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湘阴县十三五规划纲要

来源: 湘阴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 2019-09-16 12:42 浏览次数: 1

第一章  现状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的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湘阴县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惠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复杂局面,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进军省十强、争当排头兵”的发展目标,坚持以项目聚集能量,以改革释放红利,以创新推动发展,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拼搏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大局稳定”的良好态势。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经济规模继续增大,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58.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2亿元(预计完成值,下同),年均增长15.9%。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32亿元,年均增长23.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1.2:51.2:27.6调整为2015年的13.9:55.7:30.4。 投资招商全力推进,“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各类项目233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67个,引进了远大可见、蓝天硅藻泥等大型项目,项目到位资金及增长率均居全市第一;“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库入库项目220个,五年来已启动或完成109个;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25.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将近翻两番,年均增长29.3%。小康建设不断进步,2015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15位。小康指标实现程度为88.9%,在全市同类县市区中排名前列。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农业继续固优提质,“十二五”期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全县农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112个,水稻、藠头生产基地通过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樟树港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拥有长康、义丰祥、华康等中国驰名商标39个,拥有茶叶、芝麻油、大米、酱油、花生调和油等省名牌产品23个。工业继续集聚升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1家,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2.4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工业园区企业达到41家,比2010年增加12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近100亿元,园区引进了远大可建、湖南西姆西科技等一批企业并建成投产;2015年,全县新开工项目30多个,新投产项目19个,铂固标准件、奇思环保、凯特电力等一大批项目加速推进,“135”工程进展顺利,卓达和天恒置业的3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全面完工。服务业继续蓄势稳进,“左宗棠故里游”、“鹅形山—青山岛生态湿地游”等7大旅游景点逐步成型,人气稳步提升,旅游业收入增长迅速;物流业、体育娱乐产业渐成气候,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崭露头角;“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30.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3.6亿元,年均增长19%。

——基础设施长足发展

交通建设方面,以芙蓉北路、平益公路、湘营线、机场路、新乔线拓改工程和岳(阳)望(城)高速建设为标志的网络化大交通格局得到提升,在全市率先优质高效完成通乡通村公路工程。城乡建设方面,城乡无害化垃圾处理工程投入运行,第二污水厂建设启动,县城新世纪大道、江东路、滨湖路、沿江大道等一批城市路网改造逐步竣工,新建了左宗棠文化园、宗棠广场、东湖生态公园,提升了城市格局和城市品味。园区建设方面,洋沙湖片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金龙片区随着金凤大道竣工全面拉开建设格局,漕溪港码头二期工程开工,物流园项目落地。水利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生水利持续改善,小农水建设成效显著,获得“全国农村小型水利示范县”称号。电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迅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13832元和6341元增加到2015年的25000元和14800元,年均增长12.6%和18.5%。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十二五”期间,就业规模逐步扩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72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44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为85%,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为90%,均已实现省定小康社会要求的目标值,并获得“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称号。社会救助阳光运行,城乡低保补差高于省定标准,乡镇敬老院基本改造到位,县社会福利老年养护楼主体完工。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1%。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1.5%,万人拥有技术人才数量达到412.69人,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普惠性义务教育不断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合格率88.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均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设定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3%,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11.8年,均高出省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要求。全县创建合格学校38所,完成危房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221个。启动高岭、长岭学校改扩建和一中、五中教师周转房工程建设,完成了知源中学新址搬迁。取消县六中、五中,调整设立左宗棠中学和湘江学校,新建了滨湖学校,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到位,为湘阴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015年全县千人拥有病床数3.8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居民平均寿命达到76岁。“十二五”期间,全县建设标准化卫生室89个,改扩建完成文星中心卫生院等12个乡镇卫生院,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主体完工。“三城同创”成效显著,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血防工作连续三年获评全省血防绩效考核先进县,并获得中央、湖南省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人口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为78万人,出生率为13‰,自然增长率为7.2‰,计划生育率为85.1%,男女性别结构趋向平衡协调,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设定目标,进入国家优质服务县,省级规模县行列。

文化体育事业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强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8个、文体广场90个、村级农家书屋403个、村级篮球场200个、健身路径工程31个。全县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近2平方米。广播、电视已通过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直播机全面覆盖全县行政区域。湘阴文庙、左文襄公祠获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毅安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和青山死难军民纪念墓碑修缮到位。

武装、编制、民族宗教、物价、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外事侨务以及工青妇等工作扎实推进,均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

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0%。“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稳步推进,着力打造了金龙、城西、六塘、岭北为主体的集镇提质改造工程,岭北镇柳江村获评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示范村,形成了以省级示范村王家寨村、兴隆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36个市级示范村。“十二五”期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我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相关指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获得“全国农村安全饮水示范县”称号。“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获得“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称号。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全面推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2项,政府行政权力精简21.7%。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获批全省唯一的“农村土地收益挂钩乡镇财力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进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到位,商事登记实现“三证合一”,政府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实施到位,首创工业项目手续办理“快速直通车”办法,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获得新突破。

——社会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扎实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全县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坚持严打整治不动摇,深入推进平安创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2015年综治民调在全省128个考核单位中排名第17位,是2006年以来最好成绩,比2013年大幅前移105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尤其是我国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速从高位下行进入新常态,再加之“十二五”规划对部分指标增长比例定得过高等原因,特别是财政收入指标未能如期完成。总的来说,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增速下行压力增大

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盘子仍然不大。经济发展速度递减,人均财政收入偏低。来自制造业、房地产、砂石、土地等的财政收入都呈现下降趋势,且财政收入的 GDP占比较低的困境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小康指标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小康指标中的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存款、城镇化率等指标离全面建成小康水平的要求还有较明显的差距。

——通达的交通环境体系还没有构成

无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外通达能力不通畅;城乡交通网络布局不尽合理,区域内交通仍然不畅通,站场港口衔接不紧;交通管理智能化程度不高,综合交通整体效益有待发挥。

——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不活

优势外贸出口品种优势不明显,外贸型企业规模不大,外贸出口基地的传统优势趋于没落,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持续低位徘徊,发展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的基础条件挖掘不够,发展潜力有待提升。

——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

湘阴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38.49%增加到2015年的50%,但仍然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人口城镇化任重道远。

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的发展和改革环境

——世界经济、技术形势发生新变化

一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3D打印、机器人、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有望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在发达国家的加速发展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经济体的加速转移,正在快速重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三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以TPP为代表的新贸易规则对新兴国家形成挑战,保护主义抬头。

——我国发展、改革形势出现新特征

一是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增长动力将逐步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政府提振经济的手段也由偏重需求侧扩张向偏重供给侧改革转变。与此同时,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新的风险不断显现,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二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相关的产权改革、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资源配置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将加快推进,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发生大的改变。三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共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是实施三大国家区域战略,带动各种跨地区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周边区域竞争、合作形势出现新格局

一是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功能明显加强,“通江达海”向北辐射的趋势开始呈现。二是岳阳市实施“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发展战略,岳阳新增长极“极化建设”向南衔接的需求迅速增长。三是长岳经济一体化迹象显露。四是省会大河西经济区湘江经济带建设加快。五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启动,生态发展成为新要求,先行先试成为新机遇。

——我县面临的四大机遇

一是引进企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技术与我县农业、旅游业等战略产业的联结将进一步加速,推动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二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将促使一大批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治理保护等项目在我县布局落子;岳阳市“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大我县在岳阳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县在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北向延伸和岳阳新增长极南向拓展的“双极汇流”过程中将获得双重辐射。三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将引导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全面放开二胎、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等新政策的出台,为我县扩大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机遇。四是体制机制创新将使得我县的政府效率更加提高、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创新机制和创新气氛更加提升、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稳固。

——我县面临的四大挑战

一是财政收入规模不够大,且对现有产业的依赖过高,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财力和回旋余地都比较小;开展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人才储备不足,吸纳和留住人才的制度环境还未形成,融资环境也存在不足。二是招商引资作为现阶段我县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受到相关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和周边县市激烈竞争的双重限制。三是省内各县竞相快速发展,我县“进军省十强、争当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受到前有强手后有追兵的双重压力。四是城乡区域仍然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社会矛盾未得到根本性缓解,社会稳定压力依然不小。

第二章  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为总揽,以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为路径,以省委提出的“五个发展”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为引领,以积极探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冲刺省十强,争当排头兵”为发展策略,以改善民生、富民强县为行动目标,将我县打造为“五地三宜,湖南经济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在岳阳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原则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发展对外贸易,提高我县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本级规划与上位规划协调、对接的原则

积极对接国家三大区域战略和湖南省“一带一部”发展定位,积极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岳阳市“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经济强县目标的原则

继续实施“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冲刺省十强,争当排头兵”为发展策略,以改善民生、富民强县为行动目标。

——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湘阴临湖拥江、靠岳邻长,是长株潭“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岳阳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重要板块,是岳阳对接长株潭的“桥头堡”、长株潭沿江北上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大码头”,区位优势凸显,发展机遇叠加。“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岳阳市“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冲刺省十强,争当排头兵”发展目标,把湘阴建成“五地三宜,湖南经济强县”。

——现代装备制造业承接和配套基地

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长株潭地区先进机械制造业战略转型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金龙新区(制造园)为主要园区平台,以机械装备制造、可持续建筑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要发展领域,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承接及配套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以省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以洋沙湖工业园(简称生态园)为主要园区平台,以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射频识别、新型照明、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电子技术应用以及互联网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配送和加工基地

以粮、猪、鱼生产国家和省级强县为依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配送基地;以洋沙湖工业园和轻工产业园(合称生态园)为主要园区平台,以健康食用植物油、绿色粮食加工、健康调味品、特色茶叶为重点领域,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按照重点产业的定位,调整旅游发展策略,中长期主打“左宗棠文化”品牌,中近期以县城文化旅游资源和五大旅游基地为依托,着重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

对接省“临港临空”发展战略,以漕溪港临港新区建设为重点,尽快启动樟树港码头建设,积极筹谋虞公庙深水码头建设,打造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

——三宜之县。将湘阴建设成本地居民和迁入人口都喜欢的宜居之县;商户云集、企业兴旺、创新潮涌、创业雄起的宜业之县;本地居民钟情、外来游客钟意的宜游之县。

——湖南经济强县。我县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全省第15位,发展势头强劲,赶超趋势明显,“冲刺省十强,争当排头兵”的发展目标深入人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力争2017年提前实现小康,到“十三五”末,实现经济发展提速、产业发展提质、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品质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

——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达到535亿元。财政总收入2016年计划13.6亿元,增长10%以上,后4年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达到2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48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2 %以上,2020年达到130亿元。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第三产业良好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成长,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3.9:55.7:30.4调整为2020年的10:52:38。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机制基本形成,到2020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扎实推进

重点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城乡建设、民生实事、园区、重大产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40263元、23836元。大力促进就业,全面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关心扶助弱势群体,实施安居工程,关爱老人、关心下一代、关爱留守儿童。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积极推行农村殡葬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血吸虫病防治,高质量落实人口生育政策,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社会风气持续改善,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创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丰富。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生态发展。全县生态乡镇创建覆盖面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相关指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推行垃圾分类,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为98%以上;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100%。资源集约型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县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安全保障和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平安湘阴”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民地区的百姓生产生活得到切实改善;城乡交通秩序得到切实改进,食品药品安全质量监管水平、安全生产水平、灾害预警水平、应急救灾水平等持续提高;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强化。

各项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自主创新形成氛围,民族宗教、物价、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外事侨务以及工青妇等工作得到全面进步。到“十三五”末,县域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初步建成,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第三章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化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引领为主的转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

第一节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的力度

突出抓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重点探索可持续建筑、农产品加工、环境治理、新型建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到2020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积极引进人才,设立创新基金,重奖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人员。

——推进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方式的创新格局

不断提高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能力,支持企业建设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传统行业、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应用和推广,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以上,高新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0个以上。

第二节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多部门联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开展“创业青年”、“巾帼英雄”、“创业之星”、“优秀农民工”等评选活动,开展创业典型巡回报告会,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创业氛围。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

充分利用“135”工程工业地产标准化厂房建设契机,精心打造洋沙湖、金龙新区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引导更多大学生和创业人才入园创业。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平台,到2020年,争取建立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4个。

——改善创业创新环境

鼓励在外企业家回乡办企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着力推行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弘扬创业创新文化,奖励表彰创业创新先进事迹,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新风气。到2020年,力争新增创业主体15000个。

第三节  推进“互联网+”的深度应用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互联网对三次产业的创新促进作用,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推进生产型和服务型“互联网+”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设立扶持基金。洋沙湖工业园划出专门区域搞互联网应用孵化器。完善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审批。积极推动互联网与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新兴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十三五”期间,引进2-4家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入园或建立分支机构,发展50家电子商务企业入园,推动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打造智慧湘阴。

第四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农业稳县”的思路,围绕“五地三宜,湖南经济强县”的全局定位,依托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采取招商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措施,在“十三五”期间构造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稳固农业大县地位

继续巩固粮、猪、鱼生产的国家和省级强县地位,推进百里湖鲜水产走廊,粮食高产示范片,畜禽健康养殖示范片,特色湘菜示范片“一廊三片”建设,提高农产品、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到202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55万亩,粮食总产72万吨,油菜籽总产达到2万吨,蔬菜总产达到68万吨,茶叶总产达到1万吨。实现全县年出栏生猪118万头,肉类总产量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9.6万吨和1.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25亿元。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6.96万亩,养殖产量24.32万吨,渔业总产值45.93亿元。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质量保护,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实施“农田水利建设行动计划”,全方位争取国家支持,完成52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速以沟渠疏浚为重点的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牧业走适度规模健康养殖的路子;水产业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力加强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扩大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农业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做贡献;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力度,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为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服务保障;培养职业农民,培植发展以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主体的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主体进行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一廊三片”提质扩张,走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全县培养科技示范户1千户,培育和认证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5家、现代农机合作社80个以上、家庭农场150个以上,实现水稻综合机械化率90%以上、耕地集中度45%以上,创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2个以上,完成鹤龙湖螃蟹养殖和美食城8200亩、凯佳生态农庄2000亩、左公水乡5000亩、九洲生态园2000亩、赛美休闲乐园2000亩、青山岛旅游观光园6000亩等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报、重大事故应急处理与质量追溯机制。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业“三品一标”总数达到200个以上,认证产品达到上市农产品生产规模的100%。

——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重点宣传鹤龙湖螃蟹、樟树港辣椒、洞庭黄龙水产、杨林寨蔬菜、三塘藠头、兰岭绿茶、南湖土菜、湘阴优质稻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带动全县农产品的品牌化。

——推进农业生态和资源环境保护

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积极推广沼气,建设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单位农业产值的水资源消耗显著下降,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农药使用率零增长,节种2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面积60万亩。

第二节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打造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可持续建筑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4大重点产业集群

继续引进做大机械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长株潭地区先进机械制造业战略转型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金龙新区(制造园)为主要园区平台,以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要发展领域,以元亨科技等企业为基础,继续跟进中联重科传动机构机械制造项目、中铁重工重型装备制造项目,与长株潭的先进设备制造类、重型工程机械制造类、整车装配类大型企业形成产品配套协作和产业转移承接关系。改造提升船舶制造、变压器产业2个传统工业产业。到2020年,培育产值过100亿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继续引进做大电子信息产业。以省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以洋沙湖工业园(简称生态园)为主要园区平台,以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射频识别、新型照明、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电子技术应用以及互联网产业为主攻方向,以英思特电子等企业为基础,着力引进一批上规模的电子信息企业,积极促成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在我县落地。到2020年,形成集研发、生产于一体,产业配套较完整的电子产品产业链。发展成产值过1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50亿元。

努力做大做响可持续建筑制造业,积极配合远大可建进行产品标准认证、产品技术升级、扶持政策申请和可持续建筑产品的品牌宣传,推进远大可建三期项目建设;以远大可建为龙头,尽快启动远大可建配套产业园建设。鼓励湖湘木业、福湘木业、大金钢构、百信钢构等县内建材企业与之配套,吸纳其他远大可建配套企业落户湘阴,拉长远大可建产业链。到2020年,实现可持续建筑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依托湖南金煌集团蓝天豚绿色硅藻泥建筑新材料,大力发展环保型新产品、新材料,重点突出液体硅藻泥壁材、粉体硅藻泥壁材、硅藻泥墙衬、硅藻泥艺术墙纸、硅藻泥醇吸毒王、硅藻泥复合板材和硅藻泥工艺美术品等新产品、新材料的生产,新上硅藻泥生产线29条。到2020年,着力培育产值过100亿的硅藻泥产业园。

重点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立足湘阴优势基础,引导发展油脂及调味品、茶叶、粮食加工、畜禽及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等产业。以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华康公司为龙头,以海日食品、金甸甸、洞庭黄龙、大成保健食品、湘岳食品、天湖食品、金威饮料等为支撑,按照“做大已有、招商未有”的发展思路,做大集群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绿色食品供应配送和加工业基地。2020年实现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总产值400亿元。

到202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千亿工业大县目标;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06.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跻身全省工业经济强县行列。

——优化园区布局

“十三五”期间,通过调园扩规,形成“一园三区”的第二产业空间布局,并与周边优质资源整合发展,打造集聚二、三产业的洋沙湖经济片区、金龙经济片区、漕溪港临港新区经济片区。

金龙新区(金龙装备制造园,简称金龙制造园或者制造园)为长株潭现代装备制造业承接和配套基地的主要园区平台,要按照新增长极来重点打造。让更多符合产业政策的制造类企业、高新工业企业落户金龙新区,形成工业集群。实现与长沙融城对接,形成与我县桥头堡、全国重点镇金龙镇产城融合。以金龙新区、青龙湖旅游度假村、禾田山湖鹭岛为依托,打造金龙经济片区。

洋沙湖工业园片区(洋沙湖绿色生态创业园,简称洋沙湖生态园)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主要园区平台。洋沙湖工业要逐步“退二进三”提质升级,轻工产业园要转型盘活,二者逐步协同一体,整合运作。园区集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农产品加工、装饰建材、生物医药类企业,走与中心城区产城融合之路。以洋沙湖工业园、轻工产业园和洋沙湖休闲旅游度假村为依托,打造洋沙湖经济片区。

漕溪港临港新区(漕溪港临港产业园,简称漕溪港临港园)为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和可持续建筑制造业的主要园区平台。要完善漕溪港码头基础设施建设,集聚物流类企业,加速推进现代物流园建设。以远大可建产业园为龙头,尽快启动远大可建配套产业园,推动与远大可建配套的县内装饰建材企业和新招商的配套企业在此集聚。以漕溪港码头及物流园、建华管桩、远大可建及配套产业园为依托,打造漕溪港临港新区经济片区。

——提升园区平台水平

着力做好工业园申报省级高新园区工作,加快园区生产、公共服务、生活等配套设施建设。创新园区开发模式,探索引入国内一流园区开发公司入驻,形成以政府下设开发公司为主导、社会投资开发公司为辅助的园区开发体系。创新园区管理体系,放开投资融资服务、招商引资服务、土地整理开发与经营、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园林绿化、物业租赁、项目投资等经营性业务,搭建园区融资平台,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和托管经营。利用园区平台,发展“飞地经济”。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到“十三五”末,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38%以上。

——重点发展旅游业

将休闲旅游业提升为全县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建设好我县旅游资源“五基地”,即鹤龙湖湖鲜美食基地、洋沙湖休闲度假基地、鹅形山旅游度假基地、左宗棠文化旅游基地、南洞庭湖(青山岛)湿地生态旅游基地。“十三五”期间,抓住长株潭地区大发展和岳阳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机遇,积极对接大长沙旅游产业发展,主动承接、延伸大长沙旅游产业辐射,做好湘江旅游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两个规划的旅游产业衔接。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使休闲旅游产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开发保护好中心城区的文庙、岳州窑、郭嵩焘故居、左文襄公祠等文物古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造一批如凯佳生态园、柳庄等示范性乡村旅游区点。主打“左宗棠故里游”、“南洞庭湖(青山岛)湿地旅游基地”两张牌,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和举行旅游推介活动等方式加大对旅游的宣传力度;提升中心城区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在重要景点建设一定数量的上规模有档次的旅游购物中心,包装一批旅游特色产品,重点引导一批景区、宾馆、旅行社、乡村旅游区点提质升级,争创A级、星级。坚持市场支配作用,形成县、乡(镇)、村、居民(农户)积极联动,形成发展旅游产业的机制和氛围。积极探索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引进社会资本、风险投资,通过整体经营、合资、参股等多种投资模式运营我县优质旅游资源。到“十三五”末,完成旅游开发投入40亿元以上,达到年游客接待量18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28亿元。

——积极培育商贸物流业

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漕溪港临港新区建设,把湘阴港建成长株潭的组合港、长沙港的姊妹港、城陵矶的分流港、周边县市的集散港。积极引入互联网+物流等新技术,发展智慧物流。培育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引导优势物流企业并购扩张,发展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性的专业物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组建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到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要上新的台阶,成为面向长株潭乃至全省、服务本地物流需求的重要内河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

着力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主动对接长沙大型专业市场,培育汽车、农机、机电、家电、家具、建材、农产品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积极培育扩大外经外贸,全力帮扶外贸企业开拓市场、自主创新,促推我县开放型经济发展。

——稳健推进房地产业

结合旧城改造、重点镇建设和洋沙湖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稳步推进房地产项目开发,积极发展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养老地产。力争五年累计完成住房建设投资70亿元以上。

——支持文化体育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的培育发展

支持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产业,利用近几年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钓鱼、游泳等传统体育活动逐渐恢复以及健身、瑜伽、远足、自行车、广场舞、足球等新形式体育活动蓬勃兴起的机会,加大体育场地建设,积极引导组织各类赛事,扩大体育器材消费,培育一批上档次的体育器材销售企业和体育赛事管理企业;鼓励民营文化团体扩大商业演出,规范网吧、书店和娱乐场所合法经营,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支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利用我县环境优美、地近长岳的优势,吸引养老人口,带动家政、医疗、健康养老商品销售等发展。

——重视金融服务业

推动福湘木业、湖湘木业、长康实业、义丰祥等优质企业上市,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力争引进更多的股份制银行在我县开设服务窗口,提高金融服务对本县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提升我县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能力。建立金融网络监管平台,将金融系统特别是民间金融机构纳入联网,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强化监管力度,防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加快县内发行企业债券工作,进一步拓展政府和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十三五”期间每年融资规模达50亿元。积极提高存款规模,加大对农业、规模工业企业的贷款投放支持,到2020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20亿元。

第四节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曾经是我县的一大优势,目前变成了我县的一块短板。“十三五”期间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按照 “政府组织、企业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提升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品种的品级和规模,发展新的出口品种,在传统经贸区域的基础之上,着力拓展新的出口市场,推进我县优势产业、产品、助推劳动力“走出去”。积极探索自由贸易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来”。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外贸人才。

第五章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全面落实《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湘阴的战略定位,科学区分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合理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类主体功能区,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各区域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发展,构筑协调发展的新空间。

第一节  构建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

——构建“两核两带,两部八镇,三区五基地”的全域空间发展布局

两核,即县城和金龙新区。县城发挥其对经济要素的集聚功能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按照中小城市的规模、格局、质量和品位来规划、建设、扩容提质,以加强其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中心引领作用,打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同时为“县改市”打好基础;金龙新区发挥其作为滨湖示范区起步区的政策优势和对接长株潭、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作用,发展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利用金龙镇作为全国重点镇的优势,有效进行产城融合,集聚非农人口,打造我县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增长极。

两带,即以新型工业为主的芙蓉大道湘阴产业经济带,以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主的湘江生态经济产业带。

两部,指西部湖区(生态、农业区域)和东部丘陵区(城镇化和二、三产发展区域)。

八镇,指县域范围承担城镇化与周边区域合作重要功能的8个重点镇和中心镇,即金龙、樟树(对接长株潭打造桥头堡)、东塘、六塘(对接“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打造东部节点镇)、南湖洲、湘滨(西部农业、生态中心,融入环洞庭)、岭北、新泉(对接大河西,突出生态和农产品发展)。

三区,指集聚二、三产业的洋沙湖经济片区、金龙经济片区、漕溪港临港新区经济片区。

五基地,指中心城区以外发展休闲旅游业的鹤龙湖湖鲜美食基地、洋沙湖休闲度假基地、鹅形山旅游度假基地、左宗棠文化旅游基地、南洞庭湖(青山岛)湿地生态旅游基地。

空间布局.jpg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重点,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为我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到“十三五”末,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8686.6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5300.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5509.33公顷以内,万元GDP占地面积控制在0.05公顷以内。

第二节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县城扩容提质

“十三五”期内,构建“一江两岸”(湘江、文星镇和鹤龙湖镇)的城区基本格局;完成东茅路、先锋路、太傅路等城区干道的“白改黑”,拉通嵩焘路、旭东路等城区路;规划新增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完成“嵩焘文体广场”建设,合理调整城市商业、市场布局,新增规模化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加强城区饮用水管理,建设第五水厂;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适时启动南岸新城建设;加强旧城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完成东湖二期工程和西湖综合治理。做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施城乡“绿道”工程,加强“绿道”与长沙和环洞庭湖区域的融合对接。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推进合镇并村工作,注重合并后的衔接、过渡;科学稳妥引导我县建制镇走特色化、集约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小城镇发展道路,推进重点镇、中心镇的扩权强镇改革,增强发展潜能,强化发展能力。

充分利用村合并契机,强化村镇规划编制,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大力争取并捆绑上级各类涉农资金进行“三农”建设。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秀美村庄”,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积极争取和强力推动镇村两级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大幅提升农村地区基本服务水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在规范建房、保持生态环境、人文传统、景观风貌和社会管理、综治民调、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主动性;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事务。

——强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加快各项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加强、质量提高”的“三同步”,完善以地区中心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并改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

鼓励农业人口向县城及重点乡镇集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规范农民工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到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得到大幅提高。

第三节  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和协调

——强力推进与长株潭的融城对接

利用紧邻长沙的优势,以金龙、樟树为前沿,面向长株潭的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实施融城对接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市场消费、人才信息和政策环境的“六大对接”工程,主动对接、服务、配套长株潭发展;以岭北、新泉为前沿,发挥生态、绿色农产品生产的优势,主动对接湘江经济带大河西经济区。

——积极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按照《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坚持“四化两型”引领,敢于先行先试,积极学习国内大湖流域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粮食生产、民生改善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吸纳外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探索建立生态制约条件下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绿色农产品供应配送和加工等产业,与环洞庭湖的各县市互相激发积极因素,形成差异化竞争与合作新格局。

——积极参与岳阳新增长极的建设

以湘阴县在岳阳市区县中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机会较多、改革创新力度较大的比较优势,在岳阳建设新增长极的“极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板块功能,更加积极地承接岳阳市的产业转移和分担岳阳市的区域发展功能;更加自觉地承担“一极三宜”的发展任务,成为“一极三宜”建设中的探索者、排头兵;利用湘阴地处两大增长极衔接要冲的区位特点,在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北向延伸和岳阳新增长极南向拓展的“双极汇流”过程中发挥独有的对接功能,带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产业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第六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全县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交通便利、内外连通、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一节  建设综合性的区域交通

——完善公路运输网络

实施“建设铁路线,连接高速网,提升主干道,畅通内循环”的大交通战略,坚持各类公路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大畅通、便捷化的公路网络。建成岳望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平益高速公路,形成“一纵一横”高速公路十字架;改造升级S003和S011为G240和G536,推进 “三纵三横”六条干线省道公路(S101、S102、S217、S317、S321、S323)的改造升级(含湘江二桥及环湖路建设项目),加速推进湘江北路的延伸、对接与建设,努力提升对外交通通畅水平。农村公路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畅,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建设约500公里,提质改造约1043公里,计划危桥改造306座、安保工程建设1300公里;配套建设城西、杨林寨、白泥湖、岭北、樟树、六塘6个乡镇客运站和286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力争取消汽车客运轮渡。全面提质乡村公路通行等级,积极争取农、林、渔、茶场道路硬化建设进入省里改造笼子。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机制。强化安保措施落实,逐步完成标志标牌设置。加强客运班线管理,强化农村客运运输,“十三五”末期达到 100%乡镇通达率和 90%以上的村组通达率。优化现有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新增2条公交线。

QQ截图20160106150346.png

 

——提升水运交通能力

基本建成以湘江为依托,以资江航道为补充,以湘阴县城为中心,纵贯南北的内河水运系统。改造湘江航道,提升通航能力。重点提升整治乔口—营田,濠口—芦林潭和毛角口—临资口三条航道。规划将漕溪港码头提升至3000吨级。“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樟树港1000吨级货运码头、筹划虞公庙5000吨级码头的建设。改造临资口、南湖洲、新泉寺码头、铁角嘴、回龙村致富汽渡、蒙古包等8个人渡码头,全面实现人渡标准化建设,并在海事码头处建设高品质的水上客运中心,开通县城—青山岛的旅游航线。基本取消县内客运汽渡,全面提升水上客运安全。

——积极融入铁路交通网

抓住当前国家加大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的契机,紧跟全省规划轨道交通项目工作进程,特别是长沙至岳阳城际铁路和常岳九铁路“一纵一横”两条铁路的进展,力争实现湘阴县轨道交通“零”的突破,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开通湘阴县至汨罗高铁站的客运专线,通过G536与汨罗火车站和高铁汨罗东站相连,融入高铁交通网络。

第二节  提升水利设施保障能力

——提高防洪抗旱减灾综合能力

强化以防洪大堤、电力排灌、防汛通道硬化和水库安全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县所有中小型病险水库和中小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加强中小型灌区配套,加快湖区治涝和东西乡的抗旱综合治理;通过河湖清淤疏浚恢复和提高重要河段泄洪能力,重点推进南洞庭湖疏浚工程、岭北镇鼻湖综合整治工程、新泉镇鹅公湖综合整治工程、范家坝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鹤龙湖综合治理工程。

——提高农业水利设施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使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骨干工程配套率达70%,完好率达75%。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全方位争取国家支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突出西乡防涝、东乡抗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推进2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质改造,解决226025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第三节  加强能源保障建设

——加快推进电网建设

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垃圾发电,推进2016-2020年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新建新泉220kV变电站和鹤龙湖110kV变电站各1座,长康和东塘35kV变电站2座,改扩建洞庭和周家山110kV变电站2座,增容改造南湖、杨林寨、西林、丁家山、樟树等35kV变电站5座,同时增容改造主网洪家坡变电站和湘阴变电站。

——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输配建设

切实把握国家西气东输的契机,重点抓住“气化湖南”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天然气湘阴末站建设的有利条件,积极扩大天然气管道铺设,推进天然气入城镇进乡村、到居民户、入农家屋进程。

第四节  增强信息基础能力

建设高标准的4G网络、宽带信息网络和高清电视网络。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工程。稳步发展物联网,推动平安城市监控系统向农村延伸。提高城乡居民的上网率,推动农民手机上网。

第七章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把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

重点推进白水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整治港口码头、船舶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项目,新建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金龙镇、南湖洲镇等10个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13万吨,配套管网建设51公里。

——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

选定中度污染面积较大的鹤龙湖镇实行土壤污染集中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对全县污染严重,不适宜种、养的土地,依法调整用途。到2020年,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90%。

——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整治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加强施工扬尘监管,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推进四边绿化,扩大建成区绿地规模,到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

推广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分户分类、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模式,统筹布局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设施。搞好附山垸垃圾场治理和县垃圾处理厂综合治理与开发,完善城乡垃圾转运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零排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到“十三五”末,规模化养殖企业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3%,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

第二节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继续巩固抓好水环境治理

逐步实施城南片区、南湖片区、静河片区河湖连通工程,实施内湖、河湖水网、水库、山塘的连通治理。适时启动新白水江改造计划里程5.7公里,完成哑河堤身培修衬砌30公里。抓好漕溪港污水河整治,重点推进东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洋沙湖综合治理工程和白水江综合环境整治工程。

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对燎原水库、赛美水库、六塘水库、胜利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新建5处农村地表水源,实施水源改扩建工程。到2020年,城镇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地下饮用水水源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II类水质要求,主要河流、水库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

——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结合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科学处理好采砂与湿地建设、河道疏浚以及湘江风光带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点完成洋沙湖、东湖湿地修复工程和青山岛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在城区建设漕溪港湿地公园、东湖南岸特色湿地和湘江滩涂湿地修护工程,对东湖生态公园南线和湘江沿线防护绿地进行修复,推进鹤龙湖镇10万亩农业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

逐步实施南洞庭湖南方大口鲶、青虾、中华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保护恢复江豚、天鹅、鹤类等栖息地3万亩,恢复鸟类食源地植被2万亩。建设横岭湖、畎口湖、荷叶湖等水生野生资源保护站。

第三节  推进低碳发展和资源节约型发展

严把企业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有污染和高能耗项目落户我县。加快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对种养殖业排放的治理。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开展低碳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向社会积极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确保“十三五”期间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继续严格执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方式,控制水资源消耗、土地占用等情况,建立覆盖城镇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第八章 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第一节  深入推进充分就业

——促进城乡劳动就业

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有意识发展一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加大对县人力资源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劳动力合理流动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环境。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新增就业的大幅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体系,全面进行劳资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重视经济下行时期因企业转产破产带来的劳资矛盾,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解决。“十三五”期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处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达到98%以上,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

第二节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继续推动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到“十三五”末,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面达100%。继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重点推进小微行业、汽车出租行业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到2020年,实现各类社保对象应保尽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统一管理,推进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扩面。加快基本养老服务,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把关爱老人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完成县老年养护楼建设工程,新建名山、凯佳2个养老中心,建设41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350所农村村级幸福院。新建县流浪儿救助中心,采取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关爱留守儿童。关心扶助弱势群体,新建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和残疾人康复托管中心。提高防灾救灾能力,新建望江岭防灾救灾避难所和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积极促推殡仪馆搬迁及陵园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及时兑现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严格按国家政策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

——搞好住房保障建设

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加大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老城区改造,重点推进桥东、金湖、瓦窑湾等棚户区改造项目。逐步将长期进城务工居住的农民纳入到住房保障系统。“十三五”期间,完成上级下达的公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进一步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第三节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继续推进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布局,统筹均衡城乡教育资源。推进示范性幼儿园和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建设,筹建旭东中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完成121所农村小学改造和40所初中的标准化建设。完成教师发展培训中心、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力争中等职业教育跻身全国先进水平。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形成竞争机制,知源中学争创全国民办学校名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及交流轮岗制度,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到2020年,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解决教师居住困难问题。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构建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教育城域网。积极发展特殊教育。

——推进健康湘阴建设

积极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提成,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扩容县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提质改扩建县中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整合全县医疗资源,设立120急救中心,争取在2017年实现县级医院转诊率小于20%。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完成改扩建工程,实现村村均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滞后的问题。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继续实施农业、林业、畜牧和水利血防工程。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争创全国中医院先进县,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高质量落实人口生育政策,有序推进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出生率、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202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积极推动人口结构的改善,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指导和法制教育,规范公民婚姻生育行为。

——加强文化文明建设

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力争2017年申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创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左宗棠文化”打造成我县优势特色文化品牌。建好市民文体广场、湘阴大剧院、公共体育运动场等重点工程。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积极挖掘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培育一批上档次的体育团体组织和体育管理企业,健全体育工作网络建设,依托协会、民间体育团体,经常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推动体育消费。在重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同时,注重对民营性、赢利性文化服务企业的培育,发挥其在场馆建设、服务提供、赛事组织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内容。

第四节  强力推进精准脱贫

按照国家、省市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精准脱贫,确保“十三五”末,使现有口径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脱贫;对条件恶劣地区实施异地搬迁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脱贫;对因病致贫的实施救助脱贫。

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争取中央和省级扶贫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脱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定点脱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脱贫。强化脱贫责任考核。

第五节  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建设

重视水陆交通安全管理,加强消防工作和消防通道建设,重点改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确保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加强防灾综合治理,重点对防洪体系、森林防火体系、防震体系、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脆弱区等实施综合治理。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提升预测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培训教育和演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防灾自救意识。提升城区平安城市的水平,推动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向乡村地区延伸。加强看守所设施建设,改善看守所管理环境。把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纳入国防教育体系,做好民兵训练工作、征兵工作和退役官兵的安置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建设县乡两级综合应急平台,实现与市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县工业园区、金龙新区和安全生产监管重点乡镇单独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其他乡镇加挂安全生产管理站牌子。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骨干队伍、专业队伍和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预备役和民兵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动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信用、相关职业准入等挂钩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组织动员机制,改进治理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基础作用,推进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建设。

第九章 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领导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发展,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善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从严治党,加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服务;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强力推进乡镇强镇扩权;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推进金融创新,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规模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租赁经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提高户籍城镇化率。

——加强依法治县

推进依法决策,重点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问责制度;加强民主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加强监督和制约,确保执法人员秉公执法,严肃执法。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探索“社区管理社会化”,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管理模式;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完善公民权益保障和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强化项目支撑

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立足我县特色优势条件,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和社会民生等领域规划项目,集中开发、储备、实施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与国家、湖南省以及岳阳市的项目对接,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加强规划统筹

成立湘阴县“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负责“十三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县直各部门和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地区年度计划。各级各部门要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按照专项发展规划服从总体发展规划原则,做到城乡建设、土地、生态环境等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多规融合”。建立健全年度计划实施机制,发挥规划的整体合力。

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导致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发生重大偏离时,应适时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附表1

湘阴县“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10

基数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2015

年均增长(%)

2015

年均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58.7

20

332.6

15.9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3

22

38

12.32

23.4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77

850

25

925.5

29.3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

21:51: 28

11:63:26

---

14:56: 3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0.85

86

22

73.6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832

26282

13.7

25000

12.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341

12730

15

14800

18.5

城镇化率

%

38.5

---

50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4

---

4

---

人口自然增长率

4.6

5.5

---

7.2

---

森林覆盖率

%

15.2

---

20.45

---

注: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2

湘阴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基数

2020年

目标

年均

增长(%)

指标

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32.6

535

10

预期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2.32

23.7

14

预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925.5

2481

20

预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3.6

130

12

预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00

40263

10

预期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800

23836

10

预期

人均储蓄存款

11852

28000

18

预期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5

---

预期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0

60

--

预期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16.3

--

预期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4

--

预期

人口自然增长率

7.2

国家标准

--

约束

贫困人口数量

48178

0

--

约束

贫困村数量

28

0

--

约束

森林覆盖率

%

20.45

28

--

约束

耕地保有量

公顷

44180

44180

--

约束

单位 GDP  能耗下降

%

国家标准

--

约束

单位GDP水资源消耗

国家标准

--

预期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

公顷

国家标准

--

预期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

%

98.46

100

--

预期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85

100

--

预期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22.4

40

--

预期

注:指标体系按湖南省小康验收指标体系设置。