或者全部区域停止电力供应,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将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恐慌、通讯中断、食物和水的供应中断、燃气供应中断,医院等场所、生产单位面临失电后的紧急状态,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5)疫情传染病。常见的灾后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有:

水源污染:供水设施、污水排放设施的不同程度破坏,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食品污染:包括食品原料、生产过程、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污染,援助食品的质量不能保证,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媒介生物滋生:主要包括蚊虫、蝇类、鼠类大量滋生繁殖,灾区内人群暴露机会增多。

易感人群的影响:

a.人群转移过程中,一方面使传染源转移到非流行区,另一方面使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极易导致疾病的流行;

b.居住环境卫生状况差,簇集聚居易于传染病的发生;

c.灾区群众的营养状况差,免疫力下降,潜伏感染的一些疾病易出现临床症状。

根据湘阴县志记载和气象统计数据,湘阴县的暴雨天多集中在5、6、7三个月,历史日最大降水量为186.1mm,从1951年至1980年30年中,湘阴县出现暴雨100余天。

1954年:长江流域连续大范围降雨,上游洪峰接踵而来,下游长时间高水位顶托。湘阴站水位,从4月21日起至10月21日止基本保持在30米以上,历时184天,加上20多次暴雨袭击,湘阴全县71个大小堤垸(在册堤垸58个),除岭北垸幸存外,包括分洪垸共溃、漫堤垸70个(在册57个),其中溃26垸(全部在册)、漫43垸(在册30垸)、分洪1垸(在册)。合计淹没垸田490334亩(在册垸田484903亩),淹毙53人。全县11个区、152个乡、86593户、433156人受灾,淹没耕地638504亩。

1996年:湘阴县遭受了特大洪水的侵袭,全县湘、资两水的主要水位站在当年7月21日形成了历史水位,尤其是资水的毛角口站的水位达到38.38米,当时由毛角口至焦潭湾4300米一线堤防全部抢筑了1.2米高的子堤挡水,如果不是抢筑及时,南湖垸真有漫溃的危险,那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2017年:6月几场暴雨的迭加致使湘江水位飞速上涨,湘阴县湘江沿岸的铁角嘴站、窑头山站、浩河口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于7月3日超历史水位,分别达到38.07米、37.49米、37.01米,高水位的到来,致使湘阴县沙田垸管涌险工频发,堤防险象环生,共发生管涌险工80多处,紧急转移垸内2万多名群众,岭北垸和城西垸抢筑子堤2500米和9057米。突发的洪水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湘阴县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尤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

2、干旱

发生干旱时,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农业歉收、减产,甚至绝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严重的会引发饥荒;导致城乡居民缺乏足够的饮用水,人畜饮水困难,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使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影响河流通航,造成航运困难。容易发生火灾,且难以控制和扑灭。

2008年:5-7月降雨226.4毫米,湘阴全县水库山塘蓄水1588万立米,为正常总蓄水量21%。全县全面受灾,农作物受旱27.75万亩,其中水稻22.86万亩(脱水20.7万亩),3750人饮水困难。

2013年:6月21日到8月中旬,湘阴县总降雨量仅为20.2mm,已连续50余天未下雨,其中气温在35℃以上高温天气持续40多天,山丘水库塘坝水量急剧减少。全县57.56万亩耕地不同程度受旱,东部丘岗区乡镇旱情尤为严重,18万多亩农田灌溉水源紧缺,4.2万亩已插晚稻干枯开裂,5000多亩农田无水耕种、无法插播,0.85万人、1.5万头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

2018年:2018年7月21日至8月27日湘阴县出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持续期间,降水量18.8mm,较常年同期偏少89.6%,居1957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低位(2.2mm,1966年),平均气温30.8℃,较常年同期偏高2.0℃,居1957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高位(32.2℃,2013年),共出现28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过程极端气温38.6℃,出现2段中度高温热害,气象干旱等级达到特旱标准。全县28405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27公顷,成灾222公顷,绝收15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65万。

大面积的受旱,严重影响了受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投入的抗旱资金较大,不同程度影响湘阴县经济的正常发展。

3、高温

高温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高温容易使人体感到不适,诱发人体疾病,如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甚至引起死亡。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容易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

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容易造成干旱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

湘阴县夏季历史最高气温:40.4℃(2013.8.11),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湘阴县夏季最高气温均大于35℃,如:2013年7月22日至8月18日湘阴出现连续28天的高温天气,8月11日出现日极端最高气温40.4℃,刷新了日极端最高气温新极值。2018年7月21日至8月27日湘阴县出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平均气温30.8℃,较常年同期偏高2.0℃,共出现28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过程极端气温38.6℃,出现2段中度高温热害,气象干旱等级达到特旱标准。

4、低温冰雪冻雨

低温容易造成冻伤,诱发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与呼吸道疾病人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以及对供暖、供电等行业造成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冰害包括结冰、冻雨、雾凇和凌汛等,路边和水面结冰主要影响交通与航运,气温极低时还可使自来水管、煤气管结冰或使油管凝固爆裂。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形成的降雨称为冻雨或雨凇,碰到树枝、电线等其他物体,就会冻结成一层冰壳,有时边淌边冻,形成一根根冰柱,可使电线下垂而导致电击事故,凝结在树上可造成枝干折断。严重时会压坏高压线塔、通信塔和房屋、树木。对交通、电力、通信、树木、建筑等行业造成严重危害。

雪害主要指下雪或积雪对交通的影响和对建筑物的损害。暴风雪天气的能见度很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还容易发生冻伤。严重积雪会造成电讯线路中断、房屋倒塌、树木受损,积雪覆盖公路还会阻断交通和引发事故。在山区有时还发生雪崩,埋没公路、房屋和行人。

湘阴县的冬季无严寒,少降雨。冬季月平均气温多在5℃以上,最冷的1月份月平均温度也有1~6℃。一天中出现气温低于0℃而形成霜冻或冰冻的天气,冬季平均只有19.9天。虽然有极个别的时候出现过极点低温,如1972年2月9日最低气温达-14.7℃。

但是2008年那场席卷我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冰灾对湘阴县造成了重大损失;据统计,因2008年冰灾全国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森林受损面积2.79亿亩,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受灾人口超过1亿。

5、雹害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等其他天气过程。

人容易被砸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损坏房屋,破坏基础设施。给通讯、电力等造成影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影响行车安全,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湘阴县历史曾经发生过多次冰雹灾害,雹害主要发生在4、8月强对流天气请情况下,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如2018年4月30日,湘阴县南湖洲镇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风冰雹袭击,致使南湖洲镇乔江河村、赛头口村、大淋港村等三个村32个组严重受灾,共造成南湖洲镇近3000人不同程度受灾,受损房屋共计418间,其中229户房屋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4135亩,其中稻田成灾面积2130亩,绝收1122亩;摧毁树木近2000株,地面随处可见落叶残枝;吹倒电力通信杆160根,造成全镇大面积的断电,通讯中断。


6、龙卷风

龙卷风可以破坏大量植被,损毁大量的建筑物,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龙卷风过后,容易造成交通、通讯、电力中断,房屋树木等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龙卷风是发生于直展云系(cumuli form clouds)底部和下垫面之间的直立空管状旋转气流,是一类局地尺度的剧烈天气现象。按形态和产生环境,龙卷风可以分为多涡旋龙卷、陆龙卷land spout)、水龙卷waterspout)等。龙卷风在观测上表现为狭长的漏斗云funnel cloud)或类似形态的尘土/水柱。龙卷风的风速通常在30至130 米每秒,直径小于2 公里,活动范围在0至25 公里不等,持续时间在10分钟左右。

1983年4月27日16时龙卷风横扫湘阴,沿铁角嘴-躲风亭-樟树-静河-金龙-玉华路径行进,随后进入汨罗、平江,路径长度超过50公里,所到之处建筑、林木、电线杆拔地而起,造成83人伤亡。湘阴受龙卷风重创的5个公社,倒塌住房3000余间,樟树白枚大队一株合围3.15米的樟树被连根拔起,50KW的变压器被风卷起吹离地面10余米,静河龙潭寺小学两个15*15cm的钢筋混凝土篮球架被折断,金龙公社金杉大队晒谷坪被风全部掀起。

7、雷电

雷电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导致通讯供配电受阻;雷击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危害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1961年-1997年湘阴县雷暴平均日数47天;年最多雷暴日数为72天,出现在1963年,如:2008年4月10~13日,湘阴县出现雷雨天气。4月10日0时~2时,湘阴县六塘镇茶木村十二组柳权家遭受直击雷,屋顶(坡屋面)西北角被砸开一个大约150厘米 ×150厘米的不规则大洞,外墙电表被击烂并抛出约100厘米,一楼阳台西南角、一楼卧室西墙插座及其上部和二楼客厅墙顶的两处地方都被雷击出长约10-15厘米、深1-2厘米的不规则洞,二楼客厅东墙线路全部击穿并裸露在外约100厘米长;室内多处开关及插座烧坏;雷电流经室外电线和屋北面天线进入室内,烧坏电表、电视机、DVD、音箱等用电设备。湘阴县新泉镇鹅公湖2台变压器遭雷击,突然出现火花,并被烧坏。13日,湘阴县六塘镇农村2台变压器、东塘镇上1台变压器、北湖乡衣1台变压器遣雷击,突然出现火花,并被烧坏。

8、连阴雨

连阴雨会给交通出行造成影响。连续的阴雨天会使得道路湿

滑,路面积水,造成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连阴雨天会滋养细菌,使其疯狂繁衍成长,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易引发疾病流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长时期连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容易对水利、交通、建筑等产生不利影响,持续的阴雨低温天气也会导致部分供电线路发生故障。

湘阴县春季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湘阴县3月至5月的平均降雨日数(日降雨量等于或大于0.1毫米)有52.8天,约占年(151.2天)总降雨日数的35%以上,有不少年份还出现连续降雨15-20天的情况,因此3月至5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以上。这3个月阴天(日平均总云量大于8成)占全年阴天总数31%以上,相对湿度都在83%至84%之间,是全年相对湿度最大的季节。


3.2 地质灾害风险辨识与分析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是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根据2003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规定,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湘阴县地质灾害(隐患)主要是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沉降等。根据2015年1:5万地灾详查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其中市级隐患点1处(山脚王隐患点),县级隐患点16处,分别为滑坡7处、崩塌7处、地面塌陷1处、不稳定斜坡2处,分布在金龙、洋沙湖、静河、六塘、东塘、石塘六个乡镇。

 


序号

乡镇、

街道

村、

隐患点
类型

地理坐标

稳定性

规模

威胁人口

威胁
房屋
(间)

其它威胁

对象及数量

潜在经济损失(万元)

经度

纬度

公路(米)

农田(亩)

1

金龙

前进村新建组

滑坡

112°58′31″

28°34′30″

基本稳定

小型

112

30

0

0

225

2

金龙

大兴村易家湾组

滑坡

112°57′56″

28°32′02″

不稳定

小型

49

10

0

0

125

3

静河

龙潭村3组

崩塌

112°52′47″

28°24′18″

不稳定

小型

9

3

0

0

40

4

东塘

青竹桥村1组

崩塌

112°58′59″

28°46′11″

不稳定

小型

130

21

380

0

900

5

石塘

宋甲村4组

不稳定斜坡

112°54′54″

28°44′09″

不稳定

小型

8

1

0

0

30

6

洋沙湖

大中村山脚王组

滑坡

112°59′36″

28°37′06″

不稳定

中型

350

57

0

0

1500

7

金龙

华光村黑树山组

滑坡

112°58′33″

28°33′05″

不稳定

小型

0

0

0

0

0

8

金龙

前进村新建组

滑坡

112°58′30″

28°34′29″

不稳定

小型

160

35

0

0

500

9

金龙

鹅形村文家组

滑坡

112°58′37″

28°34′18″

不稳定

小型

16

3

0

0

20

10

金龙

团山村1组

崩塌

112°58′29″

28°33′44″

不稳定

小型

0

0

0

0

0

11

金龙

鹅形村花石组2

崩塌

112°59′42″

28°34′17″

不稳定

小型

7

2

0

0

50

12

金龙

鹅形村花石组1

崩塌

112°59′46″

28°34′08″

不稳定

小型

26

6

0

0

75

13

金龙

大兴村育青塘组

崩塌

112°58′01″

28°32′13″

不稳定

小型

63

15

0

0

20

14

金龙

望新村1组

不稳定斜坡

112°56′16″

28°33′46″

不稳定

小型

13

3

0

0

80

15

金龙

青山村土地岭组

崩塌

112°58′55″

28°31′56″

不稳定

小型

36

8

0

0

40

16

金龙

大兴村堪上屋组

滑坡

112°57′14″

28°31′55″

不稳定

小型

12

3

0

0

40

17

六塘

六塘社区4组

滑坡

112°59′27″

28°43′14″

不稳定

小型

7

3

0

0

80

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会使建筑物、公路铁路等遭到掩埋,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造成道路损毁、停水停电、通信中断、供暖供气中断等,导致物资调配受到影响,甚至直接造成人身伤亡;泥石流还可能汇入河道,堵塞河流,阻碍航运,导致洪水。


3.3 森林火灾辨识风险与分析

森林火灾: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称为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根据《自然灾害分类与代码》(GB/T28921-2012),森林火灾也属于自然灾害的一个类别。

林火发生后,按照对林木是否造成损失及过火面积的大小,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地球出现森林以来,森林火灾就伴随发生。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中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万多次,烧毁森林几十万至上百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8‰。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占70%。

2014月23日16时30分左右,与湘阴接壤的汨罗市高家坊镇高华村杉树坡发生森林火灾,受现场风势影响,大火迅速向湘阴玉华乡鹅形山方向蔓延。16时40分左右,该县得到周边村民报告后,立即组织100多名干部群众赶赴汨罗森林火灾现场参与救援,防止火灾蔓延至湘阴。但因火灾现场风势过大,17时45分左右,大火最终越过湘汨交界线,燃烧至省级森林公园鹅形山玉华乡鹅形村花石组境内。

接到火情报告后,湘阴县人民政府迅速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坐镇指挥火灾扑救工作。23日下午开始,指挥部组织9个乡镇和县林业、公安、消防、住建、安监等部门力量及县森林火灾扑救分队4000多人,全力开展火灾扑救;并紧急调集挖掘机、消防车、洒水车、油锯机等救火机械设备200多台套,全力投入火灾扑救工作;根据火场地形地貌,科学安排救火力量,从多个作业点抢挖隔离带,共开辟50-100米宽的防火隔离带3条、6000多米;与此同时组织干部对火灾现场800多名周边村民进行紧急转移疏散。此次火灾于1月25日被扑灭,过火面积500多亩,无一人伤亡,无一房屋受损。

森林火灾救助的主要风险隐患有:

(1)部分森林道路崎岖,车辆进出困难,救助难度较大;

(2)森林火灾容易引发次生灾害。由于森林被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导致局部林区生态失衡和土地贫瘠,还会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3.4 地震风险辨识与分析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湖南处于华南地震区内相对活跃的中强地震带——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汉水与大娄山—雪峰山地震小区,区内活动断裂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历史和构造背景。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地震活动比较少也比较弱的一个省份,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也不多。有记载的最大的一次,是1631年8月发生在常德澧县震级为6.8级的地震。从1911年到1972年的61年时间里,湖南有31年发生了地震,地震次数为83次,分布于26个县。1972年,湖南开始对地震进行定量观测,根据湖南地震相关资料在过去5年里湖南共发生地震34次,最大震级是2016年8月3日湘西州保靖县3.5级地震,湘阴县在过去5年内未发生过地震。

地震灾后救助的主要风险隐患有:

(1)地震发生之后可能会发生余震,造成二次伤害。

(2)传染病疫情。地震灾害发生以后,由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卫生情况及群众生活条件恶化,常可导致有关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甚至爆发。

(3)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会造成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还会造成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以上灾害将会造成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燃油、输油、供暖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导致交通瘫痪、通讯、电力中断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震后可能发生由火源失控引起的火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的水灾、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引起的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容易导致交通瘫痪、饮用水污染、通信中断等,造成人员伤亡。

3.5 小结

根据上述对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主要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辨识与分析,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突发事件风险辨识统计见下表

序号

分项

小项

 

1

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

 

2

干旱

 

3

高温

 

4

低温冰雪冻雨

 

5

雹害

 

6

龙卷风

 

7

雷电

 

8

连阴雨

 

9

地质灾害

泥石流

 

10

崩塌

 

11

滑坡

 

12

地面塌陷

 

13

地裂缝

 

14

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

 

15

地震

地震

 

 


4 风险分级评估与总结

4.1 评估方法简介

风险矩阵法(Risk Matrix),是一种能够把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严重程度综合评估风险大小的定性的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2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风险大小,这两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Serious,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别给2种因素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2个分值的乘积R(Risk,风险)来评估风险大小,即:

R=L×S

R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风险等级越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指出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经评估组成员与湘阴县专家领导讨论,确定风险矩阵取值。确定风险矩阵取值,详情见表4.1-1、4.1-2、4.1-3。

4.1-1风险矩阵表

风险矩阵(R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

1

2

3

4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1

1

2

3

4

2

2

4

6

8

3

3

6

9

12

4

4

8

12

16

注:风险等级判别标准:R4,蓝色,低风险危险有害因素;4R8,黄色,一般风险危险有害因素;8R12,橙色,较大风险危险有害因素;R12,红色,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4.1-2 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等级

等级说明

标准

4

频繁

连续发生

3

很可能

频繁发生

2

有时

发生若干次

1

极少

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发生

4.1-3 危险事件的严重性(S

等级

等级说明

标准

4

灾难

人员死亡或系统报废

3

严重

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或系统严重损坏

2

轻度

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系统轻度损坏

1

轻微

人员轻微受伤

4.2 风险评估分级

1、利用风险矩阵进行评估分级结果见表4.2-1

4.2-1 风险矩阵评估分级结果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L

S

R

风险级别

1

暴雨洪涝

3

3

9

较大风险

2

干旱

2

2

4

一般风险

3

高温

2

1

2

低风险

4

低温冰雪冻雨

2

3

6

一般风险

5

雹害

3

1

3

低风险

6

龙卷风

1

4

4

一般风险

7

雷电

3

1

3

低风险

8

连阴雨

3

1

3

低风险

9

泥石流

2

3

6

一般风险

10

崩塌

2

3

6

一般风险

11

滑坡

2

3

6

一般风险

12

地面塌陷

2

3

6

一般风险

13

地裂缝

2

3

6

一般风险

14

森林火灾

1

1

1

低风险

15

地震

2

4

8

较大风险

根据上表可知,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主要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中高温、雹害、森林火灾、雷电、连阴雨为低风险等级;干旱、低温冰雪冻雨、龙卷风、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一般风险等级;暴雨洪涝、地震为较大风险等级。

4.3 自然灾害救助风险评估总结

通过对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如下评估结论:

通过风险矩阵法,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4大类,其中暴雨洪涝、地震2类突发事件危险性极大;干旱、低温冰雪冻雨、龙卷风、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7类突发事件危险性较大高温、雹害、森林火灾、雷电、连阴雨5类需要注意

综上所述,在采取相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后,湘阴县自然灾害救助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湘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