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2020年12月22日在湘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湘阴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胡锦平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汇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与总的原则
“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是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湘阴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长江经济带、长株潭区域一体化、湘江新区等国家战略叠加释放,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和岳阳“一核双港三带”区域经济格局全面覆盖辐射湘阴,我县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和跨越式发展。为此,科学编制《湘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推进我县新一轮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第十一届第十二次全会、县委第十二届第八次全会精神和我县发展实际,“十四五”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原则;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和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二、“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概述
“十三五”期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等困难和挑战,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总体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经济发展提速、社会效益提升、民生福祉提质、政治大局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预计(下同)实现GDP35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年均增长6.7%。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6年的13.5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6亿元(含砂石收入共30.2亿元),年均增长6.7%(含砂石收入,年均增长2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870元、21350元,年均分别增长7.4%、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15.57:54.73:29.7调整为2020年的17.6:39.6:42.8。共引进优质项目118个,其中“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6个,推动98个项目竣工投产;商品房投资、销售面积年均分别增长10.5%、12.3%;发展“湘阴面馆”标准化门店57家,年接待旅客达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8亿元;电商产业年交易额突破72亿元,年均增长34%。
(二)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十三五”期间交通投资达20.3亿元,先后完成G240湘阴段、G536鹤龙湖段、武警直升机场公路、洋沙湖大道及滨江南路等一批交通工程建设;完成16条城区干道提质改造,打通8条城区“断头路”,新增城区道路4条5.5公里、硬化农村道路588.8公里;岳望高速于2018年正式通车,平益高速建设加快推进,圆了湘阴人民的“高速梦”。建成新泉寺、范家坝、洋沙湖等大型泵站,完成沙田垸柳林江、义合垸、白泥湖垸堤防加固等水利工程5710处,湘江水厂正式动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启动,新增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9.7万人。新建10KV以上输电线路58条,完成168个村电网升级,建成4G、5G基站581个。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十大清湖行动”与河(湖)长制,完成通达湖、漕溪港等20处黑臭水体治理,新建15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19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蝉联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
(三)创新发展效果凸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10%;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共33家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补贴,转移转化技术成果22项;健全创新引领和人才建设机制,出台了《湘阴县引进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湘阴县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设立3000万元专项基金,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多名,累计授权专利1500件;先后与中南大学等18所省内外高校院所结成政产学研联盟,高新区科技孵化中心、同济大学技术转移湘阴分中心投入运营。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县、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进县、省级知识产权建设强县。
(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累计投入教育资金6.5亿元,洋沙湖中学、机关幼儿园新园等建成招生,提质改造薄弱学校169所,县一中、一职专等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项目稳步推进;新县人民医院、心宁精神病医院等投入使用,县三医院完成改扩建,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正式动工,完成177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成郭嵩焘纪念馆、体育馆、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5亿元,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整体退出,11488户36430名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易地扶贫搬迁438户1732人全部安置到位;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2个,完成棚户区改造9357户,新建公租房1274套;新增城镇就业26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4581人,发放创业贷款1.58亿元;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分别达100%、95.6%;特困供养、优抚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获评全国支持返乡人员创业试点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消费维权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示范县,民政、血防工作获全省先进。
(五)重点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公交改革和汽车客运总公司改制,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车改革和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92项,精简审批事项31项,建设工程收费项目由2015年的22项削减至目前的6项;基本完成“110”“160”“170”改革。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累计受理各类办件近37万件,办结率达100%;全县15个乡镇45个村(社区)开展“一门式”服务取得实效;完成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3家国有企业经营有序、发展良好,洞庭控股集团和县城建投两家公司AA级信用评级走在全市前列。
(六)重大规划进入省市战略。省政府《关于支持湘江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布局建设湘阴新片区,享受“共享新区政策、实行五个统筹和统一考核评价”政策;《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都市区国土空间发展规划》也将湘阴纳入规划范围;岳望高速与长沙北部绕城高速连通工程、湘江北路、长岳城轨等项目进入省市“十四五”规划,虞公港纳入《岳阳港总体规划》,定位为岳阳港副港、长株潭枢纽港,为湘阴发展带来强大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
三、“十四五”规划总体构想
(一)发展战略
——绿色立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依托独特丰富的生态资源,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发挥生态优势,放大生态效应,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着重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建设绿色家园。
——科教兴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以大学科技城建设促进“学、研、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全国创新型示范县建设,推进科教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人才强县系列行动计划,创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优势,加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力度,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培养。
——开放活县:将虞公港打造为通江达海的枢纽港、长株潭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深入推进全方位对接对标长沙行动,以湘江新区新片区为主战场,充分发挥湘阴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实施“五大开放行动”。全力承接产业、科技、人才转移,为湖南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高地贡献湘阴力量。
——产业强县:坚持产业发展基础地位,主攻工业短板,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强园兴工战略,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建筑建材、绿色食品、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培育大健康、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努力发挥港口引擎作用和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引导产业投资和产业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定位
——湘江新区新片区。打造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承载区:对接湘江新区深化优势产业链建设行动,对标湘江新区“10+6”产业发展体系,以产业融合发展,建链、延链、补链为抓手,瞄准湘江新区“三智一芯”(即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功率芯片)发展的窗口期,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程装备及核心部件、智能医疗装备、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绿色装备制造业主导产业。打造长沙北科教创新培育区:对接对标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坚持学、研、产、城融合思路,加快推动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不断深化与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高水准规划建设天鹅山大学科技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发展软环境,打造人才高地。打造长株潭多式联运新港区:以服务洞庭湖流域和长株潭大都市圈为目标,按照“岳阳副港、长株潭枢纽港”的发展定位,积极嫁接岳阳“三区一港三口岸”国家级开放平台政策,推动水铁公空多式联运无缝对接,打造通江达海综合物流枢纽,实现以港聚产、以产兴港、港产联动发展。
——长岳协同先行区。落实市委“长岳协同带”布局,发挥邻近长沙的地域优势,积极对接大长沙都市圈发展,谋划实施岳望高速与长沙北部绕城高速连通等一批交通项目。主动承接长沙产业溢出效应,加快民生事业对接融合,推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配套协作、民生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城陵矶港、虞公港与长沙港“多港联动、驱动发展”,在长岳协同发展上走在前列,建设名副其实的省会“卫星城”。
——湖南乡村振兴样板区。以全域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以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特色,以乡风文明和创新乡村治理为抓手,力促“一镇一品、一县多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把湘阴打造成为湖南乡村振兴样板区。
——湖湘文旅康养示范区。以独特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湖湘文化资源为基础,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洞庭湖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胜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湖湘文化旅游体验区、湖南康养产业集聚区。深入挖掘运用名水、名人、名食、名窑效应,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康旅融合。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目标:奋进全省十强县、建设省会卫星城;2035年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创建全国百强县。
“十四五”期间,主要指标对标省十强,到2025年,GDP达563.61亿元,年均增长9.1%左右;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0%,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122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23439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
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创建全国百强县。基本建成生态、科教、产业、文化、开放强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湘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湘阴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四)发展任务
1、融长强县,开创县域发展新格局。打造“一心引领、两极带动、三轴联动、三区互动、多点培育”的新发展格局。一心是县城中心,两极是金龙新城和虞公港区两个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三轴是芙蓉北路为主轴的主导产业发展带、G536为主轴的农旅融合发展带、湘江北路为主轴的文旅康养产业带,三区是北部横岭湖湿地生态区、西部现代农业区、东部城镇发展区,多点主要是重点镇和特色镇。聚力开发建设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天鹅山大学科技城、虞公港及临港产业区、中心城区四大主要阵地。高位规划、分期推进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先进装备制造集聚高地;高水准规划建设天鹅山大学科技城,打造科教创新培育高地;推进虞公港5000吨级深水港和首期2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建设,打造多式联运港区高地;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聚焦服务业“十大领域”,实施“四大工程”,打造投资消费高地。
2、建链强链,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建筑建材、绿色食品、文旅康养四大主导产业和大健康、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升级工程、生产要素保障提质工程、项目布局优化工程,建强招商队伍,分类推进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行业招商,实施十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3、创新驱动,塑造科技发展新优势。到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6%,万人专利拥有量达5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紧盯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和湘江新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县。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放管服”、市场准入、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改革。
4、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新进步。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食品安全合格率达9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均达100%。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监管执法能力,健全环境、节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积极推进环境、节能法庭、环保监察机构等队伍建设;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的机制。
5、交通先行,推动基础设施新跨越。争取尽快启动芙蓉北路北延工程、岳望高速金龙互通、湘江北路湘阴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促岳望高速与长沙绕城高速连接线早日建成,力争完成雷锋大道北延线升级,推进京广铁路与虞公港铁路连接线、长岳城轨建设,推进旅游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构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统筹推进防洪排涝、饮水用水安全、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市政设施,推动“新基建”落地实施,建设高速优质的信息工程网。
6、以港兴产,开启开放活县新局面。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依托虞公港临港经济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创新开放模式,拓展开放领域,着力提升湘阴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政策服务支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虞公港与沿海沿边口岸之间的物流合作和联动发展,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依托通江达海新港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延伸,扩大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商贸活动,拓宽融资渠道、吸引人才和技术集聚,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主动对接长沙产业分工、提升产业层次,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
7、优化布局,促进城镇发展新转型。按照建设湘江新区新片区的定位,到2025年,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依据湘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湘阴资源环境承载力、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以省会卫星城、县域中心建设目标为指引,优化规划和空间产业布局,促进商业、办公、居住、生态空间和交通站点的合理布局与综合开发。增强中心城区高端商务、现代商贸、快递配送、游客集散、信息服务、创意创新功能,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8、产业为基,实现乡村振兴新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富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乡风文化培育,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改善民生水平。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湖南乡村振兴“湘阴版本”。
9、以人为本,提升民生福祉新成效。聚焦教育、医疗、就业、文化、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民生领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康湘阴和文化大县建设,健全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行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2025年,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年。
10、依法治县,推进治理能力新提升。加快推进法治湘阴、民主湘阴、平安湘阴、和谐湘阴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引导公众参与,凝聚各方资源要素,助推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民主法制、法治政府、安全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妇女儿童等群体权益保障体系,完善重点人群、重点家庭关爱服务机制。
四、“十四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认真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完善党委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切实落实“两个责任”,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和官僚主义,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群众、舆论等监督,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三)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以项目为支撑,明确约束性指标、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突出对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推动工作落实。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十三五目标 |
十三五完成 |
完成程度(%) |
指标属性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535 |
350 |
65% |
预期性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23.7 |
30.2 |
127% |
预期性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481 |
968.45 |
39% |
预期性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30 |
125 |
96% |
预期性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40263 |
34870 |
87% |
预期性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3836 |
21350 |
90% |
预期性 |
人均储蓄存款 |
元 |
28000 |
28500 |
101% |
预期性 |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2.5 |
2 |
80% |
预期性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60 |
55.1 |
92% |
预期性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
|
|
预期性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 |
4 |
100% |
预期性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国家标准 |
|
|
预期性 |
贫困人口数量 |
人 |
48178 |
48178 |
100% |
约束性 |
贫困村数量 |
个 |
28 |
28 |
100% |
约束性 |
森林覆盖率 |
% |
28 |
23 |
82% |
预期性 |
耕地保有量 |
公顷 |
44180 |
44180 |
|
预期性 |
单位GDP能耗下降 |
% |
国家标准 |
|
|
预期性 |
单位GDP水资源消耗 |
吨 |
国家标准 |
|
|
预期性 |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 |
公顷 |
国家标准 |
|
|
预期性 |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 |
%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40 |
40 |
100% |
预期性 |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经济发展 (8个) |
1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350 |
563.61 |
预期性 |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
28.3 |
预期性 |
|
3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
|
38 |
预期性 |
|
4 |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
60 |
预期性 |
|
5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
|
23439 |
预期性 |
|
6 |
人均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元) |
|
24390 |
预期性 |
|
7 |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
8.6 |
10 |
预期性 |
|
8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5.1 |
60 |
预期性 |
|
创新驱动 |
9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 |
2 |
2.6 |
预期性 |
10 |
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3.1 |
5 |
预期性 |
|
11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 |
|
3.5 |
预期性 |
|
民生福祉 (7个) |
12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7415 |
41122 |
预期性 |
13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4 |
4 |
预期性 |
|
14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10.8 |
11.2 |
约束性 |
|
15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
3.1 |
约束性 |
|
16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
96 |
预期性 |
|
17 |
每千人口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
70 |
预期性 |
|
18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
78 |
预期性 |
|
绿色转型 |
19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
15 |
约束性 |
20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
10 |
约束性 |
|
21 |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
92 |
约束性 |
|
22 |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 |
|
98 |
约束性 |
|
23 |
森林覆盖率(%) |
23 |
28 |
约束性 |
|
安全保障 |
24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50.6 |
55 |
约束性 |
25 |
食品安全合格率(%) |
|
99 |
约束性 |
|
26 |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
0.05 |
约束性 |
注:该指标为国家和省里初步考虑,后续进行对接后再调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