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4年汛期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方案》的通知
洋政发〔2024〕10号
各村(社区):
为全面做好汛期农业农村领域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将《2024年汛期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湘阴县洋沙湖镇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9日
2024年汛期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方案
当前正处于早稻成熟和晚稻育秧的关键季节,据气象部门预测,后段我镇仍有持续强降雨过程,农业防灾救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影响,全面做好农业救灾补损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精神和指令要求,结合当前生产实际,现就开展汛期农业救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由洋沙湖镇党委书记易志杰任政委,党委副书记、镇长程广任总指挥,农业农村工作分管负责人吴起任副总指挥,农业线全体干部、各村(社区)联村干部、支部书记、相关站所长为成员的汛期农业防灾救灾减灾工作部,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全镇农业防灾救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
二、指导时间
暂定时间为6月29日—7月15日,后期视汛情变化和灾情发展合理安排。
三、工作内容
(一)采取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各村(社区)暴雨洪涝灾损情况,指导开展生产自救,定期报送相关灾损情况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汇总。
(二)深入村组、农户实地了解农业灾情,分析评估洪涝灾害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提出生产管理建议。
(三)会同村(社区)指导村组、农户落实防涝救灾减灾技术措施。
(四)摸清各村(社区)农业救灾补损农资缺口需求,上报指挥部。
(五)了解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附件:1.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水稻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2.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3.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4.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畜禽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附件1
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水稻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近期,我镇遭遇持续强降雨侵袭。据气象部门预报,强降雨天气将持续至7月上旬,其间有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地方累计雨量可能超过历史极值。受强降雨影响,早稻易发生“大雨洗花”危害,早稻和一季稻有淹涝风险。为防范应对强降雨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特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及时排水补肥
及时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抓紧疏通灌排渠系,最大限度为强降雨预留“蓄保”空间。阴雨期间,及时开沟排出稻田积水,能排尽排。天气转晴,应适当回水后分阶段缓慢排水。同时,及时清理死亡植株和烂叶,提高群体透光通风,促进生长。对于恢复良好的稻田,实行交替干湿或浅水频繁灌溉,改善生长环境。当前早稻处于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刻,如遇强风暴雨导致倒伏,要及时扶理植株;一季稻大部分处于分蘖盛期,要根据天气及早排水,退水时捞去漂浮物,同时在退水刚露出叶尖时,可以根据退水方向泼水洗苗扶正,恢复叶片功能,提高抗逆能力,可酌情追施尿素、钾肥和碧护、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
二、加强监测预警防病虫害
高温高湿加剧病虫危害,要强化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抓住无雨时段及时施药,并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以提高防治效果。重点监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预防,结合病虫防治添加碧护、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叶面肥,以提高水稻抗逆能力。水淹田还要特别注意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对受淹过的秧田或稻田,在大雨过后,应立即选用噻森酮或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预防;对已发病田块,在第一次用药后隔5—7天再防治一次。对于一季稻和晚稻,加强除草,封杀结合,遇大雨暴雨,切忌长时间淹水过深,注意防止除草剂药害,一旦发生药害及时喷施碧护、芸苔素、磷酸二氢钾促进生长恢复。
三、及时补种改种
对受淹严重的一季稻,若根系有活力、中低部茎秆成活好,可留10厘米左右低桩蓄留再生稻,并及时追肥促腋芽萌发。对受淹绝收的早稻和一季稻田块,根据洪水退出时期和播种时间,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直播补种一茬晚稻。可在7月7日前播种下泥的田块,建议选用西子3号、桃优香占、湘晚籼12号等中早熟晚稻品种;可在7月8日—20日期间播种下泥的田块,建议选用潭两优215、潭两优83、五丰优317、中嘉早17、中早39、中安2号、中早35、湘早籼24号等中迟熟早稻品种;在7月21—24日期间播种下泥的田块,建议选用湘早籼32号、湘早籼45号等中熟早稻品种。严禁用黄华占等迟熟晚稻品种作晚稻直播。鉴于今年早稻成熟收割期延迟,晚稻移栽时间推迟,建议对晚稻秧田喷施多效唑控苗。针对退水较慢的伍桥村、洋沙湖社区、城南村、罗塘村,考虑到播种过迟,晚稻抽穗扬花期会遭遇寒露风,影响晚稻产量,建议采取机插秧和软盘育秧。
四、适时收割保质量
密切关注天气,提前准备物资,合理调配农机,适时抢晴收获早稻,尤需抢在大雨前收获,预防稻穗发芽。对穗发芽早稻,要分类抢收、存储和销售,减少损失。充分利用有利场地快速烘干晾晒,以降低水分含量,防止稻谷霉变。种粮大户要积极对接烘干场所,有序收割。要调度有烘干能力的经营主体,提前检修调试设备,确保烘干设备运行正常。
附件2
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近期,我镇遭遇持续强降雨侵袭。当前正是蔬菜采收旺季,本次强降雨对蔬菜生产危害大,为减少种植主体受灾损失,保障供应,现对灾后补损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一、灾后清理与消毒
(一)加强排水清淤。雨后,抓紧开挖排水沟,疏通畦沟、围沟和腰沟,排除渍水,对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块,要安排动力排水;雨后如天气炎热晴朗,可保持田间稍湿润,如遇阴天则要彻底排净积水。
(二)加强设施抢修。因本次洪涝雨量大、时间长,大棚设施浸泡时间较长容易引起基础不牢,要及时维护加固,防止大棚倒塌,对大水冲垮的排灌设施,及时抢修。
(三)加强土壤消毒。对于受灾严重造成绝收的,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补种,补种前一定要重视土壤消毒,消毒采用撒施生石灰为主,每亩用量为150公斤,同时加3至4公斤硫酸铜拌匀撒施;也可结合翻耕撒施多菌灵药土,每亩用量3公斤左右。
二、存园蔬菜管理
(一)及时采收。对正值采收期且损伤不严重的蔬菜,及时采收上市,并将倒伏的蔬菜扶正,适当培土,及时进行人工泼水冲洗叶片,把黏附在茎叶上的泥土洗净。
(二)科学管理。雨后土壤板结,采用地膜覆盖的要扯掉薄膜,待土壤稍干爽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根系活力,并结合叶面喷肥,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抗逆性,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爱多收叶面肥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3次;修剪去除被砸断、损伤的枝、蔓;待根系损伤缓解后,适当追施速效肥,促进侧枝再生,使植株恢复生长;叶菜类蔬菜以氮肥为主,薄施勤施;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针对不同田块要灵活确定肥料的追施量,受涝严重,肥料流失严重和苗体偏大的田块适当多补,受涝轻的肥水流失少,苗体偏小的田块要轻补。
三、加强病虫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受涝蔬菜田,叶菜类蔬菜软腐病,瓜类蔬菜疫病、枯萎病、蔓枯病,茄果类蔬菜青枯病、炭疽病、茎基腐病、细菌性疮痂病等病害很易发生,应加强防治。灾后气温回升,斜纹夜蛾、螨类、蓟马等害虫危害将加重,应注意预防。
(二)针对性用药。在降水间歇期,对未发病蔬菜田,可喷施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对已发病蔬菜田,青枯病、疮痂病等细菌性病害可选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铜制剂或噻唑锌等药剂喷雾防治;疫病可选用氰霜唑、烯酰吗啉、霜脲·锰锌等药剂进行植株喷淋结合灌根防治;枯萎病、茎基腐病可选用噁霉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灌根防治;炭疽病可选用咪鲜胺、嘧菌酯等药剂喷雾防治;叶斑病可选用异菌脲、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可使用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生物农药防治斜纹夜蛾和蓟马。
四、灾后及时抢种补种蔬菜
对淹水时间长,受灾重的蔬菜,要及时清洁田园,将残枝烂叶清除并妥善处理,并及时补种。当前适宜我地抢种补种的主要蔬菜种类有,大棚设施可补种秋延后茄果类如辣椒、茄子、番茄,秋延后瓜果类如丝瓜、苦瓜、黄瓜等,豆类及叶类菜;露地可补种豆类、速生叶菜类、秋冬蔬菜等。
附件3
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汛期强降雨往往伴随大风,直接造成池塘水位急剧上升,溢塘风险加大,同时将带来溶氧、水温下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养殖设施损毁等问题,应及时加强预防和处置措施,减轻强降雨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影响。
一、暴雨前的准备工作
(一)加固养殖设施。加固池塘堤坝,防止因洪水漫堤造成损失或池外水的流入;网箱养殖可采取加固固定绳索和网箱框架,及时清理漂浮物等措施,预防洪水冲击造成网箱被冲走、冲垮;全面检查和加固稻田综合养殖防逃设施,包括围网、护栏、围栏等,确保它们完好无损且牢固可靠。
(二)合理调控水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调控池塘或水库的水位,避免暴雨水位过高导致养殖生物逃逸或池塘溃坝。
(三)准备防汛物资。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如防水帆布、塑料薄膜、绳索、沙袋等,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饲料储存保管,防止霉变,一次性采购的量不要太大。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等调整投饵量。雨天减少投喂,并在雨前适量拌服内服药物增强养殖动物免疫力,如添加维生素C、多维或免疫多糖等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及抗应激能力药物,防止水环境突变产生应激而暴发病害。加强水质管理。增加开启增氧设备时间,增加水体溶氧量,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暴雨中的应对措施
(一)池塘养殖
1.加强巡查。暴雨洪涝期间停止投饵、用药;在确保人员安全情况下,适当增加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养殖设施出现的问题,如漏水、塌方等。遇池塘水位过高,应立即开启排水口,降低水位,防止水漫过堤坝;或在塘埂使用竹竿竖插防逃网片防止、减少养殖生物逃逸:开展抢险救灾时,要注意人身安全。生产人员要配备救生设备,生产过程中不可进行危险操作,遇到危险情况要及时撤离。
2.及时增氧。正常情况下通过日常换水的方法可基本保证养殖水体溶氧量,但汛期建议采取以下增氧措施:机械增氧。有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的要及时开机增氧。开机时间一般选在夜间或凌晨,该时段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此时开机除起增氧作用外,还可降低水温。另外,可加大池水上下层交换力度,防止池水分层。化学增氧。严重缺氧时可投化学增氧剂救急。池水溶解氧要求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停电应急处理:如遇停电,应迅速启动备用电源或手动开启增氧设备,确保养殖生物不因缺氧而死亡。
(二)稻渔综合种养
稻田中的鱼、虾、蟹等养殖动物在大雨或洪水期间容易因水位上升、流水冲击等原因逃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养殖设施出现的问题。为应对突发性的强降雨天气,可以在稻田周围设置临时的防逃措施,例如在稻田周边加设临时挡板或加高现有围栏,形成第二道防线。
三、暴雨后的恢复工作
(一)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对于损毁轻微的水产养殖区,要对养殖设施、池塘堤坝、稻田养殖田埂等进行全面修复;对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水体中剩余养殖动物数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它们逃逸(如用2~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洪水彻底退去后再进一步修复。对无法修复的要进行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品及时上市销售,不够上市规格的转移到安全池塘或网箱中暂养,等水位回落后放养,减少受灾损失。对于池塘精养区,要及时整修进排水系统。与外河水位落差较高的池塘,应回水减少水位差,防止逃鱼;其次要及时检查修补进排水口,防渗漏,以防养殖品种逃逸。
(二)适时补放水产苗种。认真做好受灾渔业水域剩余养殖品种调查,科学评估灾后养殖水域内现存养殖品种的数量,以便做好消毒免疫、苗种补放和后期的饲养管理。一般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根据养殖品种对草料、饲料摄食量,估算养殖水域剩余水产品种数量。可根据摄食情况来估算存塘量,每次投饲后2小时检查摄食情况,以基本吃完、略有剩余为宜,再根据日投喂量的3%—4%推算出存塘量。根据当地养殖习惯及苗种存量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苗种补放品种和数量,可以通过回捕、调剂、秋季繁殖等方式解决苗种问题。在苗种补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产苗种的质量问题,杜绝购进病苗、伤苗、弱质苗、假苗,最好由当地渔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对苗种的质量和补放技术把关,以免造成二次损失。
(三)防止疫病发生。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较为常用,具体可参见行业标准《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SC/T7015-2022)。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发生。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及养殖对象有无浮头、发病等现象,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要做好科学投饲,提高鱼体免疫力,因为强降雨后养殖环境突变,养殖对象易产生应激反应,抗病能力降低。要加大水生动植物疾病测报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力度,一旦发现疫情,应通过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处置。
附件4
洋沙湖镇2024年汛期畜禽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近期,我镇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降雨量超历史同期,降水强度极大。为防范强降雨对畜禽养殖造成不利影响,特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一、加强畜禽汛期饲养管理
(一)定期对圈舍周围环境及污物杂物进行清理,及时疏通畜禽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舍内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畜舍,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尽快将动物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
(二)加强圈舍的通风换气,控制好舍内温湿度,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垫料,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防止因圈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家畜蹄部经常为粪尿、泥浆浸泡等原因而造成局部组织炎症。
(三)定期检查饲料储存场所,保证饲料干燥、清洁、无污染;饲料尽量现配现用,定时定量,少添勤喂,可适当添加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剂及免疫增强剂,减少应激反应。保证饮水清洁,可在饮水中适量加入复合维生素,以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和抵抗力。禁止饲喂腐败、变质或霉变的饲料,防止发生中毒性疾病。
(四)加强临床巡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做到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如确诊或怀疑为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汇报,保障疫情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控制。对病死动物尸体和污染物应采取无害化处理,严防疫情扩散。
(五)做好母畜管理,高温高湿环境下,母畜容易躁动不安,要做好母畜的保胎和哺乳工作,一旦发现中暑的母畜,应立即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用凉水喷洒畜体以及静脉注射等措施进行抢救。
二、加强畜禽汛期疫病防控
(一)强化监测排查。加强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炭疽、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受灾地区动物疫病发生和发展态势。加大重点监测疫源地和高风险区畜禽排查力度,一旦发现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要立即诊断,及时处置,迅速上报。对出现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血液呈酱油色且不易凝固、尸僵不全、腹膨胀等症状的动物,严禁剖检。
(二)强化消毒灭源。对畜禽养殖圈舍、运输车辆、屠宰场点、无害化处理厂、畜禽交易市场等全面开展一次预防性消毒。对受水淹的圈舍、食槽、畜禽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洪水、内涝地区要排水清污后再进行消毒;污染严重区域,可选择高效消毒剂,提高使用浓度,增加消毒次数。对蚊蝇幼虫的滋生场所,要及时清除积水或填土覆盖。对腐蚀和损坏的墙体及时修复,防止鼠类进入。
(三)强化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淹)死动物,对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四不准一处理”措施。及时巡查河流、湖泊以及养殖场周边、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发现死亡畜禽,及时打捞并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穿水靴等。血吸虫病疫区,养殖人员应避免接触疫水,必要时涂擦防护油膏。
(四)升级管理措施。一是养殖场要全面维修,加固圈舍、围墙、屋顶等,疏通并加固排水沟渠,检修排涝设施,保养排涝水泵、应急照明等设备,做好防汛排涝准备。二是减少人员和物品的流动频率。连续暴雨期间,可实行封场管理,停止转群、免疫等非生产性操作。三是商品畜禽达到出栏体重标准的,尽快出栏,降低饲养密度。
(五)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情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出现突发状况,按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置。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疫病流行风险,强化消毒剂、防护用品、疫苗、驱虫药等应急物资储备。关注畜禽场所在地的防汛形势,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汛期养殖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养殖场户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